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型电源调控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1003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型电源调控箱,包括电源调控箱本体,所述电源调控箱本体内开设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U型盘管和第二U型盘管,第二腔室内固定安装有冷液机,冷液机的排出端固定连接有出液管。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实用性好,利用水冷散热和风冷散热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对电源调控箱本体内部的电气元器件进行快速的冷却降温,避免电气元器件受到高温而损坏,延长电源调控箱本体的使用寿命,并且能够对进入第一腔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和干燥净化,避免潮湿的空气进入第一腔室内而造成电气元器件受潮发生短路或者损坏的现象,起到良好的防尘防潮效果。起到良好的防尘防潮效果。起到良好的防尘防潮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型电源调控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调控箱
,具体为一种智能型电源调控箱。

技术介绍

[0002]电源调控箱是电气设备试验必备的重要设备之一,为了能满足电气设备不同项目的试验要求,特别是针对新员工开展电力互感器误差测量实训过程中,对电源调控箱在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智能化要求方面就显得更为重要。
[0003]经检索,申请公布号为CN111751606A公开了一种智能型电源调控箱及调控方法,电源调控箱包括检测装置、主控模块和语音模块;检测装置包括用于检测电源调控箱档位的档位检测传感器;主控模块被配置为用于当调控箱档位处于零位启动时切断调控箱的输出端电路,同时发送相应的语音指令;语音模块被配置为根据语音指令播放相应的语音提醒,该智能型电源调控箱将电源调控进行改进,针对培训过程中学员操作误操作率高的问题,在电源调控箱上设置了检测装置、控制模块和语音模块,可以对出现的误操作和故障进行控制和报警,大大提高装置的安全性和培训的效率,但是,现有技术中,该智能型电源调控箱只是简单的开设散热孔对其内部进行散热降温,智能型电源调控箱在使用时,不具有良好的散热降温效果,散热效率低,由于智能型电源调控箱在工作时,其内部安装的电气元器件较多,而且使用时间较长,导致智能型电源调控箱内部的热量不能够及时散去,从而容易造成电气元器件受到高温而损坏,降低了智能型电源调控箱的使用寿命,而且该智能型电源调控箱不具有良好的防尘防潮效果,灰尘和湿气进入智能型电源调控箱内部,容易造成电气元器件受潮或短路现象发生,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智能型电源调控箱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型电源调控箱,解决了现有的智能型电源调控箱在使用时,不具有良好的散热降温效果,散热效率低,由于智能型电源调控箱在工作时,其内部安装的电气元器件较多,而且使用时间较长,导致智能型电源调控箱内部的热量不能够及时散去,从而容易造成电气元器件受到高温而损坏,降低了智能型电源调控箱的使用寿命,而且该智能型电源调控箱不具有良好的防尘防潮效果,灰尘和湿气进入智能型电源调控箱内部,容易造成电气元器件受潮或短路现象发生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型电源调控箱,包括电源调控箱本体,所述电源调控箱本体内开设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U型盘管和第二U型盘管,第二腔室内固定安装有冷液机,冷液机的排出端固定连接有出液管,出液管远离冷液机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腔室内并与第二U型盘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冷液机的吸入端固定安装有回液管,回液管远离冷液机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腔室内
并与第一U型盘管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腔室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吸气扇,第一腔室的一侧颞部上开设有进气孔,电源调控箱本体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第一防尘滤板,第一防尘滤板与进气孔相适配,第一防尘滤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存放盒,存放盒的两侧均为开口构造,且存放盒的一侧延伸至进气孔内并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第二防尘滤板,存放盒内放置有干燥剂,第二U型盘管远离出液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液管,第一U型盘管远离回液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输液管,第一腔室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座,固定座内开设有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内设有竖轴,竖轴上固定安装有弧形叶片,第二安装腔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圆孔,竖轴的底端贯穿第一圆孔并固定安装有扇叶,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相互靠近的一侧开设有同一个第二圆孔,竖轴的顶端贯穿第二圆孔,竖轴上固定套设有位于第一安装腔内的第一伞齿轮,第一腔室内设有两个横轴,两个横轴对称设置在固定座的两侧,第一安装腔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三圆孔,两个横轴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贯穿相对应的第三圆孔,两个横轴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伞齿轮,两个第二伞齿轮均与第一伞齿轮相啮合,第一腔室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安装孔,两个横轴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贯穿相对应的安装孔,两个安装孔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刷杆,两个刷杆靠近电源调控箱本体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刷毛,第一腔室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位于相对应安装孔下方的出气孔,两个出气孔内均固定安装有防尘滤网,且刷毛与相对应的防尘滤网相接触。