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锂电池注液效率的注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405033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注液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提高锂电池注液效率的注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待注液的锂电池,在待注液的锂电池上开设注液孔后,并对该锂电池进行称重;S2:将S1中称重后的锂电池放入注液机内并通过夹具固定,对锂电池内部抽真空后注入非水电解液,并在锂电池内注入惰性气体使其恢复大气压。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锂电池注液前后进行称重,从而可以精准查知后续的注液质量是否达标,使其可以满足实际的注液要求,并且可以在不同温度环境下对锂电池进行安全性能测试,而通过对采集到的锂电池温度变化和电压变化信息进行分析后,从而查知锂电池的运行状态是否异常,便于后续处理。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锂电池注液效率的注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注液
,具体是一种提高锂电池注液效率的注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是一种以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一次电池,与可充电电池锂离子电池跟锂离子聚合物电池是不一样的。锂电池的专利技术者是爱迪生。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随着二十世纪末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小型化的设备日益增多,对电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锂电池随之进入了大规模的实用阶段。
[0003]注液是锂电池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但是通过现有方法进行注液时,一方面注液质量难以查知,而注液量过多或者过少都会直接影响锂电池的实际使用,另一方面在注液后,难以在不同温度环境下对锂电池进行安全性能测试。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提高锂电池注液效率的注液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锂电池注液效率的注液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提高锂电池注液效率的注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准备待注液的锂电池,在待注液的锂电池上开设注液孔后,并对该锂电池进行称重;
[0008]S2:将S1中称重后的锂电池放入注液机内并通过夹具固定,对锂电池内部抽真空后注入非水电解液,并在锂电池内注入惰性气体使其恢复大气压;
[0009]S3:将注液完成后的锂电池由注液机内取出,并对注液孔进行封堵,并对注液后的锂电池再次称重,将两次称重后的锂电池质量对比后,即得该注液质量;
[0010]S4:将S3中称重后的锂电池放入烘箱内,在以下三个温度段:40℃~50℃、55℃~65℃和70℃~80℃来采集锂电池的温度变化信息和电压变化信息,通过采集到的三个不同温度段的温度变化信息和电压变化信息来判断出锂电池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2中的真空度为-0.81MPa~-0.63MPa。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注液机的压力为0.02~0.04MPa,注液时间为2~5min。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2中注液完毕后,将锂电池在夹具上静置10~20min后再取出,并且取下锂电池到注液孔封堵的时间<4s。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惰性气体为氦、氖、氩、氪或氙中的任意一种。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非水电解液的制备方法如下:按照重量份称取添加剂2.5~4.5份、非水溶剂50~65份以及锂盐8~12份备用,将添加剂、非水溶剂和锂盐
倒入容器中均匀混合后即得该非水电解液。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非水溶剂为丁酸甲酯或乙二胺,所述添加剂为氟代碳酸乙烯酯或叔丁基。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对锂电池注液前后进行称重,从而可以精准查知后续的注液质量是否达标,使其可以满足实际的注液要求,并且可以在不同温度环境下对锂电池进行安全性能测试,而通过对采集到的锂电池温度变化和电压变化信息进行分析后,从而查知锂电池的运行状态是否异常,便于后续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一种提高锂电池注液效率的注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S1:准备待注液的锂电池,在待注液的锂电池上开设注液孔后,并对该锂电池进行称重;
[0020]S2:将S1中称重后的锂电池放入注液机内并通过夹具固定,对锂电池内部抽真空后注入非水电解液,并在锂电池内注入惰性气体使其恢复大气压;
[0021]S3:将注液完成后的锂电池由注液机内取出,并对注液孔进行封堵,并对注液后的锂电池再次称重,将两次称重后的锂电池质量对比后,即得该注液质量;
[0022]S4:将S3中称重后的锂电池放入烘箱内,在以下三个温度段:42℃、58℃和72℃来采集锂电池的温度变化信息和电压变化信息,通过采集到的三个不同温度段的温度变化信息和电压变化信息来判断出锂电池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
[0023]优选的:S2中的真空度为-0.67MPa。
[0024]优选的:注液机的压力为0.025MPa,注液时间为3min。
[0025]优选的:S2中注液完毕后,将锂电池在夹具上静置12min后再取出,并且取下锂电池到注液孔封堵的时间<4s。
[0026]优选的:惰性气体为氦、氖、氩、氪或氙中的任意一种。
[0027]优选的:非水电解液的制备方法如下:按照重量份称取添加剂2.8份、非水溶剂58份以及锂盐9份备用,将添加剂、非水溶剂和锂盐倒入容器中均匀混合后即得该非水电解液。
[0028]优选的:非水溶剂为丁酸甲酯或乙二胺,添加剂为氟代碳酸乙烯酯或叔丁基。
[002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一种提高锂电池注液效率的注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S1:准备待注液的锂电池,在待注液的锂电池上开设注液孔后,并对该锂电池进行称重;
[0031]S2:将S1中称重后的锂电池放入注液机内并通过夹具固定,对锂电池内部抽真空后注入非水电解液,并在锂电池内注入惰性气体使其恢复大气压;
[0032]S3:将注液完成后的锂电池由注液机内取出,并对注液孔进行封堵,并对注液后的锂电池再次称重,将两次称重后的锂电池质量对比后,即得该注液质量;
[0033]S4:将S3中称重后的锂电池放入烘箱内,在以下三个温度段:48℃、62℃和78℃来采集锂电池的温度变化信息和电压变化信息,通过采集到的三个不同温度段的温度变化信息和电压变化信息来判断出锂电池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
[0034]优选的:S2中的真空度为-0.71MPa。
[0035]优选的:注液机的压力为0.03MPa,注液时间为4min。
[0036]优选的:S2中注液完毕后,将锂电池在夹具上静置18min后再取出,并且取下锂电池到注液孔封堵的时间<4s。
[0037]优选的:惰性气体为氦、氖、氩、氪或氙中的任意一种。
[0038]优选的:非水电解液的制备方法如下:按照重量份称取添加剂4.1份、非水溶剂62份以及锂盐11份备用,将添加剂、非水溶剂和锂盐倒入容器中均匀混合后即得该非水电解液。
[0039]优选的:非水溶剂为丁酸甲酯或乙二胺,添加剂为氟代碳酸乙烯酯或叔丁基。
[0040]本专利技术通过对锂电池注液前后进行称重,从而可以精准查知后续的注液质量是否达标,使其可以满足实际的注液要求,并且可以在不同温度环境下对锂电池进行安全性能测试,而通过对采集到的锂电池温度变化和电压变化信息进行分析后,从而查知锂电池的运行状态是否异常,便于后续处理。
[0041]以上所述的,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锂电池注液效率的注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待注液的锂电池,在待注液的锂电池上开设注液孔后,并对该锂电池进行称重;S2:将S1中称重后的锂电池放入注液机内并通过夹具固定,对锂电池内部抽真空后注入非水电解液,并在锂电池内注入惰性气体使其恢复大气压;S3:将注液完成后的锂电池由注液机内取出,并对注液孔进行封堵,并对注液后的锂电池再次称重,将两次称重后的锂电池质量对比后,即得该注液质量;S4:将S3中称重后的锂电池放入烘箱内,在以下三个温度段:40℃~50℃、55℃~65℃和70℃~80℃来采集锂电池的温度变化信息和电压变化信息,通过采集到的三个不同温度段的温度变化信息和电压变化信息来判断出锂电池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锂电池注液效率的注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的真空度为-0.81MPa~-0.63MPa。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王洋乔艳红王怀悦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零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