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缓冲侧墙的翻盖连体包装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1398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带缓冲侧墙的翻盖连体包装盒,包括底板部;侧板部与底板部形成一体并从底板部可折叠地延伸以能够相对于底板部竖直设置,侧板部形成用于内容物防撞缓冲的缓冲侧墙a;前板部与底板部形成一体并从底板部可折叠地延伸以能够相对于底板部竖直设置,前板部形成用于内容物防撞缓冲的缓冲侧墙b;以及上板组件与底板部形成一体并从底板部可折叠地延伸以形成能够打开或关闭的容纳空间,上板组件形成用于内容物防撞缓冲的缓冲侧墙c。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形成具有厚度的缓冲侧墙a、缓冲侧墙b和缓冲侧墙c,能够对内容物起到防撞缓冲的效果,缓冲侧墙在包装盒成型的过程中同步折叠而成,不需要增加额外工序,可以通过全自动糊盒机完成量产。盒机完成量产。盒机完成量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缓冲侧墙的翻盖连体包装盒


[0001]本技术涉及包装盒
,具体涉及带缓冲侧墙的翻盖连体包装盒。

技术介绍

[0002]包装盒容纳产品以防止产品损伤,并用于装饰效果。随着在工业发展的同时生产各种产品,各种包装盒被制造。包装盒通常由具有折线的纸板折叠而成,纸板折叠形成容纳空间以收容内容物,在实际使用时,可能因撞击等外力而导致内容物在容纳空间内晃动,内容物撞击包装盒的侧壁可能会导致包装盒损坏等问题,现有技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常用的做法是在包装盒容纳空间的四周设有内衬来起到防撞缓冲的效果,市面上带有内衬具有防撞缓冲功能的常规包装盒结构具有多材料、多部件的弊端,即包装盒材料与内衬材料不一致,另内衬结构较为复杂导致包装盒部件多,如果内衬的安装为生产工序,那么包装盒生产成本将会大大提高,如果内衬的包装为包装工序,那么包装盒的包装工作量将会大大增加;其次传统的包装盒的卡扣结构通常是将扣片扣合于扣槽内,在打开时,需要手指甲抠住上盖用力将其打开,会存在手指甲疼痛的情况,用户体验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带缓冲侧墙的翻盖连体包装盒,包括:
[0004]底板部,用于支撑内容物;
[0005]侧板部,与所述底板部形成一体并从底板部可折叠地延伸以能够相对于底板部竖直设置,在侧板部上设置有凸起,且侧板部形成用于内容物防撞缓冲的缓冲侧墙a;
[0006]前板部,与所述底板部形成一体并从底板部可折叠地延伸以能够相对于底板部竖直设置,在前板部上设置有卡扣槽,且前板部形成用于内容物防撞缓冲的缓冲侧墙b;
[0007]以及上板组件,与所述底板部形成一体并从底板部可折叠地延伸以形成能够打开或关闭的容纳空间,在上板组件上设置有卡扣,且上板组件形成用于内容物防撞缓冲的缓冲侧墙c;
[0008]其中所述上板组件包括:
[0009]翻盖部,具有卡扣,能够相对底板部翻转以实现容纳空间的打开或关闭,且卡扣上设置有限位件,在前板部上设置有与限位件相适配的限位槽,在翻盖部处于关闭状态时,卡扣上的限位件卡位于前板部上的限位槽内形成固定,在翻盖部处于打开状态时,卡扣上的限位件脱离于前板部上的限位槽。
[0010]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前板部包括:
[0011]前连接片,具有前卡止槽;
[0012]前粘贴片,具有用于粘贴在所述底板部以实现前板部与底板部相连接的前粘贴面;
[0013]前隔片,与所述前粘贴面之间形成与侧板部上的凸起相适配的前豁口。
[0014]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上板组件包括后板部,后板部包括;
[0015]后连接片,具有与前卡止槽相适配的后卡止槽;
[0016]后粘贴片,具有用于粘贴在所述底板部以实现后板部与底板部相连接的后粘贴面;
[0017]后隔片,与所述后粘贴面之间形成与侧板部上的凸起相适配的后豁口。
[0018]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卡扣的数量至少为一对,一对卡扣为翻盖部裁切折叠而成,且单个卡扣上可拆卸的设有限位件。
[0019]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限位件为限位柱,卡扣上设有与限位柱相适配的扣槽,限位柱卡位于卡扣的扣槽内形成固定。
[0020]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限位柱为塑料材质。
[0021]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缓冲侧墙a、缓冲侧墙b和缓冲侧墙c为具有厚度且在容纳空间内呈凸出设置。
[0022]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缓冲侧墙a、缓冲侧墙b和缓冲侧墙c的厚度为3-5cm。
