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梁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7840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结构梁柱,包括支撑钢柱、设置在支撑钢柱底部的卡合组件、用于连接卡合组件的固定组件、设置在支撑钢柱顶部的支撑组件、与支撑钢柱和支撑组件插接的钢梁组件、设置在支撑钢柱侧壁上的若干个攀登组件;所述卡合组件由连接板、卡合杆和套杆构成,连接板固定在支撑钢柱的底部,连接板的底部设有若干个卡合杆,卡合杆的外部活动设有套杆;所述固定组件由底座和插块构成,底座固定在套杆的底部,底座的下部固定有若干插块;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在支撑钢柱两侧的支撑块、固定在支撑块下部的支撑板和设置在支撑板上的限位块。块。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结构梁柱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钢结构梁柱,应用在钢结构梁柱


技术介绍

[0002]公知的,由支座支承、承受的外力以横向力和剪力为主,以弯曲为主要变形的构件称为梁,梁承托着建筑物上部构架中的构件及屋面的全部重量,是建筑上部构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依据梁的具体位置、详细形状、具体作用等的不同有不同的名称,大多数梁的方向,都与建筑物的横断面一致,早期的房屋建设使用木质梁柱,随着社会的发着,梁柱不单一的是木质材料,还有金属梁柱和水泥梁柱;现有的钢结构梁柱,梁与柱之间的安装方式需要多颗螺栓进行安装,安装非常不便,且现有的钢结构柱子需要深埋在混凝土地基中,在将柱子拆卸时,柱子与混凝土粘黏紧固,难以分离,目前梁柱的高度一般都较高,进行安装与维修时,常常需要登高设备,而登高设备的体积庞大,不便于室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钢结构梁柱,能够有效解决梁与柱安装不便、钢结构柱子与混凝土分离困难和室内梁柱安装和维护时的登高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钢结构梁柱,包括支撑钢柱、设置在支撑钢柱底部的卡合组件、用于连接卡合组件的固定组件、设置在支撑钢柱顶部的支撑组件、与支撑钢柱和支撑组件插接的钢梁组件、设置在支撑钢柱侧壁上的若干个攀登组件;所述卡合组件由连接板、卡合杆和套杆构成,连接板固定在支撑钢柱的底部,连接板的底部设有若干个卡合杆,卡合杆的外部活动设有套杆;所述固定组件由底座和插块构成,底座固定在套杆的底部,底座的下部固定有若干插块;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在支撑钢柱两侧的支撑块、固定在支撑块下部的支撑板和设置在支撑板上的限位块;所述钢梁组件包括与支撑钢柱和支撑块插接的工字钢、开设在工字钢顶部的弹簧槽、固定在弹簧槽内的弹簧和设置在弹簧上部的卡块;所述攀登组件由设置在支撑钢柱侧壁上的若干攀登槽和设置在攀登槽内部的延长板。
[0006]所述支撑钢柱为长方型结构,支撑钢柱的底部面与连接板的顶部面焊接,连接板的底部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长条型的卡合杆,卡合杆的外部套设有套杆。
[0007]所述套杆为圆管型结构,套杆的底部面与底座的顶部面不可拆卸连接,底座的底部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插块,插块的底部为锥型结构。
[0008]所述支撑块为长方型结构,支撑块呈对称结构固定在支撑钢柱顶部面的两侧壁,支撑块的底部面上固定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长度大于支撑块的长度,支撑板从支撑块的底部面向外延伸,支撑板延伸部的顶部面上固定有两个限位块。
[0009]所述限位块为“L”型板状结构,两个限位块呈对称结构设置在支撑板的顶部面上,限位块的一个侧板与支撑板的顶部面垂直固定连接,限位块的另一个侧板与支撑板的顶部面平行,限位块与支撑板顶部面平行的侧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穿过螺栓的通孔。
[0010]所述支撑块的端面上开设有用于穿过工字钢的“工”字型卡合槽,卡合槽从支撑块贯穿支撑钢柱顶部的两侧壁,支撑块的顶部面上开设有至少两个与卡合槽相连通的方形卡孔。
[0011]所述工字钢的底部穿过支撑板上的两个限位块,工字钢的顶部面上设有若干个与卡孔相适配的弹簧槽,弹簧槽的内底面上固定有弹簧,弹簧的顶部面上固定有三角型的卡块,卡块的斜面朝向统一。
[0012]所述攀登槽等距分布在支撑钢柱的外侧壁上,攀登槽的底端固定有延长板,攀登槽在支撑钢柱的内腔中连接有收纳组件,攀登槽在支撑钢柱的外部设有防护组件。
[0013]所述收纳组件由与攀登槽端面吻合的移动板、固定在移动板内侧壁的伸缩杆和分别设置在伸缩杆上部和下部的反弹器构成,伸缩杆的一个端面固定在支撑钢柱的内腔中,伸缩杆的另一个端面与移动板侧壁面的中部固定连接。
[0014]所述防护组件由覆盖在攀登槽外部的防护罩和开设在支撑钢柱上的滑槽构成,防护罩为“U”型结构,防护罩的面板大于攀登槽的端面,防护罩的两个侧板活动设置在支撑钢柱前后壁面上开设的滑槽内。
[0015]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通过支撑块上的卡合槽、工字钢上的弹簧和卡块、支撑板上的限位块配合使用,将工字钢插入卡合槽时,卡块与卡合槽的顶部面接触,卡块在支撑块的挤压下通过弹簧下移至弹簧槽中,则使工字钢插入卡合槽中,工字钢移动到指定位置后,卡块在弹簧的回弹力下,向上与支撑块上的卡孔卡合,且工字钢的底部与支撑板上的多个限位块卡合,然后将螺栓插入限位块上的通孔内并拧紧,则使工字钢被限位块固定,有效解决了决梁与柱安装不便的问题。
