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机照明系统的棱镜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37463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投影机照明系统的棱镜结构,其是设置在投影机内接受光机所产生的光源后将其聚光投射到数字微型反射镜装置(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简称DMD)后产生影像再透过一投影镜头组投射在屏幕上,其主要特征在于:该棱镜是在一平板状的主体上设置有多数个相连呈锯齿状的复合斜面,该多数个复合斜面是以若干组方式排列,通过前述复合斜面的设置可以将所有投射到其上的光源,予以聚光并投射到数字微型反射镜装置上后反射以形成影像。(*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投影机照明系统的棱镜结构,特别涉及的是一种在一平板上设有多数个复合平面以缩小体积及提升光传导效率的棱镜结构。
技术介绍
由在近年来高科技技术的突飞猛进,尤其在微电子相关技术制程的领域中更是日新月异,故电子相关产品已深入在每个家庭及各行各业中,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当然由在人类的需求越来越多,相对使得电子装置必须达到更多功能性的使用,且各电子产品更朝向短小轻薄结构以及多元化功效的目标迈进。众多电子商品中,投影机的发展以及应用,也越加广泛便利人类的生活。而随着投影机技术的进步,投影机产品因为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加上笔记型计算机性能不断提升与销售量日渐扩增和普及,进而也带动多媒体简报风行。使得原本只是以办公室自动化(OA)市场为主的投影机产品,未来除了在消费性电子市场发展的外,亦将切入个人计算机(PC)市场。而整个投影机产品的发展趋势,集中在功能提升、价格缩减与体积缩小三个方向。以目前市面上体积相对较小的DLP投影机来说,其原理如图一所示,是包括有一光源模块A(Illuminator Module)、一聚光透镜B(Condenser)、一棱镜组C(Prism Module)、一数字微型反射镜装置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以及一投影镜头组E(Projection Lens Set)。自光源模块A的所发射的光线,先经聚光透镜B聚集后,由棱镜组C将光线折向射向该数字微型反射镜装置D,经数字微型反射镜装置D反射并显像后,再次由棱镜组C将光线折向投影镜头组E,并加以聚焦以供成像在一外界投影面F。该棱镜组C是为一反向全内反射(Reversed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RTIR)棱镜组,其更包括有一第一棱镜G及一第二棱镜H。该第一棱镜G是设置在较邻近聚光透镜B的位置处,而第二棱镜H则是设置在较邻近数字微型反射镜装置D的位置处。且该第一棱镜G与第二棱镜H均是以具有预定光折射是数的透明材质所构成,使得第一棱镜G与第二棱镜H的交界面在单方向上成为以预定角度入射光线的全反射面。也就是说,通过前述的独特构形且具有预定光折射是数的第一棱镜G与第二棱镜H,可使得自聚光透镜B射入第一棱镜G的光线可以穿透第二棱镜H而射向数字微型反射镜装置D。然而,自数字微型反射镜装置D反射回第二棱镜H的影像光线,则将在第一棱镜G与第二棱镜H的交界面进行全反射,而改射向投影镜头组E。如图2A所示,该第一棱镜G是为一楔形棱镜(Wedge Prism)其沿光线行经方向上的截面是呈一锥状。该楔形第一棱镜G的六个表平面I~N均为平面,且各表平面之间均相互不平行,而是呈倾斜连接的楔形结构。表平面K是为光线的入射面、而表平面N则为光线的出射面。如图2A所示,第一棱镜G的四表平面I、J、K及N的交接位置处具有最薄的厚度(亦即表平面K与N在该位置的距离最近),而四表平面K、L、M及N的交接位置处则具有最大的厚度(亦即表平面K与N在该位置的距离最远)。如图2B所示,该第二棱镜M沿光线行经方向上的截面是呈直角三角形,且是具有五个表平面P~T。其中,表平面S与T是呈直角三角形且是相互平行,表平面P是位在该两直角三角形的表平面S与T的长边之间且是为光线的入射面。表平面Q及R则分别位在表平面S与T的两垂直边之间,且表平面Q与R是为相互垂直。