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拱桥外包混凝土底模的安装平台、系统和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39277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拱桥外包混凝土底模的安装平台、系统和施工方法。本安装平台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索道起吊的吊钩,支撑板的上表面固设有导轨,导轨上滑动配合有滑移装置,滑移装置用于带动底模在导轨上移动。在工作索道将底模起吊到滑移装置上后,滑移装置能够带动底模在导轨上进行移动,进而在支撑板被起吊到主拱的下方后,能够通过滑移装置将底模移至主拱的正下方,从而可以不需要同时由主索道和工作索道配合将底模移至主拱的正下方,所以通过本安装平台能够帮助工作人员提高底模的安装效率,缩短底模安装的工期。短底模安装的工期。短底模安装的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拱桥外包混凝土底模的安装平台、系统和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拱桥外包混凝土底模的安装平台、系统和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桥梁工程
中,对桥梁的施工时,底模的吊装固定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对底模的吊装方法有“先带型”和“后带型”。
[0003]“先带型”是指拱节段在加工完成后运输至施工现场,在拱节段吊装前,就将底模拼装至拱节段的底部并进行固定,然后在拱节段吊装时,使底模随主拱一起吊装就位。“后带型”是指拱节段在加工完成后运输至施工现场,然后对拱节段进行吊装,在主拱吊装完成后,再从拱脚到拱顶依次将底模安装就位。
[0004]但是,在“后带型”的底模安装中,桥梁一般所处的山势较为陡峭,河面宽度较窄且位于风口位置,并且在主拱靠近拱脚处部分,主拱倾角较大,而在安装底模时,需要左右幅拱同时进行,所以在底模安装时则由主索道和工作索道配合进行安装,从而造成了底模安装的周期较长、效率较低,并且底模安装的风险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在“后带型”的底模安装中,底模安装的周期较长、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拱桥外包混凝土底模的安装平台、一种安装系统和一种施工方法,能够帮助工作人员提高底模的安装效率,缩短底模安装的工期。
[0006]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用于拱桥外包混凝土底模的安装平台,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索道起吊的吊钩,支撑板的上表面固设有导轨,导轨上滑动配合有滑移装置,滑移装置用于带动底模在导轨上移动。
[0008]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安装平台中,支撑板上设置有吊钩,从而便于主索道将支撑板起吊到主拱的下方,进而便于后续对底模进行安装;在本安装平台中,支撑板上设置有导轨,导轨上适配有滑移装置,从而在工作索道将底模起吊到滑移装置上后,滑移装置能够带动底模在导轨上进行移动,进而在支撑板被起吊到主拱的下方后,能够通过滑移装置将底模移至主拱的正下方,并再配合起吊装置,将底模安装在主拱上的对应安装节段。通过本安装平台的滑移装置能够将底模移至主拱的正下方,从而可以不需要同时由主索道和工作索道配合将底模移至主拱的正下方,所以通过本安装平台能够帮助工作人员提高底模的安装效率,缩短底模安装的工期和降低施工难度。
[0009]进一步的,支撑板的一侧固设有第一支板,另一侧固设有第二支板,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相对设置,吊钩分别固设在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上。通过上述结构,便于在起吊支撑板的过程中,保持支撑板的平稳性,进而可以提高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0010]进一步的,第一支板与第二支板均为桁架构件,第一支板与第二支板通过贝雷梁
连接,支撑板固设在贝雷梁的上端。通过上述结构,能够便于对本安装平台的拆装,以及可以使本安装平台的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进行重复使用,进而可以节约制造成本;并且还可以减轻本安装平台的整体重量,从而可以提高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0011]进一步的,桁架构件采用双拼槽钢为主杆,并在上下两根主杆之间采用第一工字钢连接;贝雷梁的上下层为剪刀撑结构。通过上述结构,可以提高本安装平台结构的稳定性。
[0012]进一步的,在贝雷梁与支撑板之间固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工字钢,所有第二工字钢在贝雷梁上间隔设置,第二工字钢用于增加支撑板的结构强度。
[0013]进一步的,支撑板的上表面安装有防护栏杆,并在支撑板上表面的四周设置有用于防止支撑板上的器件掉落的挡脚板;
[0014]第一支板的顶面和第二支板的顶面均高于支撑板的顶面,防护栏杆沿支撑板的周向设置,并且防护栏杆、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共同行成环状结构。通过上述结构,可以提高工作人员在本安装平台上作业时的安全性,以及可以防止支撑板上的器件掉落;并且可以使第一支板高于支撑板的部位和第二支板高于支撑板的部分对工作人员进行防护,从而可以减少防护栏杆的使用量,进而可以节省本安装平台的制造成本。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安装系统,包括主拱、主索道和工作索道,还包括起吊装置和上述所述的用于拱桥外包混凝土底模的安装平台,主索道能够将安装平台吊装至主拱下方,工作索道能够将底模吊装至安装平台上,且滑移装置能够将底模移至主拱的正下方;起吊装置用于将底模提升至主拱上对应安装节段的安装位置。
