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气性强的服饰面料及其印花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0839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22
一种透气性强的服饰面料,属于纺织、印染技术领域,包括由上至下的表面层、疏松层和基底层,所述表面层和基底层均包括经纬编织的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且相邻两根所述第一纱线与相邻两根所述第二纱线相交处形成中空的端通孔;所述疏松层包括经纬编织的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且相邻两根所述第三纱线与相邻两根所述第四纱线相交处形成中空的中间通孔,所述表面层、疏松层和基底层之间通过第六纱线进行连接固定;并采用特殊的印花工艺制备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提高浆料的固色效果,配合配合特殊的印花工艺,降低浆料使用量,并使用透气性强的面料,使得得到的印花服饰面料的整体透气性强,并且耐摩、耐水洗,适合推广应用。适合推广应用。适合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气性强的服饰面料及其印花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印染
,具体涉及一种透气性强的服饰面料及其印花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服饰上进行印花,可以大大提高服饰的美观、个性和装饰效果,也使得服装的风格更加多样化,因此,也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热烈追捧。然而,服饰表面进行大面积印花,就会大大降低服饰表面的透气性,使得衣服穿上很闷热,透气性差,舒适度也大大降低。
[0003]目前,有一些厂家研发出透气性的面料来解决印花服饰透气性差的问题,然而面料层数过多、累赘、复杂,也增加负担,还增加了制作成本,而且配合上传统的印花工艺,为了固色效果好使得面料上的印花浆料厚重,还是没能有效提高衣服的透气性,通风透气的效果不明显,透气性问题还是没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0004]因此,要达到有效提高印花服饰的透气性,除了透气型面料,还需要在印花工艺上进行改进,而且面料也应当尽量精简,相互协调,才能制作出透气性强、舒适度高、靓丽鲜艳的印花服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气性强的服饰面料,该服饰面料透气性高,并且不影响面料表面的印花效果,整体稳固,通风透气。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之二是提供一种透气性强的服饰面料的印花工艺,通过该工艺制作出的印花服饰固色效果极佳,能够保持印花色彩鲜艳,图案清晰,还能提高印花面料的透气性,并且耐摩、耐水洗,降低浆料的使用量。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透气性强的服饰面料,包括由上至下的表面层、疏松层和基底层,所述表面层和基底层均包括经纬编织的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且相邻两根所述第一纱线与相邻两根所述第二纱线相交处形成中空的端通孔;所述疏松层包括经纬编织的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且相邻两根所述第三纱线与相邻两根所述第四纱线相交处形成中空的中间通孔,所述端通孔与所述中间通孔的中垂线重合,且所述中间通孔的内径小于端通孔的内径,所述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的外径,所述表面层、疏松层和基底层之间通过第六纱线进行连接固定。
[0009]进一步所采取的措施是:所述疏松层还包括与所述第三纱线平行的第五纱线,所述第五纱线位于所述第一纱线的正下方并处于所述中间通孔之间。
[0010]进一步所采取的措施是:所述表面层、疏松层和基底层之间通过所述第六纱线在竖直方向上缠绕所述表面层的第一纱线、第五纱线和的基底层的第一纱线进行连接固定,且所述第六纱线均匀分布,并位于中间通孔之间。
[0011]进一步所采取的措施是:所述第六纱线在所述第一纱线与第五纱线之间的连接处
加捻。
[0012]进一步所采取的措施是:所述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的外径是所述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的外径的两倍。
[0013]一种透气性强的服饰面料的印花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4](1)制备印花用的浆料;
[0015](2)制作网版:用绷网机进行绷网,在网上均匀涂覆一层厚度为0.02-0.05μm的感光胶,晒网;
[0016](3)将经过步骤(2)制作好的网板安装到印花机上,并添加印刷浆料,对印刷面料制品进行印刷,面料上的印刷浆料厚度为0.02-0.05μm,然后静置;
[0017](4)经过步骤(3)静置完成后,将印刷制品与网板分离;进行烘烤,直至印刷浆料完全固化,得到成品。
[0018]进一步所采取的措施是:所述浆料包括以下物质:聚丙烯酸酯、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丁二烯树脂、水性聚氨酯、淀粉磷酸酯、高分子交联剂、羧甲基纤维素钠、尼泊金丙酯、偏苯三酸三辛酯、酪蛋白酸钠、氮酮和单乙醇胺,以及去离子水。
[0019]进一步所采取的措施是:所述浆料中的物质所占重量百分比如下:聚丙烯酸酯32.0-42.0%、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1.0-4.0%、丁二烯树脂4.0-8.0%、水性聚氨酯2.0-6.0%、淀粉磷酸酯0.5-1.0%、高分子交联剂0.2-0.8%、羧甲基纤维素钠0.5-1.0%、尼泊金丙酯0.5-1.0%、偏苯三酸三辛酯0.5-1.5%、酪蛋白酸钠0.5-1.5%、氮酮0.5-1.5%、单乙醇胺0.5-2.5%,余量由去离子水加至100%。