该第一棱镜G的表平面N是贴靠在第二棱镜H的表平面P上(亦即截面直角三角形的一长边所属的表面)。该数字微型反射镜装置D及投影镜头组E则分别邻近在第二棱镜M的表平面R及Q(亦即截面直角三角形的两垂直边所属的两表面)。前述的棱镜组C虽然可以达成全内反射的功效,惟该呈楔型的第一棱镜G,由在其具有一定的厚度,不仅较占空间,且会使得其在光的传导过程中产生较高的光衰现象,影响其光传导效率。上述技术俨然为业者所努力去克服研发且深思熟虑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投影机照明系统的棱镜结构,提供一厚度较薄且光传导效率更高的棱镜结构。本技术的次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投影机照明系统的棱镜结构,通过利用一体挤压成型的制法,可以有效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投影机照明系统的棱镜结构,主要是设置在投影机内靠近光机的一侧,通过以接受光机所产生的光源后将其聚光投射到数字微型反射镜装置(DMD)上,其主要特征在于该棱镜是在一平板状的主体上设置有多数个相连呈锯齿状的复合斜面,该多数个复合斜面是以若干组方式排列。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投影机的光学示意图;图2A为现有棱镜组中第一棱镜的立体外观图;图2B为现有棱镜组中第二棱镜的立体外观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应用在DLP投影机的实施例示意图。附图符号说明A-光源模块;B-聚光透镜;C-棱镜组;D-数字微型反射镜装;E-投影镜头组;F-外界投影面;G-第一棱镜;H-第二棱镜;I-N表平面;P-T表平面;1-主体;11-复合斜面;2-光机;3-数字微型反射镜装置;4-棱镜组;41-第一棱镜;411-主体;412-复合斜面;42-第二棱镜;5-投影镜头组;6-外界投影面。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其是分别为本技术投影机照明系统的棱镜结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及平面示意图。本技术投影机照明系统的棱镜结构,是设置在投影机内靠近光机的一侧,通过以接受光机所产生的光源后将其聚光投射到数字微型反射镜装置(DMD)上,其主要特征在于该棱镜是在一平板状的主体1上设置有多数个相连呈锯齿状的复合斜面11,该多数个复合斜面11是以若干组方式排列,通过前述复合斜面11的设置可以将所有投射到其上的光源,予以聚光并投射到数字微型反射镜装置上。在本技术中,所述的每一个复合斜面11,其具体结构在放大后将分别呈现类似如图2A所示的第一棱镜G的楔形棱镜(Wedge Prism)结构。换句话说,本技术的棱镜等在是在平板状的主体1上设置有以若干组方式整齐排列的许多小型化的第一棱镜G(也就是复合斜面11)。并且,每一个复合斜面11也如同图二A所示的第一棱镜G般,其六个表平面(或截面)的四表平面I、J、K及N的交接位置处具有最薄的厚度(亦即表平面K与N在该位置的距离最近),而四表平面K、L、M及N的交接位置处则具有最大的厚度(亦即表平面K与N在该位置的距离最远)。通过前述结构的设计,本技术的具有多数个复合斜面11的独特棱镜结构,相较在现有具有一定厚度与斜度的第一棱镜G,不仅可以降低其厚度及所占用的不必要的空间,同时通过厚度的降低可以有效提升光的传导效率并降低光衰减现象。本技术的棱镜结构,其是由透明材质(例如压克力、塑料或甚至可能是玻璃等)利用一体挤压成形的方式制成,不仅制造方便、快速,且具有降低制造成本的功效。请继续参阅图5,其是为本技术应用在DLP投影机的实施例示意图,该DLP投影机主要是由光机2、数字微型反射镜装置3、棱镜组4及投影镜头组5所组成。其中,光机2是用以提供投影机所需的光源,而数字微型反射镜装置3是可接受光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投影机照明系统的棱镜结构,其是设置在投影机内靠近光机的一侧,通过以接受光机所产生的光源后将其聚光投射到数字微型反射镜装置(DMD)上,其特征在于该棱镜是在一平板状的主体上设置有多数个相连呈锯齿状的复合斜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昭宪
申请(专利权)人:普立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