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路板集成装置及净水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8857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净水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水路板集成装置,包括立面形的水路板,所述立面形的水路板上设置有两支撑台,所述两支撑台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复合滤芯的第一连接基座和用于安装反渗透滤芯的第二连接基座;所述立面形的水路板上设置有若干水流通道,所述若干水流通道用于将原水输入所述复合滤芯内和所述反渗透滤芯内,并输出纯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立面形的水路板,使得布置在立面形的水路板上的所述若干水流通道只能横向逐层布置和/或竖向排列,使得水路内核结构紧凑,进而减小其占用的空间。进而减小其占用的空间。进而减小其占用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路板集成装置及净水器


[0001]本技术涉及净水器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水路板集成装置及净水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净水器成为普遍使用的家电,在净水器中会包含水路板,该水路板是净水器装置上用于导流水的部件,通入净水器装置的水都是通过水路板进入净水器的滤芯部件,并将经过滤芯部件处理过的水通过水路板导出到净水器外部。
[0003]但是,目前的水路板呈平铺状,且水路板上的水流通道凌乱、接头多,使得水路板占用的空间大,进而造成净水器的体积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水路板集成装置,该水路板集成装置占用的空间小。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水路板集成装置,包括立面形的水路板,所述立面形的水路板上设置有两支撑台,所述两支撑台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复合滤芯的第一连接基座和用于安装反渗透滤芯的第二连接基座;所述立面形的水路板上设置有若干水流通道,所述若干水流通道用于将原水输入所述复合滤芯内和所述反渗透滤芯内,并输出纯水。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立面形的水路板,使得布置在立面形的水路板上的所述若干水流通道只能横向逐层布置和/或竖向排列,使得水路内核结构紧凑,进而减小其占用的空间。
[0008]作为优选,所述立面形的水路板包括第一水路板、第二水路板、第三水路板,所述第一水路板通过所述第二水路板与所述第三水路板连接,所述第一水路板和所述第三水路板上的所述若干水流通横向逐层布置,所述第二水路板上的所述若干水流通竖向排列。
[0009]作为优选,所述两支撑台设置在所述第一水路板的顶端面。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水路板上的所述若干水流通道与所述第二水路板上的所述若干水流通道的横向连通,所述第二水路板上的所述若干水流通道与所述第三水路板上的所述若干水流通道竖向连通。
[00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水路板、所述第二水路板、所述第三水路板呈“Z”形拼接。
[0012]作为优选,所述反渗透滤芯为RO反渗透滤芯。
[0013]作为优选,所述复合滤芯包括PP棉滤芯、前置碳棒滤芯和后置碳棒滤芯,所述PP棉滤芯、前置碳棒滤芯组成前置滤芯。
[0014]作为优选,所述若干水流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水路板上的第二过渡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一水路板上前置滤芯出水通道和反渗透滤芯进水通道;所述前置滤芯的输出口通过所述前置滤芯出水通道、所述第二过渡通道、所述反渗透滤芯进水通道与所述反渗透滤芯的输入口连通;所述第二过渡通道上设置有与其连通的电磁阀安装接口、用于容纳温
度传感器的第一传感接口、用于容纳原水TDS检测器的第一检测接口以及增压泵进水接口;所述反渗透滤芯进水通道的上设置有与其连通的增压泵出水接口,所述第二过渡通道通过增压泵与所述反渗透滤芯进水通道连通。
[0015]作为优选,所述若干水流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水路板上的反渗透滤芯、第二出水通道和后置碳棒滤芯出水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二水路板上的第四过渡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一水路板上的纯水通道;所述反渗透滤芯的纯水输出口通过所述反渗透滤芯第二出水通道与所述后置碳棒滤芯的输入口连通,所述后置碳棒滤芯的输出口通过所述后置碳棒滤芯出水通道、所述第四过渡通道与所述纯水通道连通;所述纯水通道上设置有与其连通的用于容纳纯水TDS检测器的第二检测接口以及用于容纳压力传感器的第二传感接口。
[0016]本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净水器,该净水器内设置有如上所述的水路板集成装置。
附图说明
[0017]现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的后视图;
[0020]图3是图1的前视图;
[0021]图4是图3的斜视图;
[0022]图5是本技术的流水示意图。
