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更深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用防雨吊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9312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防雨吊篮,包括建筑吊篮以及挡雨装置,所述建筑吊篮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四个垂向支杆、踩踏底板、前围挡、后围挡、门体、左围挡以及右围挡,所述挡雨装置包分别通过四个活销转动设于四个垂向支杆顶部的四个矩形支杆、两个纵向支杆、折叠挡雨支架以及折叠挡雨布,所述折叠挡雨支架包括左纵向固定板、右纵向固定板、横线等距离排列设于左纵向固定板和右纵向固定板之间的若干倒U形纵向支杆以及设于相邻两个倒U形纵向支杆之间的折叠式X型架,所述右纵向固定板内侧底部通过前后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锁扣与位于右侧的纵向支杆锁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收折,使用方便,具有良好的挡雨遮阳功能。具有良好的挡雨遮阳功能。具有良好的挡雨遮阳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防雨吊篮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吊篮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防雨吊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吊篮是一种能够替代传统脚手架,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并能够重复使用的新型高处作业设备。目前,建筑吊篮的使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在高层多层高建筑的外墙施工、幕墙安装、保温施工和维修清洗外墙等高空作业中得到广泛认可。同时可用于大型罐体、桥梁和大坝等工程的作业。
[0003]现有技术用于室外的没有挡雨遮阳装置,使得操作工人对于微雨以及阴雨天气都无法作业,而且夏日没有遮阳机构,使得操作工人要忍受烈日的暴晒,即使市面上出现了具有的建筑吊篮,其挡雨遮阳的支架以及挡雨遮阳布是安装固定不动的,不能根据季节气候的变换随意拆掉建筑吊篮上方的挡雨机构。
[000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收折,使用方便且具有良好的挡雨遮阳功能的建筑用防雨吊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防雨吊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防雨吊篮,包括建筑吊篮以及设于建筑吊篮顶部的挡雨装置,所述建筑吊篮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四个垂向支杆、固定镶嵌于四个垂向支杆内侧的踩踏底板、固定设于位于前侧的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垂向支杆之间的前围挡、与前围挡前后对称设置的后围挡、一侧与后围挡铰接连接且另一侧与位于右后方的垂向支杆锁接的门体、设于左侧前后对称设置的两个垂向支杆之间的左围挡以及设于右侧前后对称设置的两个垂向支杆之间的右围挡,所述挡雨装置包分别通过四个活销转动设于四个垂向支杆顶部的四个矩形支杆、分别设于前后对称设置的两个矩形支杆顶端之间的两个纵向支杆、设于两个纵向支杆之间的折叠挡雨支架以及设于折叠挡雨支架顶部的折叠挡雨布,每个所述矩形支杆底端左右两侧固定设置的两个第一横向支板分别通过销子与垂向支杆顶端左右两侧固定设置的两个第二横向支板销接锁定,所述折叠挡雨支架包括固定设于位于左侧的纵向支杆顶部的左纵向固定板、右纵向固定板、横线等距离排列设于左纵向固定板和右纵向固定板之间的若干倒U形纵向支杆以及设于相邻两个倒U形纵向支杆之间的折叠式X型架,所述折叠挡雨布粘接在左纵向固定板、右纵向固定板和若干倒U形纵向支杆的上表面,所述右纵向固定板内侧底部通过前后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锁扣与位于右侧的纵向支杆锁接。
[0007]优选的,所述门体的前后两侧均设有与右后方的垂向支杆锁接连接的第一锁扣。
[0008]优选的,四个所述垂向支杆的底端延伸至踩踏底板底表面的下方。
[0009]优选的,所述纵向支杆的上表面与垂向支杆的上表面相平齐。
[0010]优选的,所述销子分别与垂向对称设置的第一横向支板和第二横向支板活动销接。
[0011]优选的,位于最左侧的所述倒U形纵向支杆与左纵向固定板固定连接,位于最右侧的所述倒U形纵向支杆与右纵向固定板固定连接。
