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烟气二次携带的烟囱雨防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0445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少烟气二次携带的烟囱雨防治装置,包括烟囱内筒、入口烟道及集液环,其中,入口烟道与烟囱内筒的烟气入口相连通,集液环固定于烟囱内筒内,且位于烟气入口的上方,该装置能够防止烟囱入口烟气对入口烟道上方内壁落下冷凝液的二次携带,防治烟囱雨现象。现象。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少烟气二次携带的烟囱雨防治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烟囱雨防治
,涉及一种减少烟气二次携带的烟囱雨防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湿法烟气脱硫是目前应用最多和最成熟的烟气脱硫技术,我国的燃煤锅炉90%以上采用湿法烟气脱硫(WFGD)技术。湿法脱硫系统中吸收塔出口烟气温度约45~55℃左右,对于未在吸收塔后设置烟气加热装置的脱硫系统,烟囱入口烟气为饱和湿烟气,烟囱内筒壁面内外存在温差,排放过程中一般会有1~2℃的温降,烟气易在内筒壁上产生冷凝液,被高速烟气携带出烟囱,这是造成烟囱雨现象的重要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减少烟气二次携带的烟囱雨防治装置,该装置能够防止烟囱入口烟气对入口烟道上方内壁落下冷凝液的二次携带,防治烟囱雨现象。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减少烟气二次携带的烟囱雨防治装置包括烟囱内筒、入口烟道及集液环,其中,入口烟道与烟囱内筒的烟气入口相连通,集液环固定于烟囱内筒内,且位于烟气入口的上方。
[0005]还包括集水箱,其中,集液环的出口与集水箱的入口相连通。
[0006]集液环的出口通过疏液管与集水箱的入口相连通。
[0007]集液环沿烟囱内筒内壁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为0~15
°

[0008]集液环的横截面为V型结构。
[0009]集液环的横截面为U型结构。
[0010]集液环的横截面为L型结构。
[0011]在工作时,通过集液环收集冷凝液。
[0012]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减少烟气二次携带的烟囱雨防治装置在具体操作时,通过设置在入口烟道上方烟囱内壁位置的集液环收集冷凝液,防止烟囱入口烟气对入口烟道上方烟囱内壁流下的冷凝液的二次携带,结构非常简单,施工方便,在极少投资情况下,可有效防治烟囱雨现象。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右视图。
[0016]其中,1为烟囱内筒、2为集液环、3为入口烟道、4为疏液管、5为集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8]参考图1及图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减少烟气二次携带的烟囱雨防治装置包括烟囱内筒1、入口烟道3及集液环2,其中,入口烟道3与烟囱内筒1的烟气入口相连通,集液环2固定于烟囱内筒1内,且位于烟气入口的上方。
[0019]本专利技术还包括集水箱5,其中,集液环2的出口与集水箱5的入口相连通;集液环2的出口通过疏液管4与集水箱5的入口相连通;集液环2沿烟囱内筒1内壁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为0~15
°

[0020]集液环2的横截面为V型结构、U型结构或L型结构。
[002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在入口烟道3上方烟囱内壁位置的集液环2,以收集冷凝液,防止烟囱入口烟气对入口烟道3上方烟囱内壁流下的冷凝液的二次携带,结构非常简单,施工方便,在极少投资情况下,可有效防治烟囱雨现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烟气二次携带的烟囱雨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烟囱内筒(1)、入口烟道(3)及集液环(2),其中,入口烟道(3)与烟囱内筒(1)的烟气入口相连通,集液环(2)固定于烟囱内筒(1)内,且位于烟气入口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烟气二次携带的烟囱雨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水箱(5),其中,集液环(2)的出口与集水箱(5)的入口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烟气二次携带的烟囱雨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集液环(2)的出口通过疏液管(4)与集水箱(5)的入口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烟气二次携带的烟囱雨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兴华牛拥军雷鸣赵彩虹余福胜王定帮刘海培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西热锅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