[0017]2、本技术通过设置底座、插块、卡合杆、固定杆和连接板,事先将底座通过其底部的插块固定在地基中,然后在底座顶部固定在套杆的外侧浇灌混凝土,使得底座被固定,然后将多个卡合杆与套杆一一对应并插入,可使连接板与其顶部焊接的支撑钢柱被固定在底座上,从而实现支撑钢柱的固定;将支撑钢柱与底座分离时,只需将连接板附近的混凝土打散,将卡合杆从套杆中抽出即可,有效解决了钢结构柱子与混凝土分离困难的问题。
[0018]3、本技术通过设置的防护罩、滑槽、移动板、伸缩杆、反弹器、攀登槽,当需要对支撑钢柱进行安装维护时,拉动防护罩,使防护罩通过在滑槽中向上滑动,露出覆盖在防护罩内侧的移动板,按动移动板,移动板在外力作用下通过伸缩杆的缩短向支撑钢柱的内腔中移动,并通过两个反弹器运行,移动板与反弹器上的磁吸块吸附固定则将攀登槽露出,工作人员可用脚踩在攀登槽内的延长板上在支撑钢柱上攀登,无需登高设备,有效地解决了室内梁柱的登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中卡合组件和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中支撑块与工字钢的连接的侧视结构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中工字钢与限位块连接结构的端面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中工字钢与支撑块连接结构的端面剖视图;
[0024]图6为本技术中收纳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0026]1、支撑钢柱;2、卡合组件;201、连接板;202、卡合杆;203、套杆;3、固定组件;301、底座;302、插块;4、支撑组件;401、支撑块;402、支撑板;403、限位块;404、螺栓;405、卡合槽;406、卡孔;5、钢梁组件;501、工字钢;502、弹簧槽;503、弹簧;504、卡块;6、防护组件;601、防护罩;602、滑槽;7、收纳组件;701、移动板;702、伸缩杆;703、反弹器;8、攀登组件;801、攀登槽;802、延长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8]参见图1至图6所述的一种钢结构梁柱,包括支撑钢柱1、设置在支撑钢柱1底部的卡合组件2、用于连接卡合组件2的固定组件3、设置在支撑钢柱1顶部的支撑组件4、与支撑钢柱1和支撑组件4插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梁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钢柱(1)、设置在支撑钢柱(1)底部的卡合组件(2)、用于连接卡合组件(2)的固定组件(3)、设置在支撑钢柱(1)顶部的支撑组件(4)、与支撑钢柱(1)和支撑组件(4)插接的钢梁组件(5)、设置在支撑钢柱(1)侧壁上的若干个攀登组件(8);所述卡合组件(2)由连接板(201)、卡合杆(202)和套杆(203)构成,连接板(201)固定在支撑钢柱(1)的底部,连接板(201)的底部设有若干个卡合杆(202),卡合杆(202)的外部活动设有套杆(203);所述固定组件(3)由底座(301)和插块(302)构成,底座(301)固定在套杆(203)的底部,底座(301)的下部固定有若干插块(302);所述支撑组件(4)包括固定在支撑钢柱(1)两侧的支撑块(401)、固定在支撑块(401)下部的支撑板(402)和设置在支撑板(402)上的限位块(403);所述钢梁组件(5)包括与支撑钢柱(1)和支撑块(401)插接的工字钢(501)、开设在工字钢(501)顶部的弹簧槽(502)、固定在弹簧槽(502)内的弹簧(503)和设置在弹簧(503)上部的卡块(504);所述攀登组件(8)由设置在支撑钢柱(1)侧壁上的若干攀登槽(801)和设置在攀登槽(801)内部的延长板(80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钢柱(1)为长方型结构,支撑钢柱(1)的底部面与连接板(201)的顶部面焊接,连接板(201)的底部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长条型的卡合杆(202),卡合杆(202)的外部套设有套杆(20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结构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杆(203)为圆管型结构,套杆(203)的底部面与底座(301)的顶部面不可拆卸连接,底座(301)的底部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插块(302),插块(302)的底部为锥型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401)为长方型结构,支撑块(401)呈对称结构固定在支撑钢柱(1)顶部面的两侧壁,支撑块(401)的底部面上固定有支撑板(402),支撑板(402)的长度大于支撑块(401)的长度,支撑板(402)从支撑块(401)的底部面向外延伸,支撑板(402)延伸部的顶部面上固定有两个限位块(403)。5.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曦倪波涛蔡信团赵令锋林尊浩
申请(专利权)人:永富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