一种变压吸附装置解析气回收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16253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压吸附装置解析气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混合器,混合器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有预热器、前转化器、后转化器、洗涤冷却装置、压缩精馏装置,混合器侧面还连接有乙炔输入管道和氯化氢气体输入管道,混合器的出口还通过管道连接变压吸附装置的解析气出口,压缩精馏装置的精馏尾气出口还连接变压吸附装置的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变压吸附装置解析气回收利用装置,将解析气中的乙炔继续参与合成反应,能够充分利用乙炔气,有效降低PVC电石单耗。石单耗。石单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压吸附装置解析气回收利用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乙炔法氯乙烯合成
,涉及一种变压吸附装置解析气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乙炔法生产聚氯乙烯树脂是我国聚氯乙烯树脂的主要生产工艺,目前国内聚氯乙烯总产能2500万吨/年,乙炔法产能为1925万吨,占据将近80%的比例。乙炔法是以电石为原料生产乙炔,以乙炔和氯化氢为原料生产氯乙烯单体(VCM),VCM通过聚合合成聚氯乙烯树脂的生产方法。《关于汞的水俣公约》生效后,国内电石乙炔法PVC产业正面临着汞污染防治的巨大压力,近年来有关科研机构或单位正在大力开展无汞催化剂研发与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开发与原合成系统匹配的无汞催化剂替换汞催化剂,因对现有PVC生产装置技改成本小,操作控制简单,成为绝大多数氯乙烯生产无汞化研发的首选方向。
[0003]在无汞催化剂试验应用过程中,精馏系统低沸塔塔顶排放出低沸物,经过冷凝后不凝气送往变压吸附装置处理,利用吸附剂对不凝气体中不同组份吸附容量的差异且对同一组份的吸附量随压力变化而呈现差异的特性,吸附剂在加压时选择吸附不凝气中的吸附能力较强的组份,吸附能力较弱的组份为净化气由吸附塔出口排出。减压(逆向放压及抽真空)时吸附的不凝气得到解吸,同时吸附剂获得再生。
[0004]变压吸附装置解析气中含有乙炔、氯乙烯、乙烯等不凝气,通常将其继续送入转化系统进行合成反应,但是会产生以下影响:

解析气对氯乙烯合成反应中催化剂催化性能产生影响,造成乙炔转化率和催化剂选择性降低,影响催化剂寿命;<br/>②
解析气中乙烯与乙炔理化性质相近,将会影响系统中乙炔气体的分析检测,从而对系统配比调整造成影响;

解析气与系统中存在的氢气、氯化氢等反应生成乙烷、氯乙烷、二氯乙烷等副产物,将会对后续系统氯乙烯纯度造成影响;

