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液结构及应用其的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2305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液结构及应用其的空调器,其中分液结构包括:筒体,筒体包括入液口、分流腔、多个出液口,入液口和分流腔之间还包括气泡微化腔,气泡微化腔内设有至少一层过滤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分液结构及应用其的空调器,在分流腔前设置有可实现大气泡微化的气泡微化腔,气泡微化腔内设置有过滤网,冷媒中的大气泡经过气泡微化腔内的过滤网上的小孔后,将被微化成小气泡均匀弥散在液相气流中,增强了进入分流腔前的气液预混,可使多流路蒸发器分液均匀,提高制冷量。提高制冷量。提高制冷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液结构及应用其的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蒸发器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分液结构及应用其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空调的高效运行离不开零部件的可靠设计。零部件结构的最优设计需考虑生产,性能影响,维护。蒸发器作为空调四大件之一,空调性能的最优运行,对蒸发器的结构,系统设计要求更高。蒸发器系统流路设计差,生产工艺性差,直接影响到性能的发挥,导致制冷效果差,耗电高。
[0003]现有的空调蒸发器进液管分液结构,由于流入进液管的冷媒经节流组件节流后呈气液两相状态,进液管组件为垂直结构,在垂直向上的两相流动中经常出现泡状流或弹状流等,气相以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气泡弥散在液相中,并与液相一起流动。由于进液管受空间影响,都会有一个U弯,存在圆锥毛细管效应,这将导致液体向具有更大的曲率的弯液面的方向流动。会使得进入分液头的冷媒更不均匀。
[0004]因此,如何解决冷媒进入分液结构前因冷媒气泡大小不确定导致分液不均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为了解决冷媒进入分液结构前因冷媒气泡大小不确定导致分液不均是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分液结构及应用其的空调器。
[0006]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分液结构,包括:筒体,筒体包括入液口、分流腔、多个出液口,其特征在于,入液口和分流腔之间还包括气泡微化腔,气泡微化腔内设有至少一层过滤网。
[0007]进一步地,筒体在气泡微化腔和分流腔之间还包括预混腔。
[0008]进一步地,每个出液口和分流腔通过与每个出液口一一对应的分液口及连接每对出液口与分液口的分液流道相连通,各个分液流道的中轴线交汇于分流腔内的一点。
[0009]优选地,各个分液流道的中轴线交汇于分流腔内的中轴线上的一点。
[0010]优选地,预混腔的径向长度小于所述气泡微化腔的径向长度并大于所述分流腔的径向长度。
[0011]进一步地,筒体在入液口和气泡微化腔之间还包括入液腔。
[0012]优选地,入液腔至气泡微化腔呈逐渐扩张的第一过渡面。
[0013]优选地,气泡微化腔至预混腔呈逐渐收缩的第二过渡面。
[0014]优选地,预混腔至分流腔呈逐渐收缩的圆弧过渡面。
[0015]优选地,分液流道靠近分液口的一端呈锥形。
[0016]优选地,入液口用于连接为该分液结构提供流体的进液管,出液口用于连接接收该分液结构流出的流体的分液毛细管。
[0017]优选地,筒体为一体成型。
[0018]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蒸发器,蒸发器的进液管连接有上述的分液结构。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分液结构及应用其的空调器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0]1、本技术在分流腔前设置有可实现大气泡微化的气泡微化腔,气泡微化腔内设置有过滤网,冷媒中的大气泡经过气泡微化腔内的过滤网上的小孔后,将被微化成小气泡均匀弥散在液相气流中,增强了进入分流腔前的气液预混,可使多流路蒸发器分液均匀,提高制冷量;
[0021]2、每个出液口和分流腔通过与每个出液口一一对应的分液口及连接每对出液口与分液口的分液流道相连通,各个分液流道的中轴线交汇于分流腔内的中轴线上的一点,可有效避免因分液头易受重力影响焊偏发生进液管变形、并引起进口冷媒来流不均导致蒸发器分液不均,使得分流更均匀,空调能效更稳定。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分液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分液结构的气泡微化腔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5]其中,图中各附图主要标记:
[0026]1-入液口;2-入液腔;3-第一过渡面;4-气泡微化腔;5-凸环;6-第二过渡面;7-预混腔;8-圆弧过渡面;9-分流腔;10-分液口;11-分液流道;12-出液口;13-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8]空调系统由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节流部件、控制器等部件组成。其中蒸发器由蒸发器组件、进液管组件、集气管组件构成,进液管组件的性能直接影响蒸发器的制冷量。
[0029]现有的空调蒸发器的进液管组件由进液管,分液头构成,冷媒从进液管进入,由分液头分支到蒸发器各个流路中。由于流入进液管的冷媒经节流组件节流后呈气液两相状态,进液管组件为垂直结构,在垂直向上的两相流动中经常出现泡状流或弹状流等,气相以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气泡弥散在液相中,并与液相一起流动。由于进液管受空间影响,都会有一个U弯,存在圆锥毛细管效应,这将导致液体向具有更大的曲率的弯液面的方向流动。会使得进入分液头的冷媒更不均匀。
[0030]本技术提供一种分液结构,包括:筒体,筒体包括入液口1,具体地,入液口1用于连接为该分液结构提供流体的进液管,所述流体优选为冷媒;分流腔9,冷媒分液前在该
腔体中进行气液混合,分流腔9分别与多个出液口12相连通,组成用于分液的腔体结构。
[0031]在入液口1和分流腔9之间还包括气泡微化腔4,气泡微化腔4内设有至少一层过滤网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气泡微化腔4内壁设置有一对间隔设置的用于安装过滤网13的凸环5。
[0032]本技术在分流腔9前设置有可实现大气泡微化功能的分液结构——气泡微化腔4,气泡微化腔4内有过滤网13,大气泡经过气泡微化腔4内的过滤网13上的小孔后,被微化成小气泡均匀弥散在液相气流中,增强了冷媒进入分流腔9前的气液预混,可使多流路蒸发器分液均匀,提高制冷量。此外,在冷媒经过过滤网13后、在流出气泡微化腔4之前,仍会在气泡微化腔4内流过一段腔体空间,该段腔体空间也为冷媒中的气液两相提供了初步的预混空间条件。
[0033]进一步地,筒体在入液口1和气泡微化腔4之间还包括入液腔2,冷媒从外部进液管输入入液口1,首先通入入液口1和气泡微化腔4之间的入液腔2,再从入液腔2进入气泡微化腔4。优选地,入液腔2至气泡微化腔4呈逐渐扩张的第一过渡面3,使气相呈分散的状态从入液腔2流入气泡微化腔4,以使其中的大气泡更加分散,在经过气泡微化腔4内的过滤网13时更加充分地微化成小气泡。
[0034]进一步地,气泡微化腔4和分流腔9之间还包括预混腔7,用于增强冷媒在进入分流腔9进行分液前的气液两相的预混合。优选地,预混腔7的径向尺寸小于气泡微化腔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分液结构,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包括入液口、分流腔、多个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液口和所述分流腔之间还包括气泡微化腔,所述气泡微化腔内设有至少一层过滤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在所述气泡微化腔和分流腔之间还包括预混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出液口和所述分流腔通过与每个出液口一一对应的分液口及连接每对出液口与分液口的分液流道相连通,各个分液流道的中轴线交汇于分流腔内的一点。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分液流道的中轴线交汇于分流腔内的中轴线上的一点。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混腔的径向长度小于所述气泡微化腔的径向长度并大于所述分流腔的径向长度。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在所述入液口和气泡微化腔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斌周剑波梁彦德廖文敬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