[0016]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安装系统,能够提高底模的安装效率,以及可以缩短底模安装的施工工期,降低底模安装的施工难度。
[0017]进一步的,起吊装置包括安装在主拱上的第一起吊装置和安装在安装平台的上第二起吊装置,第一起吊装置和第二起吊装置分别位于底模的两端。第一起吊装置和第二起吊装置分别在底模的两端对底模进行提升,从而可以保证底模在提升过程中的平稳性,而且还能够提高底模的提升效率,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底模的安装效率。
[0018]进一步的,起吊装置还包括第三起吊装置,第三起吊装置位于安装平台上并用于调整底模在提升过程中位置。通过第三起吊装置,可以调整底模在提升过程中的位置,进而可以保证底模安装在主拱上的位置精度。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施工方法,适用于拱桥外包混凝土底模的安装,基于上述所述的安装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0020]S1,将安装平台吊装至主拱的下方;
[0021]S2,将拼装完成的底模吊装至安装平台的滑移装置上,通过滑移装置将底模移至主拱的正下方;
[0022]S3,通过起吊装置将底模提升至主拱上对应安装节段的安装位置,在主拱对应的安装节段上安装垫块,使底模紧贴垫块;
[0023]S4,使吊筋从底模的内侧穿过,在底模的底侧锁紧垫片,并在吊筋与主弦管的接触处进行焊接。
[0024]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施工方法通过起吊装置与滑移装置的配合,能够提高底模的安装效率,缩短底模安装的施工工期,以及可以降低底模安装的施工难度。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6]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拱桥外包混凝土底模的安装平台,能够提高底模的安装效率,缩短底模安装的施工工期,降低底模安装的施工难度。
[0027]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拱桥外包混凝土底模的安装平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为桁架构件,从而可以重复使用,起到了节约项目成本,重复利用的经济效益。
[0028]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拱桥外包混凝土底模的安装平台的安全系数高,可以减少工作人员在作业时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
[0029]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安装系统,能够提高底模的安装效率,缩短底模安装的施工工期,降低底模安装的施工难度。
[0030]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施工方法,能够提高底模的安装效率,缩短底模安装的施工工期,降低底模安装的施工难度。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安装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示意图。
[0033]图3为图1中B-B的剖视示意图。
[00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拱桥外包混凝土底模的安装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上设置有用于索道起吊的吊钩(11),在支撑板(1)的上表面固设有导轨(12),导轨(12)上滑动配合有滑移装置(2),滑移装置(2)用于带动底模(6)在导轨(12)上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拱桥外包混凝土底模的安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支撑板(1)的一侧固设有第一支板(13),另一侧固设有第二支板(14),第一支板(13)和第二支板(14)相对设置,吊钩(11)分别固设在第一支板(13)和第二支板上(1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拱桥外包混凝土底模的安装平台,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板(13)与第二支板(14)均为桁架构件,第一支板(13)与第二支板(14)通过贝雷梁(3)连接,支撑板(1)固设在贝雷梁(3)的上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拱桥外包混凝土底模的安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桁架构件采用双拼槽钢为主杆,并在上下两根主杆之间采用第一工字钢(4)连接;贝雷梁(3)的上下层为剪刀撑结构。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拱桥外包混凝土底模的安装平台,其特征在于:在贝雷梁(3)与支撑板(1)之间固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工字钢(5),所有第二工字钢(5)在贝雷梁(3)上间隔设置。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拱桥外包混凝土底模的安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支撑板(1)的上表面安装有防护栏杆(15),并在支撑板(1)上表面的四周设置有用于防止支撑板(1)上的器件掉落的挡脚板(16);第一支板(13)的顶面和第二支板(14)的顶面均高于支撑板(1)的顶面,防护栏杆(15)沿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廖杰程果龚怀前郑鹏辛玄磊周易乐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