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1322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泵,包括泵盖、水泵壳体、定子和底盖,所述水泵壳体包括隔离护套和泵壳套筒,所述泵壳套筒包括套筒本体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底盖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本体包括内套筒、外套筒和套筒连接部,所述内套筒位于所述外套筒的内腔中且与所述外套筒是同轴筒体,所述套筒连接部连接所述内套筒和所述外套筒,且与所述内套筒、所述外套筒共同围合出开口朝向所述泵盖的环形槽,所述泵盖盖合于所述环形槽的开口端;所述水泵还包括冷却液,所述冷却液设置于所述环形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水泵可以加快水泵运行过程中定子的散热,提高散热效率,提高水泵的运行稳定性。提高水泵的运行稳定性。提高水泵的运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泵


[0001]本技术属于水泵
,尤其涉及一种水泵。

技术介绍

[0002]水泵在各行业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以电子水泵为例,因电子水泵的结构紧凑、控制精确、性能稳定等诸多优点,受到业内人士的青睐,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电子水泵在汽车领域应用极为广泛。
[0003]然而,汽车电子水泵在运行时,定转子会因为铁损、铜损及摩擦而发热,同时泵入的液体会停留在转子腔内对转子起到冷却作用(作为冷却液),通过热交换降低转子温度。一般会通过隔离护套将冷却液与定子干湿分离。转子的散热问题可以得到缓解,但其定子在运行时依然难以散热;一旦定子过热或者水泵在高温环境下运行时,定子绕组表面绝缘漆膜及定子骨架均有被融化的风险,最终导致定子绕组短路,水泵无法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泵,可以加快水泵运行过程中定子的散热,提高散热效率,提高水泵的运行稳定性。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水泵,包括泵盖、水泵壳体、定子和底盖,所述水泵壳体包括相互固定的隔离护套和泵壳套筒,所述隔离护套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用于容纳转子组件,其与所述泵壳套筒之间围出一定子腔,所述定子设置于所述定子腔中,所述泵壳套筒一端与所述隔离护套以及所述泵盖分别固定,另一端开口,所述泵壳套筒包括套筒本体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底盖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本体包括内套筒、外套筒和套筒连接部,所述内套筒位于所述外套筒的内腔中且与所述外套筒是同轴筒体,所述套筒连接部连接所述内套筒和所述外套筒,且与所述内套筒、所述外套筒共同围合出开口朝向所述泵盖的环形槽,所述泵盖盖合于所述环形槽的开口端;所述水泵还包括冷却液,所述冷却液设置于所述环形槽中。
[0007]本技术的水泵,由于泵壳套筒的套筒本体具有双层套筒设计且形成了开口朝向泵盖的环形槽,在环形槽中设置有冷却液,当水泵工作时,一方面水泵泵入的液体进入到隔离护套,另一方面环形槽中有冷却液,定子的热量可以依次向隔离护套、水泵内液体传递(即定子

隔离护套

水泵内液体),同时还依次向内套筒、冷却液传递(即定子

内套筒

冷却液),通过冷却液的设置可以加快定子的冷却,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提高水泵的运行稳定性。
[0008]优选地,所述水泵还包括导热体,所述导热体与所述定子的表面、所述隔离护套的外表面和所述内套筒的内表面分别接触。通过导热体的设置,使得定子分别与隔离护套和内套筒接触,除了前述的定子热量直接向隔离护套、内套筒传导之外,导热体可以将定子的热量通过定子上不与隔离护套、内套筒直接接触的其他表面传递到隔离护套及内套筒,然
后再传递给隔离护套内的液体和环形槽内的冷却液,使得定子的热量可以通过多路径向外传导,使定子能够加快冷却,提高散热效率,有效保障电子水泵的运行稳定性。
[0009]进一步地,所述定子与所述水泵壳体围合出一环形空腔;所述隔离护套的外表面沿其开口端至封闭端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外壁面、第三外壁面和第二外壁面,所述第三外壁面是所述隔离护套上与所述定子对应位置处的外表面;所述内套筒的内表面沿其固定端至开口端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内壁面、第三内壁面和第二内壁面,所述第三内壁面是所述内套筒上与所述定子对应位置处的内表面;所述定子面向所述环形空腔的外表面为第一定子表面,面向所述泵壳套筒的开口端的外表面为第二定子表面;所述导热体包括第一导热部和第二导热部,所述第一导热部填充于所述环形空腔中且覆盖接触所述第一外壁面、第一内壁面和所述第一定子表面,所述第二导热部固定覆盖于所述第二外壁面、第二内壁面和所述第二定子表面。通过导热体的这种具体设置方式,导热体将第一定子表面分别与隔离护套、内套筒连接起来,将第二定子表面也分别与隔离护套、内套筒连接起来,使得定子的热量借助导热体可以通过以下四种途径分别传导出去:第一定子表面

