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流湿地的恢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8521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河流湿地的恢复结构。所述河流湿地的恢复结构,包括:湿地;隔层组件,所述隔层组件设置于所述湿地的一侧;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设置于所述隔层组件的一侧;集水箱,所述集水箱设置于所述输送组件的一侧;进水组件,所述进水组件设置于所述集水箱的顶部;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进水组件的顶部;挡板,所述挡板固定连接于所述集水箱顶部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河流湿地的恢复结构对湿地外的地下水进行过滤收集后,可根据湿地需求进行补给,方便河流湿地进行恢复,提高湿地生态保护力度,通过湿地、隔层组件和挡板的配合使用,将外部污染水源与湿地水源进行隔绝,减少外部水源对湿地的污染。减少外部水源对湿地的污染。减少外部水源对湿地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流湿地的恢复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湿地保护
,尤其涉及一种河流湿地的恢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河流湿地的变化过程伴随着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搬运和沉积过程,在河流系统中,作用于河床边界的主要外动力是水沙流,水沙流与河床边界相互作用产生了形形色色的河床湿地,其中水沙流中泥沙颗粒的运动起着媒介作用,除了受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外,河床湿地的变化一方面与边界泥沙的冲刷和河道中泥沙的落淤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人为活动及各种排泄物的施人有关,湿地具有多种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以及提供食物及工业原料,提供旅游资源。
[0003]目前已有的河流湿地容易因为人为活动污染的地下水所侵蚀,使得湿地生态受到了严重破坏,湿地外的地下水质量无法达到湿地恢复的补给需求,降低了河流湿地的恢复质量。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河流湿地的恢复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河流湿地的恢复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对外部水源无法进行过滤再输送给湿地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河流湿地的恢复结构包括:湿地;
[0007]隔层组件,所述隔层组件设置于所述湿地的一侧;
[0008]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设置于所述隔层组件的一侧;
[0009]集水箱,所述集水箱设置于所述输送组件的一侧;
[0010]进水组件,所述进水组件设置于所述集水箱的顶部;
[0011]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进水组件的顶部;
[0012]挡板,所述挡板固定连接于所述集水箱顶部的一侧。
[0013]优选的,所述隔层组件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湿地的一侧,所述隔板上贯穿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通有输出管,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连通有输入管。
[0014]优选的,所述输送组件包括防水箱,所述防水箱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端连通有进水管,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连通有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贯穿防水箱且延伸至防水箱的底部。
[0015]优选的,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贯穿防水箱且延伸至防水箱的顶部,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且位于所述防水箱的底部连通有固定管。
[0016]优选的,所述进水组件包括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集水箱顶部的两侧,两个所述固定板的相对一侧之间连通有地下管,所述地下管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固定板且延伸至两个所述固定板相离的一侧。
[0017]优选的,所述地下管的两端均连通有安装管,两个所述安装管的底端均贯穿所述
集水箱且延伸至集水箱的内部。
[0018]优选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管,所述过滤管的表面从上至下均匀开设有过滤孔,所述过滤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
