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沿固定轴移动的调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0753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沿固定轴移动的调整机构,其包括:移动调整螺栓、第一调整板、第二调整板、第三调整板、调整支架、挡圈;所述的移动螺栓贯穿第一调整板及调整支架;所述的第三调整板且只能绕固定轴转动;所述调整支架固定于第三调整板的一角上,所述的第二调整板与第三调整板的另一角固定相连,所述的第二调整板的腰圆孔套在轴套上,轴套固定在第一调整板上,构成滑槽结构,第二调整板受轴套的限制,只能相对于第一调整板沿固定轴滑动。本实用新充分考虑了与其他轴调整机构之间的空间位置排布和零部件共用,使调整机构的整体空间利用效率更高。(*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投影显示设备中沿固定轴移动的调整机构。技术背景投影显示设备作为一种电磁辐射污染极低的新型高技术显示设备,依其高分辨率、高对比度、高亮度、完全平面显示的画面以及优异的色彩表现力,日益为广大企事业用户和家庭用户所接受,成为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主流的显示设备,其最核心的部件是投影光机。为消除零部件加工精度和装配误差的影响,实现完美的画面效果,一般会有光学调整机构用来固定光机的和进行光学调整。目前,采用独立六轴调整机构正逐渐成为投影显示设备光学调整机构的发展的趋势。独立六轴调整机构设计的难点在于1.为方便调整,所有的调整点均应排放在正对着调整人员的面,故需设计实现垂轴力传递的结构。2.每个调整点对应一个轴调整机构,各轴调整机构之间影响很小。3.各轴调整机构必须在狭小的空间内实现调整功能,要求结构尽可能紧凑,各轴调整机构之间尽可能共用零部件。4.零部件必须尽可能的结构简单,以简化加工和装配工艺。但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在满足上述要求时,总存在各种不足,主要表现在a.没有设计实现垂轴力传递的结构,调整点位置随意安排,不在正对着调整人员的面,调整不方便。b.结构庞杂、不够紧凑,比较占用空间,零部件共用性不足。c.采用复杂的零部件实现垂轴力传递,加工和装配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沿固定轴移动的调整机构,该机构可用于组成投影显示设备中的独立六轴调整机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沿固定轴移动的调整机构包括移动调整螺栓、第一调整板、第二调整板、第三调整板、调整支架、挡圈;所述的移动螺栓贯穿第一调整板及调整支架;所述的第三调整板且只能绕固定轴转动;所述调整支架固定于第三调整板的一角上,所述的第二调整板与第三调整板的另一角固定相连,所述的第二调整板的腰圆孔套在轴套上,轴套固定在第一调整板上,构成滑槽结构,第二调整板受轴套的限制,只能相对于第一调整板沿固定轴滑动。本实用新充分考虑了与其他轴调整机构之间的空间位置排布和零部件共用,使调整机构的整体空间利用效率更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机构运动简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沿固定轴移动的调整机构包括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的是一个沿固定轴移动调整机构的具体实例。该调整机构包括移动调整螺栓31、第一调整板35、第二调整板37、第三调整板36、调整支架33、挡圈32。所述的移动螺栓31贯穿第一调整板35及调整支架33。所述的第三调整板36呈三角形,且只能绕A轴转动;所述调整支架33固定于第三调整板36的一角上,所述的第二调整板37与第三调整板36的另一角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二调整板37的腰圆孔套在轴套34上,轴套34用螺母固定在第一调整板35上的螺柱上,如此构成滑槽结构,第二调整板37受轴套34的限制,只能相对于第一调整板35沿Y轴滑动。移动调整螺拴31受挡圈32和第一调整板35的限制只能绕轴旋转,通过螺旋副带动调整支架33沿X轴移动,从而带动第一调整板36绕轴A旋转,第三调整板36拨动第二调整板37沿Y轴运动。权利要求1.一种沿固定轴移动的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调整螺栓(31)、第一调整板(35)、第二调整板(37)、第三调整板(36)、调整支架(33)、挡圈(32);所述的移动螺栓(31)贯穿第一调整板(35)及调整支架(33);所述的第三调整板(36)且只能绕固定轴转动;所述调整支架(33)固定于第三调整板(36)的一角上,所述的第二调整板(37)与第三调整板(36)的另一角固定相连,所述的第二调整板(37)的腰圆孔套在轴套(34)上,轴套(34)固定在第一调整板(35)上,构成滑槽结构,第二调整板(37)受轴套(34)的限制,只能相对于第一调整板(35)沿固定轴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沿固定轴移动的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调整板呈三角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沿固定轴移动的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调整板(37)与第三调整板(36)的另一角通过螺栓固定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沿固定轴移动的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34)通过螺母固定在第一调整板(35)的螺柱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沿固定轴移动的调整机构,其包括移动调整螺栓、第一调整板、第二调整板、第三调整板、调整支架、挡圈;所述的移动螺栓贯穿第一调整板及调整支架;所述的第三调整板且只能绕固定轴转动;所述调整支架固定于第三调整板的一角上,所述的第二调整板与第三调整板的另一角固定相连,所述的第二调整板的腰圆孔套在轴套上,轴套固定在第一调整板上,构成滑槽结构,第二调整板受轴套的限制,只能相对于第一调整板沿固定轴滑动。本实用新充分考虑了与其他轴调整机构之间的空间位置排布和零部件共用,使调整机构的整体空间利用效率更高。文档编号G03B21/14GK2798140SQ20052004074公开日2006年7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8日专利技术者叶松涛, 吴家伦 申请人: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沿固定轴移动的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调整螺栓(31)、第一调整板(35)、第二调整板(37)、第三调整板(36)、调整支架(33)、挡圈(32);    所述的移动螺栓(31)贯穿第一调整板(35)及调整支架(33);所述的第三调整板(36)且只能绕固定轴转动;所述调整支架(33)固定于第三调整板(36)的一角上,所述的第二调整板(37)与第三调整板(36)的另一角固定相连,所述的第二调整板(37)的腰圆孔套在轴套(34)上,轴套(34)固定在第一调整板(35)上,构成滑槽结构,第二调整板(37)受轴套(34)的限制,只能相对于第一调整板(35)沿固定轴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松涛吴家伦
申请(专利权)人: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