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能产生与储存一体化室内温控冷热供应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热能产生与储存、室内温控以及热能供应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热化学及相变储能的,集热能产生与储存的一体化室内温控冷热供应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室内温控以及商用制热/冷消耗大量电力。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中国住宅电力消费占各行业电力消费总量13.7%,其中室内采暖制冷耗电量约占31%。批发和零售业耗电量占据总耗电量3.7%,其中用于商品冷藏保鲜以及室内温控耗电量也约占31%。中国南方住宅冬季取暖多采用空调或电暖器供热,夏季制冷中国南北方均采用空调供冷。批发商和零售商冷藏保鲜商品时多采用压缩制冷机。用户在使用传统空调、电暖器或压缩制冷机时,仅会在使用时开启,因此在白天峰期用电期使用时,会造成高额电费,并且在高温和/或低温天气等用电高峰期时,还会给电网造成巨大压力。此外,这些传统空调、电暖器或压缩制冷机的选择大多按照峰值负荷需求进行,而实际负荷需求约为峰值需求的一半,因而造成资源浪费。再者,传统空调制冷很多采用不利于环境的制冷剂。
[0003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能产生与储存一体化室内温控冷热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系统、热化学反应系统、加湿系统和调温系统;所述加热系统用于给外部空气加热,与热化学反应系统相连,为热化学反应系统提供热空气,实现对热化学反应系统充能;所述加湿系统用于对外部空气加湿,与热化学反应系统相连,为热化学反应系统提供湿润空气,实现热化学反应系统释能;所述热化学反应系统用于储存能量,与调温系统相连,在室内有供冷或供热需求时为调温系统提供高温空气;所述调温系统包括供热模块和供冷模块,供热模块用于实现对室内直接供热,供冷模块用于通过对干燥空气进行一级或者多级喷淋实现对室内供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产生与储存一体化室内温控冷热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系统包括空气入口(1)、鼓风机(2)、第一三通阀(3)、第一换热器(4)、第二储热单元(8)、第二循环泵(9)、太阳能集热器(10)以及电加热单元(11);所述空气入口(1)与鼓风机(2)相连,用于向系统引入外部新鲜空气;所述鼓风机(2)、第一三通阀(3)、第一换热器(4)、第二储热单元(8)以及电加热单元(11)通过管道依次相连;所述第二储热单元(8)与太阳能集热器(10)通过一循环管路连接,第二循环泵(9)设置在该循环管路上;所述热化学反应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热化学反应器;所述加湿系统包括加湿器(100);所述电加热单元(11)通过管道与热化学反应器的热端进气口连接,利用加热系统加热的干燥空气为热化学反应系统充能,热化学反应器的热端出气口依次与第一换热器(4)和加湿器(100)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3)进气口与鼓风机(2)连接,出气口分别与第一换热器(4)和加湿器(100)连接;所述加湿器(100)的出气口与热化学反应器的冷端进气口连接,将加湿的空气送入热化学反应器中,利用热化学反应系统中储存的热量进行加热,形成高温空气;热化学反应器的冷端出气口与调温系统相连,将高温空气送入调温系统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能产生与储存一体化室内温控冷热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系统还包括第二换热器(5)、第一循环泵(6)和第一储热单元(7),所述第二换热器(5)连接于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储热单元(8)之间;第二换热器(5)与第一储热单元(7)通过一循环管路连接,第一循环泵(6)设置在该循环管路上;所述第一储热单元(7)的热端进气口与热化学反应器的冷端出气口连接,利用热化学反应器的冷端出气口排出的高温空气预热新引入的空气,自身降温后,通过调温系统中供冷模块进行一级或者多级喷淋,进一步降温后为室内供冷。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热能产生与储存一体化室内温控冷热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系统包括第六三通阀(104),第六三通阀(104)进气口与热化学反应器的冷端出气口连接,出气口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玉龙,赵彦琦,阿卜杜卡德,
申请(专利权)人:开尔文热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