[0023]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侧板部的两端分别具有与缓冲侧墙b和缓冲侧墙c相适配的避让部b和避让部c,在侧板部折叠时以避让缓冲侧墙b和缓冲侧墙c。
[0024]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侧板部包含的避让部b和避让部c呈圆弧状。
[002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6]1.本技术侧板部、前板部和上板组件从底板部可折叠地延伸以形成容纳空间,且在容纳空间的四周分别形成具有厚度的缓冲侧墙a、缓冲侧墙b和缓冲侧墙c,能够对内容物起到防撞缓冲的效果。
[0027]2.本技术缓冲侧墙a、缓冲侧墙b和缓冲侧墙c在包装盒成型的过程中同步折叠而成,不需要增加额外工序,可以通过全自动糊盒机完成量产,能够替换常规包装盒结构多材料和多部件的弊端;
[0028]3.本技术在翻盖部设有限位件,限位件为限位柱,前板部设有与限位柱相适配的限位槽,限位柱为塑料材质,且扣合于翻盖部的扣槽内,在关闭包装盒时,下压翻盖部使得限位柱卡位于前板部的限位槽内形成固定,在打开包装盒时,只需按压限位柱使得限位柱脱离限位槽即可,能够实现包装盒的快速打开,用户体验感较佳。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技术带缓冲侧墙的翻盖连体包装盒的示意性展开图。
[0030]图2是本技术带缓冲侧墙的翻盖连体包装盒的一组装示例的示意性立体图。
[0031]图3是本技术带缓冲侧墙的翻盖连体包装盒的另一组装示例的示意性立体图。
[0032]图4是图3上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3]图5是本技术带缓冲侧墙的翻盖连体包装盒的前板部的示意性立体图。
[0034]图6是本技术带缓冲侧墙的翻盖连体包装盒的翻盖部的示意性立体图。
[0035]图中标号说明:1、底板部;2、侧板部;21、凸起;22、缓冲侧墙a;23、避让部b;24、避让部c;3、前板部;31、卡扣槽;32、缓冲侧墙b;33、限位槽;34、前连接片;341、前卡止槽;35、前粘贴片;351、前粘贴面;36、前隔片;361、前豁口;4、上板组件;41、翻盖部;411、卡扣;412、限位件;413、扣槽;42、后板部;421、后连接片;4211、后卡止槽;422、后粘贴片;4221、后粘贴
面;423、后隔片;4231、后豁口;43、缓冲侧墙c。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7]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9]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专业术语仅用于说明特定实施例,而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此外,在没有不同地限定的情况下,包含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的所有术语具有本领域的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缓冲侧墙的翻盖连体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部,用于支撑内容物;侧板部,与所述底板部形成一体并从底板部可折叠地延伸以能够相对于底板部竖直设置,在侧板部上设置有凸起,且侧板部形成用于内容物防撞缓冲的缓冲侧墙a;前板部,与所述底板部形成一体并从底板部可折叠地延伸以能够相对于底板部竖直设置,在前板部上设置有卡扣槽,且前板部形成用于内容物防撞缓冲的缓冲侧墙b;以及上板组件,与所述底板部形成一体并从底板部可折叠地延伸以形成能够打开或关闭的容纳空间,在上板组件上设置有卡扣,且上板组件形成用于内容物防撞缓冲的缓冲侧墙c;其中所述上板组件包括:翻盖部,具有卡扣,能够相对底板部翻转以实现容纳空间的打开或关闭,且卡扣上设置有限位件,在前板部上设置有与限位件相适配的限位槽,在翻盖部处于关闭状态时,卡扣上的限位件卡位于前板部上的限位槽内形成固定,在翻盖部处于打开状态时,卡扣上的限位件脱离于前板部上的限位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缓冲侧墙的翻盖连体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部包括:前连接片,具有前卡止槽;前粘贴片,具有用于粘贴在所述底板部以实现前板部与底板部相连接的前粘贴面;前隔片,与所述前粘贴面之间形成与侧板部上的凸起相适配的前豁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缓冲侧墙的翻盖连体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组件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良源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