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箱生产加工用斜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8870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箱生产加工用斜顶结构,包括:由上斜顶杆、下斜顶杆以及多根中斜顶杆组成的斜顶杆,所述上斜顶杆、多根中斜顶杆、下斜顶杆首尾依次铰接;由固定部以及多个导向块组成的导向结构,所述多个导向块竖向间隔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斜顶杆穿过各导向块后伸出用于顶出产品,且满足所述上斜顶杆、多根中斜顶杆、下斜顶杆各与一个所述导向块形成导向配合,本方案不仅可以保证斜顶在顶出过程中平稳运行,还能防止卡死。还能防止卡死。还能防止卡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箱生产加工用斜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箱生产加工用斜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模具斜顶是指产品注塑退模过程中,为了保证产品可以快速的从注塑腔中退出设计的一根楔子,利用推板推动斜顶可完成产品的退模。目前主流的斜顶分为两类,其相同之处都是由斜顶杆和导向结构组成,传统的导向结构一般分为斜顶套和导向块,其中斜顶套由于长度一般较长,其优势是斜顶运动平稳,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容易在顶出过程中卡死甚至断裂。导向块结构虽然不会出现卡死现象,但是由于导向块尺寸一般较小,从而使得斜顶在运动过程中平稳度不够。目前还没有既能保证平稳度又不卡死的斜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机箱生产加工用斜顶结构,不仅可以保证斜顶在顶出过程中平稳运行,还能防止卡死。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一种机箱生产加工用斜顶结构,包括:
[0006]由上斜顶杆、下斜顶杆以及多根中斜顶杆组成的斜顶杆,所述上斜顶杆、多根中斜顶杆、下斜顶杆首尾依次铰接;
[0007]由固定部以及多个导向块组成的导向结构,所述多个导向块竖向间隔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上;
[0008]所述斜顶杆穿过各导向块后伸出用于顶出产品,且满足所述上斜顶杆、多根中斜顶杆各与一个所述导向块形成导向配合。
[0009]本方案为了解决传统斜顶杆容易卡死断裂的问题,将斜顶杆拆分成多段,然后每段配一个导向块,所有导向块固定在一个固定部上完成限位导向,同时由于斜顶杆上铰接形成的关节使得斜顶杆具有一定的自由度,从而避免卡死断裂的问题。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上斜顶杆设置有一个顶出块。设置顶出块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斜顶杆刮花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下斜顶杆底部设置有固定块,斜顶杆通过该固定块固定在模具推板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块设置有导向槽或导向通孔,所述斜顶杆穿过该导向槽或导向通孔。设置导向槽优势在于斜顶杆的自由度较高,主要适用于斜顶杆较长的模具中,导向通孔则适用于斜顶杆较短的场合。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上斜顶杆、多根中斜顶杆、下斜顶杆的铰接处平滑连接,铰接形成的关节尺寸恰好与所述导向块的导向槽或导向通孔无缝配合。
[0014]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为一块垂直设置的固定板,各导向块与固定板之间采用螺栓固定。采用螺栓固定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斜顶杆的长度合理设置导向块之间的间距和数
量。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和传统的斜顶杆相比,本方案将斜顶杆分段设置,避免了斜顶杆过长与导向块之间由于角度倾斜造成的斜顶杆卡死现象,采用分段铰接使得各分段之间形成一个活动关节,从而可避免卡死,而个分段又都在一导向块的限位作用下,又避免了运动过程中出现不稳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装配示意图;
[0017]图2是斜顶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0019]如图1所示,一种机箱生产加工用斜顶结构,包括:
[0020]由上斜顶杆1、下斜顶杆4以及多根中斜顶杆组成的斜顶杆,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将斜顶杆分为了四段,由上往下依次为上斜顶杆1、中斜顶杆2(本实施例中包括2根)、下斜顶杆4,上斜顶杆1、中斜顶杆2(本实施例中包括2根)、下斜顶杆4首尾依次铰接从而形成三个关节点,使得斜顶杆在顶出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自由度,优选的,为了避免每段斜顶杆被卡死,中将斜顶杆和下斜顶杆4的长度优选设计为20mm-50mm,可根据实际使用合理选择。为了适应斜顶杆的改进,本方案相应的设计了三个导向块7,三个导向块7竖向间隔固定在固定部6上,其结构可参考图1所示。斜顶杆穿过各导向块7后伸出用于顶出产品,且满足上斜顶杆1、中斜顶杆2(本实施例中包括2根)各与一个导向块7形成导向配合。即导向块7的数量与斜顶杆的分度数量相同,保证每一个分段都有一个导向块。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斜顶杆1设置有一个顶出块8。下斜顶杆4底部设置有固定块5,斜顶杆通过该固定块5固定在模具推板上。优选的,导向块7设置有导向槽或导向通孔,斜顶杆穿过该导向槽或导向通孔。上斜顶杆1、中斜顶杆2(本实施例中包括2根)、下斜顶杆4的铰接处平滑连接,铰接形成的关节尺寸恰好与导向块7的导向槽或导向通孔无缝配合,其结构可参考图2所示。固定部6为一块垂直设置的固定板,各导向块7与固定板之间采用螺栓固定。
[0021]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箱生产加工用斜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斜顶杆(1)、下斜顶杆(4)以及多根中斜顶杆(2)组成的斜顶杆,所述上斜顶杆(1)、多根中斜顶杆(2)、下斜顶杆(4)首尾依次铰接;由固定部(6)以及多个导向块(7)组成的导向结构,所述多个导向块(7)竖向间隔固定在所述固定部(6)上;所述斜顶杆穿过各导向块(7)后伸出用于顶出产品,且满足所述上斜顶杆(1)、多根中斜顶杆(2)各与一个所述导向块(7)形成导向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箱生产加工用斜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斜顶杆(1)设置有一个顶出块(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箱生产加工用斜顶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枝段香辉周维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凯特万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