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主机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0421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控制主机散热结构,包括密封式的方体型壳体,在壳体的外壁上设有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导热柱,导热柱的一端端部贯穿并过盈配合在导热块内,导热块与壳体的外壁面贴合并固定连接,导热柱的另一端端部贯穿并过盈配合在换热翅片内。将壳体设计成密封结构,保证壳体内个元气件免受干扰,提高个元气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壳体外设置散热装置,增加壳体的散热面积,提高壳体的散热效率;在壳体内设置导热板,以方便用于固定处理器和控制器,另一方面增加壳体内表面的面积,增加壳体的吸热效果,从而快速将壳体内部的热量导流出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且强度大,散热效率高。率高。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主机散热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控制主机的散热
,具体涉及一种控制主机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车辆安全上,通过外围设备增加驾驶室的视野,在一些特殊车辆上,对驾驶室视野要求更清晰、更全面、更远,这就需要在车辆布置多个方位的摄像设备,而后对采集的视频信息进行拼接并快速传输到驾驶室,在处理视频时需要实用多个处理模块和控制模块,在特殊车辆上,集合控制模块和处理模块的控制主机需要具有紧凑的结构和快速的散热功能,同时该控制主机为密闭式结构,从而便于在特殊车车辆上安装和使用该控制主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需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控制主机散热结构。
[0004]一种控制主机散热结构,包括密封式的方体型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有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导热柱,所述导热柱的一端端部贯穿并过盈配合在导热块内,所述导热块与所述壳体的外壁面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柱的另一端端部贯穿并过盈配合在换热翅片内。
[0005]为提高散热装置的紧凑性,进一步为:所述导热柱为U字形,所述导热柱的两端端部均与所述壳体的外壁面平行设置,所述换热翅片为板型且靠近所述壳体的外壁面,所述换热翅片的板面与所述壳体的外壁面平行设置。
[0006]为对散热装置进行防护,进一步为:在所述壳体上位于所述散热装置的位置固设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罩在所述散热装置上,在所述防护壳上设置有蜂窝孔。
[0007]为增加防护壳的通风效果,进一步为:在所述防护壳上正对所述换热翅片板面的侧面分布有所述蜂窝孔,在所述防护壳上与所述蜂窝孔所在面相邻的两个侧面开口设置,所述两个侧面相对设置。
[0008]为增加壳体本身的散热效果,进一步为:在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分布有散热条,所述散热条呈阵列分布且与所述壳体一体化设置。
[0009]为增加壳体内部的吸热效果,进一步为:设所述散热装置所在的侧壁为固定壁,在所述壳体内的中部设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与所述固定壁平行设置,所述导热板和固定壁相向设置的两个侧面上分布有相互对应的卡槽,在所述导热板上相对所述卡槽的另一侧侧面上分布有导热条;所述导热板的端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贴合并固定连接。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将壳体设计成密封结构,保证壳体内个元气件免受干扰,提高个元气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壳体外设置散热装置,增加壳体的散热面积,提高壳体的散热效率;在壳体内设置导热板,以方便用于固定处理器和控制器,另一方面增加壳体内表面的面积,增加壳体的吸热效果,从而快速将壳体内部的热量导流出去;本技术结构紧凑且强度大,散热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中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壳体;11、散热条;2、散热装置;21、导热柱;22、导热块;23、换热翅片;3、防护壳;4、导热板;41、导热条;5、卡槽;6、电气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实例中的左、中、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0017]一种控制主机散热结构,结合图1和图2所示,包括密封式的方体型壳体1,在所述壳体1的外壁上设有散热装置2,所述散热装置2包括导热柱21,所述导热柱21的一端端部贯穿并过盈配合在导热块22内,所述导热块22与所述壳体1的外壁面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柱21的另一端端部贯穿并过盈配合在换热翅片23内。
[0018]其中,结合图3所示,所述导热柱22为U字形,所述导热柱22的两端端部均与所述壳体1的外壁面平行设置,所述换热翅片23为板型且靠近所述壳体1的外壁面,所述换热翅片23的板面与所述壳体1的外壁面平行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位于所述散热装置2的位置固设有防护壳3,所述防护壳3罩在所述散热装置2上,在所述防护壳3上设置有蜂窝孔;在所述防护壳3上正对所述换热翅片23板面的侧面分布有所述蜂窝孔,在所述防护壳3上与所述蜂窝孔所在面相邻的两个侧面开口设置,所述两个侧面相对设置。
[0019]另外,结合图4所示,在所述壳体1的外壁上分布有散热条11,所述散热条11呈阵列分布且与所述壳体1一体化设置;设所述散热装置2所在的侧壁为固定壁,在所述壳体1内的中部设有导热板4,所述导热板4与所述固定壁平行设置,所述导热板4和固定壁相向设置的两个侧面上分布有相互对应的卡槽5,在所述导热板4上相对所述卡槽的另一侧侧面上分布有导热条41;所述导热板41的端面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贴合并固定连接。
[002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将电气元件6(控制器和处理器)卡接在导热板4和固定壁之间的卡槽内,当电气元件6工作发热后,热量传递到导热板4和壳体1上,热量由壳体1和散热装置2共同向空气中传递,具体的,热量在散热装置2上依次经导热块22、导热柱21和换热翅片23后传递到空气中,从而实现壳体1的散热。
[002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主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式的方体型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有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导热柱,所述导热柱的一端端部贯穿并过盈配合在导热块内,所述导热块与所述壳体的外壁面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柱的另一端端部贯穿并过盈配合在换热翅片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主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柱为U字形,所述导热柱的两端端部均与所述壳体的外壁面平行设置,所述换热翅片为板型且靠近所述壳体的外壁面,所述换热翅片的板面与所述壳体的外壁面平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控制主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上位于所述散热装置的位置固设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罩在所述散热装置上,在所述防护壳上设置有蜂窝孔。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冬伟许德旺郭卫波孙敏曹殿斌李剑波李茂戚家楼肖光然石伟超程海成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北方车辆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