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氟泵双循环节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38000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氟泵双循环节能系统,其包括室内机和集成氟泵的V型室外机,室内机的蒸发器、压缩机吸气管、压缩机和排气管依序连接,排气管通向室外机,压缩机单向阀所在管路一端与蒸发器连接,另一端与排气管连接;室外机的冷凝风机安装于冷凝换热器上方,制冷剂泵安装于冷凝换热器下方,冷凝换热器、氟泵进液管、制冷剂泵和泵出液管依次连接,泵出液管与回液管连通,回液管通入蒸发器;氟泵单向阀所在管路的一端与冷凝换热器连接,另一端与回液管连接;排气管从室内机延伸至冷凝换热器。一种新型氟泵双循环节能系统简化了系统组成,并有效减小机组的占地面积,优化系统运行逻辑,使得运行更加稳定可靠。使得运行更加稳定可靠。使得运行更加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氟泵双循环节能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氟泵双循环节能系统,属于空调制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节能减排工作已经成为考核各运营企业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节能减排和低成本运营的双重指标压力下,节能减排工作重点主要是减少电力能源的消耗。随着高功率密度技术的应用,云计算和IDC的发展,机房空调几乎已经占耗电量的50%以上。节约空调能耗,已成为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0003]目前对于机房空调已经有很多成熟的应用技术,包括变频节能、冷凝器雾化喷淋、乙二醇节能机组、湿膜加湿节能技术、氟泵双循环节能技术等。氟泵双循环节能技术充分利用室外自然冷源,降低机组能耗,在同一套制冷系统中实现压缩机制冷、混合节能制冷以及氟泵节能制冷三套循环系统,高度一体化设计。不引入新风,保持了机房密闭性、洁净度,可应用在任何数据通信机房。
[0004]常规的氟泵双循环节能机组主要包括室内机、室外冷凝器和泵节能模块三部分组成(如图1 所示)。室内机主要包括室内风机和室内蒸发器以及各种管路与阀件;室外冷凝器主要包括风机和换热器等零部件;泵节能模块主要包括储液器、制冷剂泵以及各种阀件。泵节能模块放置于室外冷凝器旁边,从冷凝器冷凝出来的制冷剂液体直接进入泵节能模块中的储液器,然后从储液器出口的制冷剂进出制冷剂泵,而后从泵节能模块出口管路进入室内机组。
[0005]其中泵节能模块靠近室外冷凝器安装,这两部分需要连接相应的管路及阀件,并具有较大的占地需求,这对于机房室外空间有着较大的要求,同时,对于机组较多,冷凝器放置较为密集的场合,机组占地面积较大,且容易引起冷凝器进风条件较差,并且在夏天容易发生热岛效应,使得系统高压。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氟泵双循环节能系统,其具体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室内机和集成氟泵的V型室外机,所述室内机与集成氟泵的V型室外机通过管路相连,所述室内机的排气管与集成氟泵的V型室外机的进口相连,所述集成氟泵的V型室外机出口与室内机的回液管相连。
[0007]进一步的,所示室内机还包括压缩机、压缩机吸气管、压缩机单向阀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压缩机吸气管、压缩机和排气管依序连接,所述排气管通向所述室外机,所述压缩机单向阀所在管路一端与蒸发器连接,另一端与排气管连接;
[0008]所述室外机还包括冷凝风机、冷凝换热器、氟泵单向阀、泵出液管、制冷剂泵和氟泵进液管,所述冷凝风机安装于冷凝换热器上方,所述制冷剂泵(25)安装于冷凝换热器(21)上方,所述冷凝换热器、氟泵进液管、制冷剂泵和泵出液管依次连接,所述泵出液管与所述回液管连通,所述回液管通入蒸发器;所述氟泵单向阀所在管路的一端与冷凝换热器
连接,另一端与回液管连接;所述排气管从室内机延伸至冷凝换热器。
[0009]进一步的,所述压缩机选用定频或者变频压缩机。
[0010]进一步的,所述冷凝风机选用EC风机或AC风机并采用控制器进行无极调速。
[0011]进一步的,所述冷凝换热器选用两片式V型结构换热片。
[0012]进一步的,所述制冷剂泵位于冷凝换热器下方。
[0013]进一步的,所述冷凝换热器设有冷凝出口,所述制冷剂泵设有制冷进口,所述冷凝出口和制冷进口存有高度差,高度差大于等于300mm。