第一导热部

第一外壁面(隔离护套)

水泵内液体、第一定子表面

第一导热部

第一内壁面(内套筒)

冷却液、第二定子表面

第二导热部

第二外壁面(隔离护套)

水泵内液体、第二定子表面

第二导热部

第二内壁面(内套筒)

冷却液,且由于导热体与定子、第一外壁面、第二外壁面、第一内壁面、第二内壁面的接触面积大,可以加快定子的散热速度。
[0010]进一步地,所述定子与所述隔离护套的第三外壁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定子与所述泵壳套筒的第二内壁面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所述导热体还包括第三导热部和第四导热部,所述第三导热部填充于所述第一间隙,所述第四导热部填充于所述第二间隙。在电子水泵中,为了方便定子的安装,定子与隔离护套、内套筒之间可能会存在间隙,这导致定子与隔离护套及定子与内套筒之间的接触都不够紧密,定子发热后大部分热量会向空气中传递,而非向隔离护套或内套筒传递,然而空气的导热系数非常低,导致最终散热不够理想,对于定子与隔离护套之间存在间隙的情况,进一步用第三导热部填充第一间隙,第四导热部填充第二间隙,使第三导热部分别与定子和隔离护套紧密接触,第四导热部分别与定子和内套筒紧密接触,使得定子的热量借助导热体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传导出去:定子

第三导热部

第三外壁面(隔离护套)

水泵内液体、定子

第四导热部

第三内壁面(内套筒)

冷却液,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001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导热体通过滴漆成型固定于所述定子和水泵壳体。滴漆成型工艺为常规的成型工艺,其步骤是将定子安装至定子腔,泵壳套筒的开口端朝上,然后通过滴漆方式加入塑胶材料,塑胶材料可以渗透至定子与水泵壳体的任何缝隙之中,直至塑胶材料完全浸没定子,待固化成型后,塑胶材质所形成的导热体则能够与定子、隔离护套和内套筒紧密接触且固定,通过滴漆成型这种方式得到的导热体,相较其他成型方式,能够保证导热体可以充满定子与隔离护套、泵壳套筒之间的间隙无残留,确保导热体与定子表面和隔离护套外表面之间的充分接触,进而达到更好的导热效果。
[001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水泵壳体一体注塑成型,由于定子是由泵体的底部安装的,更适于使用上述滴漆成型方式成型所述导热体,所述套筒连接部到所述泵壳套筒的固定端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内壁面到所述泵壳套筒的固定端的最小距离。如果水泵壳体是注塑成型而成,其壳体材料的导热系数不太高,通过套筒连接部的上述特定位置的设置,
能够保证冷却液加入到环形槽后,至少有部分的冷却液与导热体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这使得导热体向套筒本体传热时,内套筒可以更快更直接地向冷却液传热;而如果套筒连接部过高(过于接近泵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泵,包括泵盖、水泵壳体、定子和底盖,所述水泵壳体包括相互固定的隔离护套和泵壳套筒,所述隔离护套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用于容纳转子组件,其与所述泵壳套筒之间围出一定子腔,所述定子设置于所述定子腔中,所述泵壳套筒一端与所述隔离护套以及所述泵盖分别固定,另一端开口,所述泵壳套筒包括套筒本体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底盖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本体包括内套筒、外套筒和套筒连接部,所述内套筒位于所述外套筒的内腔中且与所述外套筒是同轴筒体,所述套筒连接部连接所述内套筒和所述外套筒,且与所述内套筒、所述外套筒共同围合出开口朝向所述泵盖的环形槽,所述泵盖盖合于所述环形槽的开口端;所述水泵还包括冷却液,所述冷却液设置于所述环形槽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热体,所述导热体与所述定子的表面、所述隔离护套的外表面和所述内套筒的内表面分别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与所述水泵壳体围合出一环形空腔;所述隔离护套的外表面沿其开口端至封闭端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外壁面、第三外壁面和第二外壁面,所述第三外壁面是所述隔离护套上与所述定子对应位置处的外表面;所述内套筒的内表面沿其固定端至开口端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内壁面、第三内壁面和第二内壁面,所述第三内壁面是所述内套筒上与所述定子对应位置处的内表面;所述定子面向所述环形空腔的外表面为第一定子表面,面向所述泵壳套筒的开口端的外表面为第二定子表面;所述导热体包括第一导热部和第二导热部,所述第一导热部填充于所述环形空腔中且覆盖接触所述第一外壁面、第一内壁面和所述第一定子表面,所述第二导热部固定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一凡邹志欧耀辉赵靖宇刘翁帆
申请(专利权)人:汉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