[0019]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河流湿地的恢复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提供一种河流湿地的恢复结构,通过湿地、隔层组件、集水箱、进水组件、过滤组件、输送组件和挡板的配合使用,对湿地外的地下水进行过滤收集后,可根据湿地需求进行补给,方便河流湿地进行恢复,提高湿地生态保护力度,通过湿地、隔层组件和挡板的配合使用,将外部污染水源与湿地水源进行隔绝,减少外部水源对湿地的污染。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河流湿地的恢复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所示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标号:1、湿地,2、隔层组件,3、集水箱,4、进水组件,5、过滤组件,6、输送组件,7、挡板,21、隔板,22、连接管,23、输出管,24、输入管,41、安装管,42、固定板,43、地下管,51、过滤管,52、过滤孔,53、过滤网,61、防水箱,62、水泵,63、进水管,64、出水管,65、固定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5]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河流湿地的恢复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河流湿地的恢复结构包括:湿地1;
[0026]隔层组件2,隔层组件2设置于湿地1的一侧;
[0027]输送组件6,输送组件6设置于隔层组件2的一侧;
[0028]集水箱3,集水箱3设置于输送组件6的一侧;
[0029]进水组件4,进水组件4设置于集水箱3的顶部;
[0030]过滤组件5,过滤组件5设置于进水组件4的顶部,隔层组件2、输送组件6、集水箱3、进水组件4、过滤组件5均为地埋式安装,过滤组件5的数量为五个;
[0031]挡板7,挡板7固定连接于集水箱3顶部的一侧,挡板7的顶部贯穿地面且延伸至地面的顶部。
[0032]隔层组件2包括隔板21,隔板21设置于湿地1的一侧,隔板21上贯穿有连接管22,连接管22的一端连通有输出管23,连接管22的另一端连通有输入管24,隔板21安装于湿地1边缘,用于将湿地1与外部水源进行隔绝。
[0033]输送组件6包括防水箱61,防水箱61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泵62,水泵62的进水端连通有进水管63,水泵62的出水端连通有出水管64,进水管63的一端贯穿防水箱61且延伸至防水箱61的底部,水泵62的型号为HSP11050T,防水箱61对水泵62具有防水作用,出水管64和进水管63均与防水箱61固定连接,防水箱61固定连接于集水箱3的一侧。
[0034]出水管64的一端贯穿防水箱61且延伸至防水箱61的顶部,进水管63的一端且位于防水箱61的底部连通有固定管65,固定管65的一端与集水箱3的一侧连通。
[0035]进水组件4包括两个固定板42,两个固定板42分别固定连接于集水箱3顶部的两侧,两个固定板42的相对一侧之间连通有地下管43,地下管43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固定板42且延伸至两个固定板42相离的一侧,地下管43与两个固定板42固定连接。
[0036]地下管43的两端均连通有安装管41,两个安装管41的底端均贯穿集水箱3且延伸至集水箱3的内部,两个安装管41均与集水箱3连通。
[0037]过滤组件5包括过滤管51,过滤管51的表面从上至下均匀开设有过滤孔52,过滤孔5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53,过滤管51的底端连通于地下管43的顶部。
[0038]本技术提供的河流湿地的恢复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9]使用时,将隔板21安装在湿地边缘的,将湿地1和外部地面进行阻挡,防止污水进入湿地1,将湿地1的生态平衡破坏掉,将集水箱3、进水组件4、过滤组件5、输送组件6安装在地底,将挡板7贯穿地面起到阻挡作用,雨天时产生的雨水分别流入进湿地1和普通地面,地下水通过过滤管51上的过滤孔52内部的过滤网53进行过滤后,流进过滤管51内部,再通过过滤管51流进地下管43内,通过地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流湿地的恢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湿地(1);隔层组件(2),所述隔层组件(2)设置于所述湿地(1)的一侧;输送组件(6),所述输送组件(6)设置于所述隔层组件(2)的一侧;集水箱(3),所述集水箱(3)设置于所述输送组件(6)的一侧;进水组件(4),所述进水组件(4)设置于所述集水箱(3)的顶部;过滤组件(5),所述过滤组件(5)设置于所述进水组件(4)的顶部;挡板(7),所述挡板(7)固定连接于所述集水箱(3)顶部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湿地的恢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层组件(2)包括隔板(21),所述隔板(21)设置于所述湿地(1)的一侧,所述隔板(21)上贯穿有连接管(22),所述连接管(22)的一端连通有输出管(23),所述连接管(22)的另一端连通有输入管(2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湿地的恢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6)包括防水箱(61),所述防水箱(61)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泵(62),所述水泵(62)的进水端连通有进水管(63),所述水泵(62)的出水端连通有出水管(64),所述进水管(6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元李阳吴凡
申请(专利权)人:泰瑞环境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