[0014]进一步的,所述制冷剂泵选用定频泵或者变频泵。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取消了泵节能模块,管路简化系统,室内外外部连接管路仅需两根连接管即可,减小施工工时。取消了泵节能模块,优化机组构成,采用集成式设计,减小室外占地面积。集成氟泵的V型室外机冷凝换热器采用“V”型设计,与普通的“一”字型设计相比,增加了机组的换热面积。并减小了当多台机组安装时带来的热岛效应。取消了室外的储液罐,减小了高温季节,储液器中制冷剂闪发带来的系统波动。制冷剂泵位于室外V型室外机的底部,与冷凝换热器具有300mm以上高度差,保证冷凝换热器中过冷的制冷剂液体直接顺利的进入泵吸入口,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氟泵双循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新型氟泵双循环节能机组系统原理示意图,
[0018]图中:1-室内机、2-集成氟泵的V型室外机、11-回液管、12-压缩机吸气管、13-排气管、 14-压缩机、15-压缩机单向阀、16-蒸发器、20-冷凝风机、21-冷凝换热器、22-进气管、23
-ꢀ
氟泵单向阀、24泵出液管、25-制冷剂泵、26-氟泵进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0]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新型氟泵双循环节能机组系统,包括室内机1和集成氟泵的V型室外机,室内机1包括回液管11、压缩机吸气管12、排气管13、压缩机14、压缩机单向阀15和蒸发器16。压缩机14位于蒸发器16下方。蒸发器16与压缩机14的进口之间使用压缩机吸气管12 连接,压缩机14的出口设有排气管13,排气管13排向V型室外机2。压缩机14的两端并联压缩机单向阀15。
[0021]集成氟泵的V型室外机包括冷凝风机、冷凝换热器、进气管、氟泵单向阀、泵出液管、制冷剂泵和氟泵进液管,冷凝风机20悬于冷凝换热器21上方。制冷剂泵的进口与冷凝换热器21之间使用氟泵进液管26连接,制冷剂泵25的出口处设有泵出液管,泵出液管与回液管连通,回液管通入蒸发器。排气管与进气管连通,进气管通入冷凝换热器。制冷剂泵25的两端并联氟泵单向阀23。
[0022]冷凝风机采用控制器进行无级调速。集成氟泵的V型室外机冷凝换热器采用两片换热器呈“V”型设计。制冷剂泵采用位于冷凝换热器下方,从冷凝换热器出来的制冷剂液体直接进入制冷剂泵。冷凝换热器位于冷凝器的冷凝换热器的顶部,制冷剂泵位于冷凝器的
冷凝换热器的底部,保证冷凝换热器出口到制冷剂泵进口具有一定的高度差H。制冷剂泵可选用定频泵或者变频泵,制冷剂泵的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上均安装有压力传感器。
[0023]集成氟泵的V型室外机的控制部分包括冷凝压力的采集,制冷剂泵进、出口压力的采集,室外冷凝风机的控制以及制冷剂泵的控制。并且与室内机组主控制器通过RS485通讯连接。室外冷凝风机以冷凝压力为控制目标,通过线性控制,保证冷凝压力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制冷剂泵以泵出口压力减去泵进口压力的差值为控制目标,通过PID模糊控制,保证泵进出的压差在一定的范围内。室内机主控制器的功能包括机组的运行控制,各种模式的切换与运行,风机的控制,电磁阀的控制,电子膨胀阀的控制,并与V型室外机的控制部分来通讯,决定室外机组的启停及控制模式,并读取室外各运行参数。
[0024]系统具有三种运行模式:压缩机模式,混合运行模式以及氟泵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氟泵双循环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机(1)和集成氟泵的V型室外机(2),所述室内机(1)与集成氟泵的V型室外机(2)通过管路相连,所述室内机(1)的排气管(13)与集成氟泵的V型室外机(2)的进口相连,所述集成氟泵的V型室外机(2)的出口与室内机(1)的回液管(11)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氟泵双循环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示室内机(1)还包括压缩机(14)、压缩机吸气管(12)、压缩机单向阀(15)和蒸发器(16),所述蒸发器(16)、压缩机吸气管(12)、压缩机(14)和排气管(13)依序连接,所述排气管(13)通向所述室外机(2),所述压缩机单向阀(15)所在管路一端与蒸发器(16)连接,另一端与排气管(13)连接;所述室外机(2)还包括冷凝风机(20)、冷凝换热器(21)、氟泵单向阀(23)、泵出液管(24)、制冷剂泵(25)和氟泵进液管(26),所述冷凝风机(20)安装于冷凝换热器(21)上方,所述制冷剂泵(25)安装于冷凝换热器(21)上方,所述冷凝换热器(21)、氟泵进液管(26)、制冷剂泵(25)和泵出液管(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姗许海进周浩董海凤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佳力图机房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