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腔室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一检修口,第二腔室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二检修口,电源调控箱本体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第一盖板与第一检修口相适配,第二盖板与第二检修口相适配。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U型盘管、第二U型盘管、第一输液管和第二输液管上均固定安装有多个散热翅片,多个散热翅片呈等间距排布。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腔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轴承座,竖轴的顶端转动安装在轴承座上。
[0011]优选的,所述竖轴上固定套设有两个第一轴承,两个第一轴承的外圈分别与第一圆孔的内壁和第二圆孔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弧形叶片的数量为五个,五个弧形叶片呈等间距环形排布。
[0013]优选的,两个横轴上均固定套有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两个第二轴承的外圈分别与相对应第二圆孔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第三轴承的外圈分别与相对应安装孔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第二腔室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多个散热孔呈等间距阵列排布。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型电源调控箱。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该一种智能型电源调控箱,通过开启冷液机工作,使得冷液机内的冷却液在第二U型盘管、第一输液管、第二输液管和第一U型盘管内进行循环流动,利用冷却液流入第二安装腔内产生的推力,可推动五个弧形叶片和竖轴转动,竖轴带动扇叶和第一伞齿轮转动,利用冷却液在第二U型盘管、第一输液管、第二输液管和第一U型盘管内循环流动,在多个散热翅片的热传递作用下,使得第一腔室内部的一部分热量被冷却液进行吸收,从而可
对第一腔室内的电气元器件进行水冷散热降温,利用扇叶的转动,可对第一腔室内的热空气进行搅拌,加快空气的流动,使得空气中的热量能够充分与散热翅片接触,从而能够更快的对第一腔室内部进行水冷散热降温。
[0018](2)、该一种智能型电源调控箱,通过启动吸气扇工作,使得外界空气经过第一防尘滤板被吸入存放盒内,利用第一防尘滤板对外界空气中的灰尘进行拦截过滤,利用干燥剂对空气中的湿气、水分进行吸附干燥,干燥后的空气进入第一腔室内,第一腔室内部的一部分热空气经过两个出气孔排出,通过设置两个防尘滤网可对外界空气中的灰尘进行拦截过滤,避免灰尘杂质进入第一电源调控箱本体内,从而可对第一腔室内部进行有效的风冷散热,并且可对进入第一腔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和干燥净化,避免潮湿的空气进入第一腔室内部而造成电气元器件受潮发生短路或者损坏的现象,起到良好的防尘防潮效果,通过利用水冷散热和风冷散热的共同作用下,可对第一腔室内部的进行快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型电源调控箱,包括电源调控箱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调控箱本体(1)内开设有第一腔室(2)和第二腔室(3),第一腔室(2)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U型盘管(4)和第二U型盘管(5),第二腔室(3)内固定安装有冷液机(6),冷液机(6)的排出端固定连接有出液管(7),出液管(7)远离冷液机(6)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腔室(2)内并与第二U型盘管(5)的一端固定连接,冷液机(6)的吸入端固定安装有回液管(8),回液管(8)远离冷液机(6)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腔室(2)内并与第一U型盘管(4)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腔室(2)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吸气扇(9),第一腔室(2)的一侧颞部上开设有进气孔(10),电源调控箱本体(1)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第一防尘滤板(11),第一防尘滤板(11)与进气孔(10)相适配,第一防尘滤板(1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存放盒(12),存放盒(12)的两侧均为开口构造,且存放盒(12)的一侧延伸至进气孔(10)内并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第二防尘滤板(13),存放盒(12)内放置有干燥剂(14),第二U型盘管(5)远离出液管(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液管(15),第一U型盘管(4)远离回液管(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输液管(16),第一腔室(2)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座(17),固定座(17)内开设有第一安装腔(18)和第二安装腔(19),第二安装腔(19)内设有竖轴(20),竖轴(20)上固定安装有弧形叶片(21),第二安装腔(19)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圆孔,竖轴(20)的底端贯穿第一圆孔并固定安装有扇叶(22),第一安装腔(18)和第二安装腔(19)相互靠近的一侧开设有同一个第二圆孔,竖轴(20)的顶端贯穿第二圆孔,竖轴(20)上固定套设有位于第一安装腔(18)内的第一伞齿轮(23),第一腔室(2)内设有两个横轴(24),两个横轴(24)对称设置在固定座(17)的两侧,第一安装腔(18)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三圆孔,两个横轴(24)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贯穿相对应的第三圆孔,两个横轴(24)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伞齿轮(25),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宾王军梁素杰沈涛陈筱陆张婷郭玮琪范茂霞孙成才李慧马健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