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变速器、变速装置和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96782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副变速器、变速装置和车辆。副变速器包括:壳体;主箱输出组件,与壳体转动连接;副箱输出轴,一端与主箱输出组件转动连接;动力传递组件,设于副箱输出轴上,适于驱动副箱输出轴转动;输出法兰,设于副箱输出轴远离主箱输出组件的一端;第一转动支撑件,设于壳体上,副箱输出轴与第一转动支撑件转动连接;轴套,设于输出法兰和第一转动支撑件之间的副箱输出轴上。其中,轴套的轴向两端分别与第一转动支撑件和输出法兰相互抵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了副箱输出轴的长度、重量,提高了副变速器的传动可靠性,使副变速器整体上具有结构紧凑、零部件数量少、维修方便等特点。维修方便等特点。维修方便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副变速器、变速装置和车辆


[0001]本申请属于变速器装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副变速器、变速装置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相关技术中,汽车变速器的功用是通过改变传动比,扩大汽车驱动力和速度的变化范围,以适应经常变化的行驶条件,使发动机在最有利的条件下工作。为适应低速的工况,工程车及矿用车等汽车变速器经常会带一个副变速器。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副变速器结构较为复杂,重量较重,影响了副变速器结构传动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旨在解决或改善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0004]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副变速器。
[0005]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变速装置。
[0006]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车辆。
[0007]为实现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一目的,提供了一种副变速器,包括:壳体;主箱输出组件,与壳体转动连接;副箱输出轴,一端与主箱输出组件转动连接;动力传递组件,设于副箱输出轴上,适于驱动副箱输出轴转动;输出法兰,设于副箱输出轴远离主箱输出组件的一端;第一转动支撑件,设于壳体上,副箱输出轴与第一转动支撑件转动连接;轴套,设于输出法兰和第一转动支撑件之间的副箱输出轴上;其中,轴套的轴向两端分别与第一转动支撑件和输出法兰相互抵接。
[0008]在该技术方案中,输出法兰与副箱输出轴固定连接,主箱输出组件输出动力,动力传递组件将主箱输出组件输出的动力传递给副箱输出轴,使副箱输出轴转动,从而使输出法兰随副箱输出轴转动。轴套设于输出法兰和第一转动支撑件之间,第一转动支撑件可以为轴承,第一转动支撑件安装于壳体上,副箱输出轴转动支撑于第一转动支撑件内,副箱输出轴只设置一个轴承,因此,减少了副箱输出轴的长度,减轻了副箱输出轴的重量,提高了副变速器的传动可靠性。另外,由于减少了副箱输出轴上的轴承,因此使副变速器整体上具有结构紧凑、零部件数量少、维修方便等特点。
[0009]另外,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主箱输出组件包括:主箱输出轴;第二转动支撑件,设于壳体上,主箱输出轴与第二转动支撑件转动连接;其中,副箱输出轴的一端与主箱输出轴的一端转动连接。
[0011]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转动支撑件安装于壳体上,第二转动支撑件可以为轴承,主箱输出轴与第二转动支撑件转动连接,为了使副箱输出轴的转动结构更加平稳,主箱输出轴的一端与副箱输出轴的一端转动连接。
[0012]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副变速器还包括:转动连接部,设于副箱输出轴与主箱输出
轴之间;其中,副箱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转动连接部与主箱输出轴的一端转动连接。
[0013]在该技术方案中,转动连接部设于主箱输出轴和副箱输出轴之间,通过转动连接部,使副箱输出轴和主箱输出轴既能够分别转动,又能够相对转动互不干扰,以提高副箱输出轴转动过程的平稳性。
[0014]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转动连接部包括:安装孔,设于主箱输出轴的一端;凸出部,设于副箱输出轴远离输出法兰的一端;第三转动支撑件,设于安装孔内;其中,凸出部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三转动支撑件转动连接。
[0015]在该技术方案中,安装孔开设于主箱输出轴靠近副箱输出轴的一端,第三转动支撑件可以为轴承,第三转动支撑件安装于安装孔的内壁上,凸出部设于副箱输出轴远离输出法兰的一端的端部,且凸出部与副箱输出轴一体设置,以提高副箱输出轴的整体结构强度。凸出部的至少一部分伸入第三转动支撑件内并与第三转动支撑件转动连接,起到了对副箱输出轴的转动支撑的作用,提高了副箱输出轴转动的平稳性。另外,安装孔对伸入其内的凸出部具有包覆的作用和一定的限位的作用,因此,凸出部伸入安装孔内与第三转动支撑件转动连接,进一步保证了副箱输出轴转动过程的平稳性,保证了传动的可靠性和灵活性,提高了传动比的精确度。
[0016]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转动支撑件、第二转动支撑件和/或第三转动支撑件为轴承。