[001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建筑用防雨吊篮,折叠挡雨支架的设置使得右纵向固定板、倒U形纵向支杆、折叠式X型架和折叠挡雨布可以向左推进靠近左纵向固定板,从而对整个挡雨机构进行折叠,折叠挡雨支架收折至靠近左侧的纵向支杆,可以拆卸左侧的垂向支杆和矩形支杆上的销子,将左侧的矩形支杆和折叠挡雨支架以及折叠挡雨布向着建筑吊篮左侧面翻折,同样的,拆卸右侧的垂向支杆和矩形支杆上的销子,将右侧的矩形支杆向着建筑吊篮右侧面翻折,折叠挡雨支架和折叠挡雨布展开使用时,将右纵向固定板上的两个第二锁扣与位于右侧的纵向支杆锁接即可对于展开后的折叠挡雨支架以及折叠挡雨布进行固定,挡雨装置便于收折,使用方便,且便于操作人员在建筑吊篮上的施工操作,具有良好的挡雨遮阳功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建筑吊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挡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折叠挡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建筑吊篮;2、挡雨装置;3、垂向支杆;4、踩踏底板;5、前围挡;6、后围挡;7、门体;8、右围挡;9、第一锁扣;10、左围挡;11、活销;12、矩形支杆;13、纵向支杆;14、折叠挡雨支架;15、第一横向支板;16、销子;17、第二横向支板;18、折叠挡雨布;19、左纵向固定板;20、右纵向固定板;21、倒U形纵向支杆;22、折叠式X型架;23、第二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建筑用防雨吊篮,包括建筑吊篮1以及设于建筑吊篮1顶部的挡雨装置2,所述建筑吊篮1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四个垂向支杆3、固定镶嵌于四个垂向支杆3内侧的踩踏底板4、固定设于位于前侧的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垂向支杆3之间的前围挡5、与前围挡5前后对称设置的后围挡6、一侧与后围挡6铰接连接且另一侧与位于右后方的垂向支杆3锁接的门体7、设于左侧前后对称设置的两个垂向支杆3之间的左围挡10以及设于右侧前后对称设置的两个垂向支杆3之间的右围挡8,所述门体7的前后两侧均设有与右后方的垂向支杆3锁接连接的第一锁扣9,四个所述垂向支杆3的底端延伸至踩踏底板4底表面的下方;
[0020]所述挡雨装置2包分别通过四个活销11转动设于四个垂向支杆3顶部的四个矩形支杆12、分别设于前后对称设置的两个矩形支杆12顶端之间的两个纵向支杆13、设于两个
纵向支杆13之间的折叠挡雨支架14以及设于折叠挡雨支架14顶部的折叠挡雨布18,每个所述矩形支杆12底端左右两侧固定设置的两个第一横向支板15分别通过销子16与垂向支杆3顶端左右两侧固定设置的两个第二横向支板17销接锁定,所述纵向支杆13的上表面与垂向支杆3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销子16分别与垂向对称设置的第一横向支板15和第二横向支板17活动销接;
[0021]所述折叠挡雨支架14包括固定设于位于左侧的纵向支杆13顶部的左纵向固定板19、右纵向固定板20、横线等距离排列设于左纵向固定板19和右纵向固定板20之间的若干倒U形纵向支杆21以及设于相邻两个倒U形纵向支杆21之间的折叠式X型架22,所述折叠挡雨布18粘接在左纵向固定板19、右纵向固定板20和若干倒U形纵向支杆21的上表面,所述右纵向固定板20内侧底部通过前后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锁扣23与位于右侧的纵向支杆13锁接,位于最左侧的所述倒U形纵向支杆21与左纵向固定板19固定连接,位于最右侧的所述倒U形纵向支杆21与右纵向固定板20固定连接;
[0022]折叠挡雨支架14的设置使得右纵向固定板20、倒U形纵向支杆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防雨吊篮,包括建筑吊篮(1)以及设于建筑吊篮(1)顶部的挡雨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吊篮(1)左右对称设置的四个垂向支杆(3)、固定镶嵌于四个垂向支杆(3)内侧的踩踏底板(4)、固定设于位于前侧的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垂向支杆(3)之间的前围挡(5)、与前围挡(5)前后对称设置的后围挡(6)、一侧与后围挡(6)铰接连接且另一侧与位于右后方的垂向支杆(3)锁接的门体(7)、设于左侧前后对称设置的两个垂向支杆(3)之间的左围挡(10)以及设于右侧前后对称设置的两个垂向支杆(3)之间的右围挡(8),所述挡雨装置(2)包分别通过四个活销(11)转动设于四个垂向支杆(3)顶部的四个矩形支杆(12)、分别设于前后对称设置的两个矩形支杆(12)顶端之间的两个纵向支杆(13)、设于两个纵向支杆(13)之间的折叠挡雨支架(14)以及设于折叠挡雨支架(14)顶部的折叠挡雨布(18),每个所述矩形支杆(12)底端左右两侧固定设置的两个第一横向支板(15)分别通过销子(16)与垂向支杆(3)顶端左右两侧固定设置的两个第二横向支板(17)销接锁定,所述折叠挡雨支架(14)包括固定设于位于左侧的纵向支杆(13)顶部的左纵向固定板(19)、右纵向固定板(20)、横线等距离排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更深
申请(专利权)人:张更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