[0023]图中:
[0024]1、第一水路板,2、第二水路板,3、第三水路板,4、废水出水接口,5、纯水出水接口,6、原水进水接口,7、第一连接基座(三合一滤芯),8、第二连接基座(RO滤芯),9、电磁阀进水接口,10、电磁阀出水接口,11、第一传感接口,12、第一检测接口,13、增压泵进水接口,14、增压泵出水接口,15、第二检测接口,16、第二传感接口;
[0025]10、复合滤芯,101、前置滤芯,102、后置碳棒滤芯,201、电磁阀,202、温度传感器,203、原水TDS检测器,204、增压泵,205、反渗透滤芯,206、纯水TDS检测器,207、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7]实施例一
[0028]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水路板集成装置,包括立面形的水路板,所述立面形的水路板上设置有两支撑台,所述两支撑台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复合滤芯的第一连接基座7和用于安装反渗透滤芯的第二连接基座8;所述立面形的水路板上设置有若干水流通道,所述若干水流通道用于将原水输入所述复合滤芯内和所述反渗透滤芯内,并输出纯水。
[0029]在本实施例中,立面形水路板包括第一水路板1、第二水路板2、第三水路板3,所述第一水路板1通过所述第二水路板2与所述第三水路板3连接,所述第一水路板1与所述第三水路板3上的所述若干水流通横向逐层布置,所述第二水路板上的所述若干水流通竖向排
列。
[00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路板1、所述第二水路板2、所述第三水路板3呈“Z”形拼接,所述第一水路板1上的所述若干水流通道与所述第二水路板2上的所述若干水流通道横向连通,所述第二水路板2上的若干水流通道与所述第三水路板3上的所述若干水流通道竖向连通;且所述两支撑台设置在所述第一水路板3的顶端面。
[0031]与现有技术性相比,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立面形的水路板,使得布置在所述立面形的水路板上的所述若干水流通道只能横向逐层布置和/或竖向排列,使得水路内核结构紧凑,进而减小其占用的空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通过三块不同的水路板进行拼接,使水路内核结构更加紧凑,进而使净水器的整机的外形尺寸更小,进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空间。
[0032]本实施例中,所述复合滤芯10包括PP棉滤芯、前置碳棒滤芯以及后置碳棒滤芯102,PP棉滤芯、前置碳棒滤芯组成前置滤芯101,换言之,复合滤芯10为三合一的复合滤芯;反渗透滤芯205为RO反渗透滤芯。
[0033]本实施例其通过三合一复合滤芯和RO反渗透滤芯,共同形成内核水路,能够有效利用滤芯空间设置滤材,不会造成滤材过剩。
[0034]本实施例中,所述若干水流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水路板3上的原水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二水路板2上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路板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面形的水路板,所述立面形的水路板上设置有两支撑台,所述两支撑台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复合滤芯的第一连接基座和用于安装反渗透滤芯的第二连接基座;所述立面形的水路板上设置有若干水流通道,所述若干水流通道用于将原水输入所述复合滤芯内和所述反渗透滤芯内,并输出纯水和废水;所述立面形的水路板包括第一水路板、第二水路板、第三水路板,所述第一水路板通过所述第二水路板与所述第三水路板连接,所述第一水路板和所述第三水路板上的所述若干水流通横向逐层布置,所述第二水路板上的所述若干水流通竖向排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板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支撑台设置在所述第一水路板的顶端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板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路板上的所述若干水流通道与所述第二水路板上的所述若干水流通道的横向连通,所述第二水路板上的所述若干水流通道与所述第三水路板上的所述若干水流通道竖向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板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路板、所述第二水路板、所述第三水路板呈“Z”形拼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板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滤芯为RO反渗透滤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板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滤芯包括PP棉滤芯、前置碳棒滤芯和后置碳棒滤芯,所述PP棉滤芯、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平李中杨周凤凤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