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带照明光纤的留置针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0532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18
一种自带照明光纤的留置针组件,包括留置软管、光导纤维层、手持部、光源接口和接头柱;所述留置软管的前端内插入有穿刺内窥镜;所述手持部为中空壳体,该中空壳体的前后两端的端壁上均开有贯通口,所述中空壳体的前端的端壁上与套筒的后端的端壁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前端套接在所述留置软管的外壁上并与中空壳体的前端的端壁上开有的贯通口连通,所述留置软管的前端伸出所述套筒之外。结合其它结构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留置针有一定的失败率而影响临床应用、反复穿刺会导致留置针顶端劈裂产生毛刺影响使用、更换动脉穿刺针增加成本、寻找静脉较困难使得准确穿刺难度也较大的缺陷。找静脉较困难使得准确穿刺难度也较大的缺陷。找静脉较困难使得准确穿刺难度也较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带照明光纤的留置针组件


[0001]本技术属于留置针
,具体涉及一种自带照明光纤的留置针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留置针组件又称套管针组件,核心的组成部件包括可以留置在血管内的柔软的作为留置针的导管/套管,以及作为钢针不锈钢的穿刺引导针芯。使用时将导管和针芯一起穿刺入血管内,当导管全部进入血管后,回撤出针芯,仅将柔软的导管留置在血管内从而进行输液治疗。目前留置针在临床上动脉测压、深静脉置管、静脉置管等方面广泛应用。留置针置管操作主要是根据医生经验摸到动静脉后盲穿。通过预留的观察窗回血情况判断是否置入血管。确认后,再抽出钢针,保留留置针在体内。
[0003]当前动脉、静脉、其它留置针等存在以下弊端:
[0004]1、有一定的失败率,影响临床应用。
[0005]2、由于动脉压力高,动脉管壁厚,管腔细,一旦首次穿刺置管失败,并发穿刺部位血肿、动脉痉挛,造成再次穿刺置管困难;重则形成血肿,搏动无法触及;同一部位多次穿刺造成手掌远端缺血,而且反复穿刺会导致留置针顶端劈裂产生毛刺,影响使用,更换动脉穿刺针增加成本。
[0006]3、深静脉置管寻找静脉较困难,准确穿刺难度也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带照明光纤的留置针组件,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留置针有一定的失败率而影响临床应用、反复穿刺会导致留置针顶端劈裂产生毛刺影响使用、更换动脉穿刺针增加成本、寻找静脉较困难使得准确穿刺难度也较大的缺陷。
[0008]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带照明光纤的留置针组件的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0009]一种自带照明光纤的留置针组件,其包括留置软管1、光导纤维层2、手持部3、光源接口4和接头柱5;
[0010]所述留置软管1的前端内插入有穿刺内窥镜,所述穿刺内窥镜从接头柱处插入至留置软管1的前端,用于观察穿刺部位,确保穿刺精准定位到血管;
[0011]所述手持部3为中空壳体,该中空壳体的前后两端的端壁上均开有贯通口,所述中空壳体的前端的端壁上与套筒6的后端的端壁固定连接,所述套筒6的前端套接在所述留置软管1的外壁上并与中空壳体的前端的端壁上开有的贯通口连通,所述留置软管1的前端伸出所述套筒6之外;
[0012]所述光源接口4的一端伸进所述中空壳体内,所述光源接口4的另一端处在所述中空壳体外,所述光源接口4的该端用于与光源连接;
[0013]所述接头柱5为环柱状结构,所述接头柱5的前端的端壁与中空壳体的后端的端壁
固定连接且所述接头柱5的前端与所述中空壳体的后端的端壁上的贯通口连通;
[0014]所述光导纤维层2的前端伸进所述留置软管1内而直达所述留置软管1的前端,所述光导纤维层2的后端透过所述中空壳体的前端的端壁上开有的贯通口而伸进所述中空壳体内,并且所述光导纤维层2的后端还同所述光源接口4的伸进所述中空壳体内的那一端相连通。
[0015]进一步的,所述手持部3的底壁上固定连接着翅片状固定翼7。
[0016]进一步的,所述留置软管1从外向内依次为皮层11、光导纤维层2和内壁12,所述皮层11和内壁12的材料为PUR材质的加强型聚氨酯或水凝胶,所述光导纤维层2由若干单根光纤组成的纤维环。
[0017]进一步的,所述留置软管1的内壁上涂有金属涂层。
[0018]进一步的,所述光导纤维层2为高分子光纤或玻璃纤维材质光纤,其折射率大于留置软管1。
[0019]进一步的,所述光源接口4的一端伸进所述中空壳体内的结构为:
[0020]所述中空壳体的顶壁上开有贯通口,所述光源接口4的该端以过渡配合的方式透过该贯通口而伸进所述中空壳体内。
