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光互补型光伏大棚用的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1166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菌光互补型光伏大棚用的光伏组件,包括透光载板,透光载板上阵列设有多个光伏电池模块,光伏电池模块包括硅片层,硅片层为双层结构,且对面之间设有散热通道;硅片层的顶面设有绒面层,绒面层的上表面依次设有N型发射极层、氮化硅膜层和正面电极;硅片层的下表面依次设有钝化镀膜层、丝印层和背面电极;钝化镀膜层上阵列贯穿有镂孔,丝印层对应每个镂孔的位置均设有凸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确保光伏组件具有良好透光性,采用有利光伏组件内部的散热,钝化镀膜层上的镂孔采用钝化镀膜掩版一体成型,避免采用激光进而二次打孔,有效避免硅片层受损,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菌光互补型光伏大棚用的光伏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菌光互补型光伏大棚用的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由于桑黄具有活血,止血,化饮,止泻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桑黄还具备显著的抗肿瘤、抗氧化、增强免疫力、保肝、降血脂、抑制尿酸和抗过敏等作用。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为了提高桑黄的培育能力,常采用光伏大棚进行培育。
[0003]桑黄在培育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光照,而传统的光伏大棚采光性差,如果在大棚顶面空置出采光区,其太阳光利用率将会降低,同时密集布置的太阳能电池板,也存在电池内部散热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菌光互补型光伏大棚用的光伏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菌光互补型光伏大棚用的光伏组件。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设计包括透光载板,所述透光载板上阵列设有多个光伏电池模块,所述光伏电池模块包括硅片层,所述硅片层为双层结构,且对面之间设有散热通道;
[0007]所述硅片层的顶面设有绒面层,所述绒面层的上表面依次设有N型发射极层、第一氮化硅膜层和正面电极;
[0008]所述硅片层的下表面依次设有钝化镀膜层、丝印层和背面电极;
[0009]所述钝化镀膜层上通过钝化膜镀膜掩版阵列生成多个镂孔,所述丝印层对应每个所述镂孔的位置均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位于镂孔内并连接到热氧化层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硅片层包括下硅片层和上硅片层,下硅片层和上硅片层拼接为一体结构,下硅片层和上硅片层对应一面上的横向和纵向上分别设有散热槽。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下硅片层和上硅片层上的散热槽对应设置,并拼接呈散热通道。
[0012]进一步的,所述钝化镀膜层包括氧化铝膜层和第二氮化硅膜层,所述氧化铝膜层和第二氮化硅膜层淀积为一体结构,且所述镂孔贯穿设置在氧化铝膜层和第二氮化硅膜层的相同位置上。
[0013]进一步的,所述镂孔为圆孔或长条孔中的一种。
[0014]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菌光互补型光伏大棚用的光伏组件,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采用矩阵式光伏电池模块布局,确保光伏组件具有良好透光性,硅片层采用双层拼接结构,且内部设有贯穿的散热通道,有利太阳能电池内部的散热,双层发电,确保了太阳光利用率,钝化镀膜层上的镂孔采用钝化镀膜掩版一体成型,避免采用激光二次打孔,避免硅片层的受损,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中关于光伏电池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中关于光伏电池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中关于点A的放大示意图。
[0020]图中标记为:透光载板1-1、光伏电池模块1-2、硅片层1、下硅片层11、上硅片层12、散热槽13、绒面层2、N型发射极层3、第一氮化硅膜层4、正面电极5、热氧化层6、钝化镀膜层7、氧化铝膜层71、第二氮化硅膜层72、镂孔 73、丝印层8、凸起81、背面电极9。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有”、“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现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点。
[0023]参见图1-4,一种菌光互补型光伏大棚用的光伏组件,包括透光载板1-1,透光载板1-1上阵列设有多个光伏电池模块1-2,光伏电池模块1-2包括硅片层 1,硅片层1为双层结构,且对面之间设有散热通道,光伏电池模块1-2在透光载板1-1上采用矩阵式布局,有效确保光伏组件具有良好透光性,桑黄培育过程中,透过光伏电池模块1-2之间的透明区提供光照。
[0024]硅片层1的顶面设有绒面层2,绒面层2的上表面依次设有N型发射极层 3、第一氮化硅膜层4和正面电极5;硅片层1的下表面依次设有钝化镀膜层7、丝印层8和背面电极9。
[0025]钝化镀膜层7上通过钝化膜镀膜掩版阵列生成多个镂孔73,镂孔73为圆孔或长条孔中的一种,丝印层8对应每个镂孔73的位置均设有凸起81,凸起81 位于镂孔73内并连接到热氧化层6上。
[0026]本技术的光伏电池模块,一方面硅片层1采用双层拼接结构,且内部设有贯穿的散热通道,有利光伏电池模块内部的散热,双层结构的硅片层1可进行双面光伏发电,提高太阳光利用率,另一方面钝化镀膜层7上的镂孔73采用掩版一体成型,避免采用激光二次打孔,有效避免硅片层的受损,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0027]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还提供了光伏电池模块1-2的制备过程:先制备带有散热通道的硅片层1,然后在硅片层1表面制绒形成绒面层2;下一步对绒面层2的上表面进行扩散处理,形成N型发射极层3,然后去除扩散过程中所形成的磷硅玻璃和边缘PN结;下一步,对所得的硅片层1下表面进行热氧化,得到使热氧化层6;再在热氧化层6背面先放置钝化膜镀膜掩版,然后置于镀膜设备中淀积氧化铝膜层71和第二氮化硅膜层72,从而制备好钝化镀膜层7;再在N型发射极层3正面淀积第二氮化硅膜层72;下一步再在钝化镀膜层7背
面印刷丝印层8及背面电极9;然后再对第一氮化硅膜层4正面印刷正面电极5;最后再对所得的产品进行高温烧结形成光伏电池模块1-2。
[0028]参见图2和4,进一步说,硅片层1包括下硅片层11和上硅片层12,下硅片层11和上硅片层12拼接为一体结构,下硅片层11和上硅片层12对应一面上的横向和纵向上分别设有散热槽13,下硅片层11和上硅片层12上的散热槽13 对应设置,并拼接呈散热通道。
[0029]设置散热通道,菌光互补型光伏大棚用的光伏组件在使用过程中,可使菌光互补型光伏大棚用的光伏组件内部的热量通过散热通道及时的导出,有利延长菌光互补型光伏大棚用的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0030]参见图2和3,进一步说,钝化镀膜层7包括氧化铝膜层71和第二氮化硅膜层72,氧化铝膜层71和第二氮化硅膜层72淀积为一体结构,且镂孔73贯穿设置在氧化铝膜层71和第二氮化硅膜层72的相同位置上。
[003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光互补型光伏大棚用的光伏组件,包括透光载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载板(1-1)上阵列设有多个光伏电池模块(1-2),所述光伏电池模块(1-2)包括硅片层(1),所述硅片层(1)为双层结构,且对面之间设有散热通道;所述硅片层(1)的顶面设有绒面层(2),所述绒面层(2)的上表面依次设有N型发射极层(3)、第一氮化硅膜层(4)和正面电极(5);所述硅片层(1)的下表面依次设有钝化镀膜层(7)、丝印层(8)和背面电极(9);所述钝化镀膜层(7)上通过钝化膜镀膜掩版阵列生成多个镂孔(73),所述丝印层(8)对应每个所述镂孔(73)的位置均设有凸起(81),所述凸起(81)位于镂孔(73)内并连接到热氧化层(6)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光互补型光伏大棚用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片层(1)包括下硅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翀蒋宁柴燕青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正元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