[0017]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转动支撑件、第二转动支撑件和/或第三转动支撑件可以分别为轴承,或其它类似轴承的结构,第一转动支撑件、第三转动支撑件用于转动支撑副箱输出轴,第二转动支撑件用于转动支撑主箱输出轴。轴承为外购件,安装方便,能够保证轴类零件的转动。
[0018]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凸出部具有阶梯轴结构。
[0019]在该技术方案中,阶梯轴结构的凸出部的小直径部分可伸入第三转动支撑件内,凸出部的大直径部分与小直径部分之间形成有台阶面,可用于限位,提高了凸出部与第三转动支撑件相互配合的稳定性。
[0020]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动力传递组件包括:输入齿轮设于主箱输出轴上;输出齿轮,设于副箱输出轴上;同步器,设于副箱输出轴上;中间齿轮组件,与壳体转动连接,中间齿轮组件与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分别啮合;其中,同步器位于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之间,同步器与输入齿轮连接,以驱动副箱输出轴转动,或同步器与输出齿轮连接,输入齿轮通过中间齿轮组件驱动输出齿轮转动,输出齿轮通过同步器驱动副箱输出轴转动。
[0021]在该技术方案中,输出齿轮转动连接于副箱输出轴上,也就是,输出齿轮与副箱输出轴会发生相对转动。输入齿轮固定安装于主箱输出轴上,因此,输入齿轮随主箱输出轴同步转动,当同步器与输入齿轮连接,同步器也随输入齿轮同步转动,而同步器是安装于副箱输出轴上的,因此,副箱输出轴与同步器同步转动,从而使输出法兰同步转动。当同步器与输出齿轮连接时,输入齿轮通过中间齿轮组件驱动输出齿轮转动,输出齿轮通过同步器驱动副箱输出轴转动,从而使输出法兰同步转动,因此,可以通过改变传动比,扩大了驱动力和速度的变化范围,能够适应低速工况下的行驶条件,使发动机能够在最有利的条件下工作。
[0022]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中间齿轮组件包括:中间轴;第一齿轮,设于中间轴上,第一
齿轮与输入齿轮啮合;第二齿轮,设于中间轴,第二齿轮与输出齿轮啮合;第四转动支撑件,设于壳体上,中间轴的一端与第四转动支撑件转动连接;第五转动支撑件,设于壳体上,中间轴的另一端与第五转动支撑件转动连接;其中,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位于第四转动支撑件和第五转动支撑件之间。
[0023]在该技术方案中,第四转动支撑件和第五转动件可以均为轴承,第四转动支撑件和第五转动件分别安装于壳体上,中间轴的两端分别伸入第四转动支撑件和第五转动件,使中间轴能够保持平稳地转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依次安装于中间轴上,且第一齿轮与输入齿轮啮合,使输入齿轮能够驱动第一齿轮转动,从而使中间轴转动,继而使第二齿轮同步转动。第二齿轮与输出齿轮啮合,从而使第二齿轮驱动输出齿轮转动。当输出齿轮与同步器连接,同步器固定安装于副箱输出轴上,因此,同步器会驱动副箱输出轴同步转动,从而使输出法兰同步转动。因此,中间齿轮组件起到了传递动力的作用,保证了输出法兰在不同的工况下均可以随副箱输出轴发生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主箱输出组件,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副箱输出轴,一端与所述主箱输出组件转动连接;动力传递组件,设于所述副箱输出轴上,适于驱动所述副箱输出轴转动;输出法兰,设于所述副箱输出轴远离所述主箱输出组件的一端;第一转动支撑件,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副箱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转动支撑件转动连接;轴套,设于所述输出法兰和所述第一转动支撑件之间的所述副箱输出轴上;其中,所述轴套的轴向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支撑件和所述输出法兰相互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箱输出组件包括:主箱输出轴;第二转动支撑件,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主箱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转动支撑件转动连接;其中,所述副箱输出轴的一端与所述主箱输出轴的一端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连接部,设于所述副箱输出轴与所述主箱输出轴之间;其中,所述副箱输出轴的一端通过所述转动连接部与所述主箱输出轴的一端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部包括:安装孔,设于所述主箱输出轴的一端;凸出部,设于所述副箱输出轴远离所述输出法兰的一端;第三转动支撑件,设于所述安装孔内;其中,所述凸出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三转动支撑件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支撑件、所述第二转动支撑件和/或所述第三转动支撑件分别为轴承。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变速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卫权王东赵后华姜勇俊刘婉张凯黄轶明楼江天肖典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