[0020]进一步所采取的措施是:所述浆料还包括N-酰基肌氨酸盐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0021]进一步所采取的措施是:所述浆料N-酰基肌氨酸盐所占重量百分比为1.0-3.0%;所述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所占重量百分比为0.5-1.0%。
[0022]本专利技术中的浆料中通过添加聚丙烯酸酯、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丁二烯树脂、水性聚氨酯作为浆料的主要成分,起到良好的粘合、成膜效果,但是这些物质比较粘稠浓密,所以导致衣服透气性降低。本专利技术通过添加氮酮和单乙醇胺,将氮酮、单乙醇胺与羧甲基纤维素钠和酪蛋白酸钠的进行有机结合,使其相互作用,发挥出优异分散色素,并进行固色的效果,从而降低聚丙烯酸酯、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丁二烯树脂和水性聚氨酯等的是使用量,使得浆料偏疏松,同时固色效果好,配合特殊的印花工艺,印花过程中使用的浆料极少,极薄,从而避免增加衣服的负担,增强衣服的透气效果。
[0023]进过专利技术人的研究,在本专利技术中添加N-酰基肌氨酸盐,可以增强印花后的固色效果和耐磨性,避免褪色,还能进一步缓和、降低物质间的刺激性,起到良好的乳化效果和稳定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中的氮酮也起到良好的渗透、杀菌作用,并与尼泊金丙酯相互促进,使得整体具有良好的杀菌、抗菌效果,避免衣服上的印花沾到汗水后容易发黑,聚集细菌;还有淀粉磷酸酯具有抗氧化作用,避免物质容易氧化;同时本专利技术中的其他物质,各物质相互作用,使得整体发挥出优异的固色效果,并使得色素分散均匀,衣服上的印花不容易褪色,并具有抗菌的效果,从而使用极少的浆料就能进行印花,增强服饰上印花的透气效果,还能降低成本,节约生产所需时间。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6]本专利技术主要通过改进服饰面料的结构,使得服饰面料分为三层,且疏松通气,配合网版印花工艺且面料上印刷极薄的浆料,降低负担方便透气,同时改进浆料的配方提高浆料的固色效果,使得浆料厚度极薄也能保证印花色彩牢固,不易褪色,从而统合综效,有效提高和保障服饰面料整体的透气性效果,并且耐摩擦、耐水洗,还能降低成本。
[0027]本专利技术透气性强的面料通过设置端通孔从而方便两端进行透气;而通过设置中间通孔,并且端通孔与所述中间通孔的中垂线重合,从而形成端部和中间贯通的透气孔,方便进行通风透气;而所述中间通孔的内径小于端通孔的内径,所述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的外径,从而方便表面层和基底层的纱线形成较大的面积,方便印花,而中间层的纱线形成的面积较小,既能通风,又不至于孔洞过大或者太明显,从而既达到有效的通风透气的效果,也能方便进行印花;所述表面层、疏松层和基底层之间通过第六纱线进行连接固定,从而固定通孔的位置,也使得整体更加稳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气性强的服饰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的表面层、疏松层和基底层,所述表面层和基底层均包括经纬编织的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且相邻两根所述第一纱线与相邻两根所述第二纱线相交处形成中空的端通孔;所述疏松层包括经纬编织的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且相邻两根所述第三纱线与相邻两根所述第四纱线相交处形成中空的中间通孔,所述端通孔与所述中间通孔的中垂线重合,且所述中间通孔的内径小于端通孔的内径,所述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的外径,所述表面层、疏松层和基底层之间通过第六纱线进行连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性强的服饰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松层还包括与所述第三纱线平行的第五纱线,所述第五纱线位于所述第一纱线的正下方并处于所述中间通孔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透气性强的服饰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层、疏松层和基底层之间通过所述第六纱线在竖直方向上缠绕所述表面层的第一纱线、第五纱线和的基底层的第一纱线进行连接固定,且所述第六纱线均匀分布,并位于中间通孔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透气性强的服饰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纱线在所述第一纱线与第五纱线之间的连接处加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性强的服饰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的外径是所述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的外径的两倍。6.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透气性强的服饰面料的印花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印花用的浆料;(2)制作网版:用绷网机进行绷网,在网上均匀涂覆一层厚度为0.02-0.05μm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正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溢成印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