[0021]进一步的,所述自带照明光纤的留置针组件,还包括鲁尔接头8,所述鲁尔接头8与软管9的一端连通,所述接头柱5的后端塞有阻尼塞10,所述软管9的另一端同所述阻尼塞10和手持部3之间的那段所述接头柱5连通。所述鲁尔接头8用于外接输液管。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3]1.采用光导纤维层与聚氨酯材料的留置软管相结合,设计了全新的留置软管。
[0024]2.自带照明光纤的留置针组件兼具留置针功能与照明功能于一体;
[0025]3.采用玻璃光导纤维层,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
[0026]4.通过内置光导纤维层,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留置软管韧性,在穿刺过程中可避免软管起毛刺及卷曲的情况发生。
[0027]5.该留置软管与穿刺内窥镜配合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和穿刺效率。
[0028]6.采用可见光成像,器官、组织等肉眼可见,可直观清晰地分辨,适用于动脉置管、静脉置管、深静脉置管、其它组织器官等众多需使用留置针情况。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技术的自带照明光纤的留置针组件的整体结构图。
[0030]图2是本技术的留置软管内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地说明。
[0032]为了减少弊端,本技术设计了一种自带照明光纤的留置针组件。
[0033]如图1-图2所示,自带照明光纤的留置针组件,其包括留置软管1、光导纤维层2、手持部3、光源接口4和接头柱5;所述留置软管1的前端内插入有穿刺内窥镜,所述穿刺内窥镜从接头柱处插入至留置软管1的前端,用于观察穿刺部位,确保穿刺精准定位到血管;所述手持部3为中空壳体,该中空壳体的前后两端的端壁上均开有贯通口,所述中空壳体的前端
的端壁上通过熔接或用胶黏剂黏结的方式与环柱状套筒6的后端的端壁固定连接,所述套筒6的前端以过渡配合的方式套接在所述留置软管1的外壁上并与中空壳体的前端的端壁上开有的贯通口连通,所述留置软管1的前端伸出所述套筒6之外;所述光源接口4的一端伸进所述中空壳体内,所述光源接口4的另一端处在所述中空壳体外,所述光源接口4的该端用于与光源连接,以此来把光源的光束进行传导;所述接头柱5为环柱状结构,所述接头柱5的前端的端壁以熔接或者胶黏剂黏结的方式与中空壳体的后端的端壁固定连接且所述接头柱5的前端与所述中空壳体的后端的端壁上的贯通口连通;所述光导纤维层2的前端伸进所述留置软管1内而直达所述留置软管1的前端,所述光导纤维层2的后端透过所述中空壳体的前端的端壁上开有的贯通口而伸进所述中空壳体内,并且所述光导纤维层2的后端还同所述光源接口4的伸进所述中空壳体内的那一端相连通。这样,通过所述光导纤维层2的前端伸进所述留置软管1内而直达所述留置软管1的前端的结构,光源接口接入照明光源,这样就能把照明光源发射的光束依次通过光源接口和光导纤维层2导光照亮留置软管1的前端,接着通过被照亮的穿刺内窥镜观察如动脉或静脉这样的血管位置,然后握着所述手持部,根据该血管位置而让所述留置软管1前端的穿刺内窥镜准确穿刺进血管,并按照被照亮的穿刺内窥镜照亮的血管内壁让操作者能准确无误的沿着血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带照明光纤的留置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留置软管、光导纤维层、手持部、光源接口和接头柱;所述留置软管的前端内插入有穿刺内窥镜,所述穿刺内窥镜从接头柱处插入至留置软管的前端,用于观察穿刺部位,确保穿刺精准定位到血管;所述手持部为中空壳体,该中空壳体的前后两端的端壁上均开有贯通口,所述中空壳体的前端的端壁上与套筒的后端的端壁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前端套接在所述留置软管的外壁上并与中空壳体的前端的端壁上开有的贯通口连通,所述留置软管的前端伸出所述套筒之外;所述光源接口的一端伸进所述中空壳体内,所述光源接口的另一端处在所述中空壳体外,所述光源接口的该端用于与光源连接;所述接头柱为环柱状结构,所述接头柱的前端的端壁与中空壳体的后端的端壁固定连接且所述接头柱的前端与所述中空壳体的后端的端壁上的贯通口连通;所述光导纤维层的前端伸进所述留置软管内而直达所述留置软管的前端,所述光导纤维层的后端透过所述中空壳体的前端的端壁上开有的贯通口而伸进所述中空壳体内,并且所述光导纤维层的后端还同所述光源接口的伸进所述中空壳体内的那一端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带照明光纤的留置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陆小建陈律锟周银华王其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明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