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极导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0170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极导线,包括连接线和植入端;所述植入端包括可来回动作的植入头;所述植入头通过穿刺的方式穿入机体组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植入头穿透机体组织的方式设置为穿刺式,从而使得植入头可以十分容易的突破心内膜,使得植入头的植入更为方便、省力,起搏位点的选择更为多样化。的选择更为多样化。的选择更为多样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极导线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人工心脏起搏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极导线。

技术介绍

[0002]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肌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与心力衰竭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
[0003]现有的电极导线植入机体组织的一端均制成了螺旋状,使得植入端能够通过螺旋拧入的方式,突破心内膜,直达起搏位点;然而由于由于心室中越靠近希氏束区域越接近生理起搏位点,但是越靠近希氏束区域纤维支架系统越发达,常规螺旋状的植入头难以突破,植入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植入方便的电极导线。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极导线,包括连接线和植入端;所述植入端包括可来回动作的植入头;所述植入头通过穿刺的方式穿入机体组织;通过将植入头穿透机体组织的方式设置为穿刺式,从而使得植入头受到纤维支架系统的阻碍较小,植入头可以十分容易的突破心内膜,继而进入机体组织内部,直达预设的起搏位点,使得植入头的植入更为方便、省力,起搏位点的选择更为多样化;并且由于采用的是穿刺的方式突破心内膜,所以植入头不容易挂钩在纤维组织上,继而使得当第一次植入位点不理想时,将植入头从机体组织中退出时也较为顺畅,不易卡挂在纤维组织上,使得操作更为顺畅。
[0006]进一步的,所述植入头包括杆部和设于所述杆部上的尖端,该尖端呈尖锐状结构设置;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使得植入头至少由杆部和尖端组成,并且尖端呈尖锐状,从而使得植入头整体呈细长的尖锐杆状,类似于注射器的针头、尖刺等物体结构,继而使得植入头可以采用穿刺的方式穿透心内膜,使得植入头的植入更为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0007]进一步的,所述植入头至少部分可植入至左束支区域;实现左束支区域的起搏,更接近生理起搏位点,起搏效果更好。
[0008]进一步的,所述植入头穿入机体组织的最大距离大于等于10mm;使得植入头具有足够的长度穿入至左束支区域,即使是倾斜着穿入机体组织,植入头也具有足够的长度到达左束支区域,保证始终能够达到理想的植入效果。
[0009]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实现所述植入端与机体组织之间的连接固定的定位结构;通过定位结构的设置,使得植入头在植入机体组织内后,定位结构能够将植入端固定在机体组织上,从而使得能够实现稳定的起搏。
[0010]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呈螺旋状结构设置的阳极部和设于所述阳极部上的尖锐部;通过将阳极部设置为螺旋状结构,并在阳极部上开设了尖锐部,从而使得阳极部能够拧入机体组织,既能够起到阳极部本身的导电作用,同时还能够起到固定作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利用了常规螺旋电机导线中螺旋结构与纤维组织之间本身存在的难以分离的缺点,将其利用在本申请中用于实现植入端与机体组织之间的连接固定,反其道而行,具备意想不到的效果。
[0011]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至少部分可穿入机体组织内的副植入头和用于实现所述副植入头与机体组织之间的防脱配合的径向锁头;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利用副植入头与径向锁头之间的配合,实现了植入端与机体组织之间的连接固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0012]进一步的,还包括可反复为所述植入头提供爆发力的突破机构;通过突破机构的设置,能够为植入头提供爆发力,继而使得植入头能够借助该爆发力快速的穿透心内膜,避免被卡住,使得后续的植入更为方便省力;而若是植入位点不对需要再次植入,该突破机构又能够重复使用,在后续植入时再次提供爆发力,使用更为方便。
[0013]进一步的,所述突破机构包括用于为所述植入头提供爆发力的弹性件、用于将所述弹性件保持在弹性形变状态的锁定结构及用于令所述弹性件恢复弹性形变状态的复位结构;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在不需要突破心内膜时,弹性件能够被锁定结构锁定,保持在发生弹性形变的状态下,而在需要突破心内膜是,解除锁定结构对弹性件的锁定,弹性件在恢复初始状态时,提供爆发性的弹力,即能够使得植入头快速的突破心内膜;而当需要重新进行植入时,利用复位结构的设置,使得弹性件能够再次发生弹性形变,便于为植入头的下次植入再次提供爆发力,实现多次反复的使用。
[0014]进一步的,所述锁定结构包括与所述植入头相连的锁定柱、可相对于所述锁定柱来回动作的延长柱及用于实现所述延长柱与所述锁定柱之间相对静止的锁定凸部;或所述复位结构包括用于带动所述锁定凸部移动的变向槽和与所述锁定凸部相配合的复位轨道;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实现了对弹性件的锁定和复位,结构简单有效,操作方便,故障率低。
[0015]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植入头穿透机体组织的方式设置为穿刺式,从而使得植入头可以十分容易的突破心内膜,使得植入头的植入更为方便、省力,起搏位点的选择更为多样化。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外连接层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内连接层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连接端与连接线的配合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4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图8为图4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植入端与连接线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沿图9中A-A处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E处的放大示意图;图12为图10中F处的放大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锁定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4为沿图9中B-B处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中G处的放大示意图;图16为沿图9中C-C处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7为图16中H处的放大示意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定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图18中I处的放大示意图;图20为图18中J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对本申请涉及的结构或这些所使用的技术术语做进一步的说明,如果没有特别指明,按照本领域的通用的一般属于进行理解和解释。
[0018]穿刺医学常用手术用语,是将穿刺针刺入体腔抽取分泌物做化验,向体腔注入气体或造影剂做造影检查,或向体腔内注入药物的一种诊疗技术;而在本申请中,穿刺一词仅仅指利用尖锐物,沿直线或近似直线的轨迹,穿透心内膜,刺入机体组织这一方式或动作;其中尖锐物即指植入头21或尖端211。
[0019]尖锐状尖锐指的是尖而锋利,而本申请中的尖锐状,即指尖而锋利的形状,包括但不仅限于针尖状、刀片状等。
[0020]爆发力爆发力是指在短时间做出最大的功;顾名思义,这种力就象火药爆炸一样,能在一瞬间崩发出巨大的能量;本申请中是指突破机构能够在短时间内为植入头提供大量的动能,使得植入头能够瞬间向前突进,突破心内膜。
[0021]实施例1:如图1-17所示,一种电极导线,包括连接线1、植入端2及连接端3;植入端2用于与患者的心肌组织相连,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导线,包括连接线(1)、设于所述连接线(1)一端的植入端(2)及设于所述连接线(1)另一端的连接端(3);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端(2)包括壳体(20);可来回动作的植入头(21);所述植入头(21)可沿直线或近似直线的轨迹穿入机体组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头(21)包括杆部(212)和设于所述杆部(212)上的尖端(211),该尖端呈尖锐状结构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头(21)至少部分可植入至左束支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极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头(21)穿入机体组织的最大距离大于等于1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导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实现所述植入端(2)与机体组织之间的连接固定的定位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极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呈螺旋状结构设置的阳极部(23)和设于所述阳极部(23)上的尖锐部。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隆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