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锰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39272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01
一种含锰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6mmol EDT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锰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电极
,具体涉及一种含锰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含锰电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和钾离子电池领域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含锰电极材料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无污染、安全性好、倍率性能好等优点,其是理想的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但是由于锰在电解液中溶解的特性使其具有较差的循环性能,大大限制了其产业化的推广。为了使锰电极材料能产业化的推广,急需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锰电极材料循环性能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锰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能有效抑制锰在电解液中的溶解,可有效提高其循环性能。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锰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步骤一:将6mmol EDTA-2Na和5.25mmol乙酸锰溶于水和乙醇的混合液中,搅拌并溶解;
[0006]步骤二:向上述溶液中添加20mmol的氟化钾溶液,此时溶液中为复合产物EDTA-Mn和沉淀剂KF共存的状态;
[0007]步骤三:将乙酸钴溶解于水中,并在连续搅拌下滴加至上述共存液体中;
[0008]步骤四:将上述共存液体分为三份,并分别在30℃、40℃和50℃条件下继续反应,并离心分离得到固体产物,分别标记为K(Mn
0.95
Co
0.05
)F
3-30、K(Mn
0.95
Cor/>0.05
)F
3-40和K(Mn
0.95
Co
0.05
)F
3-50;
[0009]步骤五:将上述固体产物用乙醇和蒸馏水进行多次洗涤,收集并在60℃下干燥备用。
[0010]作为一种优选,在步骤一中,混合液中水和乙醇的体积比为1:1。该比例混合液的加入对合成过程的形貌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与蒸馏水和乙醇溶剂相比,该混合液具有适中的表面张力,对晶核大小实现良好控制,避免大量晶核在瞬间生成,有利于颗粒的形成和分散。
[0011]作为一种优选,在步骤三中,乙酸钴的溶剂为蒸馏水。乙酸钴溶液的溶剂为蒸馏水,有助于在复杂的竞争过程中适当延缓成核速度,对生成均匀分散的颗粒是有利的。
[001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对KMnF3电极材料进行Co掺杂,控制材料生成了特殊的形貌,从而有效的起到了抑制Mn离子在电解液的溶解,还起到了促进SEI薄膜在充放电过程中稳定性的作用,因此,极大的改善了充放电容量的稳定性。EDTA与Mn/Co离子的配合能力仅稍有不同,EDTA与Co的配合能力略高于Mn。根据配合能力的差异,加入的乙酸钴在与KF反应期间也与EDTA-Mn竞争。两者将“争夺”加入的Co
2+
,即发生配合取代过程(EDTA-Mn和Co
2+
)和沉淀过程(KF和Co
2+
)的竞争。由配合竞争释放的Mn将与少量不参与配合反应的Co一起参与沉淀反应。
因而,合成过程中采用EDTA充当缓冲剂和螯合剂,充分利用了Co和Mn与EDTA配合能力的差异,有效的控制了沉淀过程中Mn的释放速率。同时,上述竞争过程将产生Mn、Co均匀分布的Co掺杂的KMnF3纳米颗粒。通过Ostwald熟化过程,可以形成具有空心或卵黄壳的结构,从而缓冲了充放电过程中较大的体积膨胀,将有利于提高SEI膜的稳定性和抑制Mn离子在电解液中的溶解,其作为钾离子电池的正极时具有实现长循环稳定性的潜能。
[0013]本专利技术通过结构设计达到了提高导电性、提高SEI膜的稳定性和抑制Mn离子在电解液中溶解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均相沉淀法设计纳米材料的形貌,提高了材料的电子电导率和充放电长循环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的合成流程示意图;
[0015]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合成机理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初始阶段的纳米立方体的一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在30℃下合成的Co掺杂KMnF3的TEM形貌和Mapping图像;
[0018]图5是在40℃下合成的Co掺杂KMnF3的TEM形貌和Mapping图像;
[0019]图6是在50℃下合成的Co掺杂KMnF3的TEM形貌和Mapping图像;
[0020]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电流密度为35mA
·
g-1
时40℃下合成的Co掺杂KMnF3的充放电循环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锰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3]步骤一:将6mmol EDTA-2Na和5.25mmol乙酸锰溶于水和乙醇的混合液中,搅拌并溶解;
[0024]步骤二:向上述溶液中添加20mmol的氟化钾溶液,此时溶液中为复合产物EDTA-Mn和沉淀剂KF共存的状态;
[0025]步骤三:将乙酸钴溶解于水中,并在连续搅拌下滴加至上述共存液体中;
[0026]步骤四:将上述共存液体分为三份,并分别在30℃、40℃和50℃条件下继续反应,并离心分离得到固体产物,分别标记为K(Mn
0.95
Co
0.05
)F
3-30、K(Mn
0.95
Co
0.05
)F
3-40和K(Mn
0.95
Co
0.05
)F
3-50;
[0027]步骤五:将上述固体产物用乙醇和蒸馏水进行多次洗涤,收集并在60℃下干燥备用。
[0028]作为一种优选,在步骤一中,混合液中水和乙醇的体积比为1:1。该比例混合液的加入对合成过程的形貌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与蒸馏水和乙醇溶剂相比,该混合液具有适中的表面张力,对晶核大小实现良好控制,避免大量晶核在瞬间生成,有利于颗粒的形成和分散。
[0029]作为一种优选,在步骤三中,乙酸钴的溶剂为蒸馏水。乙酸钴溶液的溶剂为蒸馏水,有助于在复杂的竞争过程中适当延缓成核速度,对生成均匀分散的颗粒是有利的。
[0030]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30℃、40℃和50℃)合成的Co掺杂KMnF3的形貌如图3至图6
所示。在40度下合成的卵黄壳结构被认为是提高循环性能的理想结构。在内芯和外壳之间存在内部空隙,可以缓冲充放电期间的体积变化,利于生成厚度均匀且稳定的SEI膜,可以保护表面活性部位免受电解液侵蚀,从未抑制锰离子在电解液中的溶解。另外,外壳和内芯之间存在的空隙可以被外壳和内芯同时利用,从而增加了电极的压实密度。
[0031]40℃合成的Co掺杂KMnF3电极材料的充放电性能如图7所示。电流密度为35mA
·
g-1
时,充放电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003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对KMn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锰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6mmol EDTA-2Na和5.25mmol乙酸锰溶于水和乙醇的混合液中,搅拌并使其完全溶解;步骤二:向上述溶液中添加20mmol的氟化钾溶液,此时溶液中为配合物EDTA-Mn和沉淀剂KF共存的状态;步骤三:将乙酸钴溶解于水中,并在连续搅拌下滴加至上述共存液体中;步骤四:将上述共存液体分为三份,并分别在30℃、40℃和50℃条件下继续反应,并离心分离得到固体产物,分别标记为K(Mn
0.95
Co
0.05
)F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舒娅郑红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