解析气在系统富集将降低转化、精馏系统的换热设备换热能力,因此,如何将变压吸附装置解析气高效回收利用是乙炔法PVC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压吸附装置解析气回收利用装置,将解析气中的乙炔继续参与合成反应,能够充分利用乙炔气,有效降低PVC电石单耗。
[0006]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变压吸附装置解析气回收利用装置,分两路运行,一路解析气不进入原转化系统,能有效避免解析气对原转化系统氯乙烯合成反应中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0007]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压吸附装置解析气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混合器,混合器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有预热器、前转化器、后转化器、洗涤冷却装置、压缩精馏装置,混合器侧面还连接有乙炔输入管道和氯化氢气体输入管道,混合器的出口还通过管道连接变压吸附装置的解析气出口,压缩精馏装置的精馏尾气出口还连接变压吸附装置的入口。
[0008]本技术所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变压吸附装置解析气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并列设置的两个混合器,每个混合器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有预热器、前转化器、后转化器,两个后转化器的出口通过管道汇集在一起后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有洗涤冷却装置、压缩精馏装置,其中一个混合器侧面连接有乙炔输入管道和氯化氢气体输入管道,另一个混合器侧面连接有氯化氢气体输入管道和变压吸附装置的解析气出口,压缩精馏装置的精馏尾气出口还连接变压吸附装置的入口。
[0009]本技术的特征还在于,
[0010]混合器中乙炔含量与氯化氢含量的摩尔比为1:1.05~1.1。
[0011]预热器出口处混合气体的温度为80-100℃。
[0012]前转化器和后转化器中均添加有催化剂。
[0013]前转化器和后转化器内的温度为90-180℃。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技术第一种技术方案,解析气中的乙炔继续参与合成反应,能够充分利用乙炔气,有效降低PVC电石单耗,解析气中的氯乙烯经过洗涤冷却、压缩精馏后冷凝为液相氯乙烯,提高到了单体VCM产量。
[0016]本技术第二种技术方案,一路解析气不进入原转化系统,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解析气对原转化系统氯乙烯合成反应中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可以避免对原转化系统取样分析过程中解析气对乙炔气体的的影响,避免对系统配比调整造成影响;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解析气与系统中存在的氢气、氯化氢反应生成乙烷、氯乙烷、二氯乙烷等副产物,从而提高单体氯乙烯品质;可以避免解析气对原转化系统换热设备换热能力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一种变压吸附装置解析气回收利用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一种变压吸附装置解析气回收利用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混合器,2.预热器,3.前转化器,4.后转化器,5.乙炔输入管道,6.氯化氢气体输入管道,7.洗涤冷却装置,8.压缩精馏装置,9变压吸附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1]本技术一种变压吸附装置解析气回收利用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混合器1,混合器1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有预热器2、前转化器3、后转化器4、洗涤冷却装置7、压缩精馏装置8,混合器1侧面还连接有乙炔输入管道5和氯化氢气体输入管道6,混合器1的出口还通过管道连接变压吸附装置的解析气出口,压缩精馏装置8的精馏尾气出口还连接变压吸附装置的入口。
[0022]本技术一种变压吸附装置解析气回收利用装置,其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并列设置的两个混合器1,每个混合器1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有预热器2、前转化器3、后转化器4,两个后转化器4的出口通过管道汇集在一起后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有洗涤冷却装置7、压缩精馏装置8,其中一个混合器1侧面连接有乙炔输入管道5和氯化氢气体输入管道6,另一个混合器1侧面连接有氯化氢气体输入管道6和变压吸附装置的解析气出口,压缩精馏装置8的精
馏尾气出口还连接变压吸附装置的入口。
[0023]混合器1中乙炔含量与氯化氢含量的摩尔比为1:1.05~1.1。
[0024]预热器2出口处混合气体的温度为80-100℃。
[0025]前转化器3和后转化器4中均添加有催化剂。
[0026]前转化器3和后转化器4内的温度为90-180℃。
[0027]本技术的催化剂可采用金基贵金属催化剂、钌基非贵金属催化剂、铜基非贵金属催化剂中的一种。
[0028]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变压吸附装置解析气回收利用装置第一种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来自界外的乙炔和氯化氢分别从乙炔输入管道5和氯化氢气体输入管道6进入混合器1,从混合器1顶部流出,混合器1内乙炔与氯化氢摩尔比为1:1.05-1.1,且氯化氢不含游离氯,来自变压吸附装置的解析气通过真空泵送至混合器1出口,与来自混合器1的混合气从预热器2底部进入,从预热器2顶部流出,通过热水系统给预热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吸附装置解析气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器(1),所述混合器(1)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有预热器(2)、前转化器(3)、后转化器(4)、洗涤冷却装置(7)、压缩精馏装置(8),所述混合器(1)侧面还连接有乙炔输入管道(5)和氯化氢气体输入管道(6),所述混合器(1)的出口还通过管道连接变压吸附装置(9)的解析气出口,所述压缩精馏装置(8)的精馏尾气出口还连接变压吸附装置(9)的入口。2.一种变压吸附装置解析气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并列设置的两个混合器(1),每个所述混合器(1)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有预热器(2)、前转化器(3)、后转化器(4),两个所述后转化器(4)的出口通过管道汇集在一起后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有洗涤冷却装置(7)、压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小钢任志荣熊磊慕毅张国文陈树培刘建丰晔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北元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