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水循环耐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7406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结构领域的一种钢结构水循环耐火装置,旨在解决减少钢结构在高温环境下的变形和损坏的问题。其包括钢结构,钢结构周围设有吸热管,吸热管伸出室外连通有设置于室外的散热管,吸热管和散热管中设有冷却液体,吸热管为PU阻燃管,冷却液体为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稳定钢结构强度的效果。型具有稳定钢结构强度的效果。型具有稳定钢结构强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结构水循环耐火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钢结构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结构水循环耐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钢结构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整体刚度好、抵抗变形能力强等优点,且材料塑性、韧性好,可承受较大变形,能很好的承受动力荷载,工期短,工业化程度高,可进行机械化程度高的专业化生产。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桥梁、差高层等领域。但同时,钢结构也存在着较大的缺点,就是耐火性差,当温度超过600℃时,钢结构会失去承载能力,从而导致严重的压塌事故,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目前,钢结构常使用外喷防火涂料的方法来隔热。但仍有以下不足之处:(1)耐火极限时间短,防火涂料的耐火极限也仅仅为0.5~3.0小时左右,仅仅能满足人逃离火灾现场的需求,但当着火点持续3小时以上时,钢结构建筑会遭到破坏,甚至坍塌,建筑内的重要设备无法得到保护;(2)防火涂料本身有毒,在涂刷防火涂料的过程中,对施工人员的健康造成重要威胁。(3)钢结构过火后,即就是没有发生倒塌,也会发生较大变形,钢结构无法再正常使用承受荷载。(4)修复难度大,成本高。
[0003]现有的公告号为CN20437069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结构水循环耐火装置柱,包括方钢,方钢内部灌注有冷却水,在方钢内部设有肋板,该肋板设有若干个,每个肋板的面积小于方钢1内空腔截面,肋板与方钢内壁固定连接,对方钢内空腔里的冷却水起到限流作用,从而确保与方钢能进行很好地热交换,对方钢有较好地降温作用。
[000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冷却水设置在方钢内部的空腔中,发生火灾或在其他高温情况下,热量经过方钢的侧壁后再通过冷却水对方钢降温,高温环境与方钢的外侧壁直接发生接触,虽然在冷却水的作用下不会升高至很高温度,但还会被直接加热,可能会导致方钢的强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结构水循环耐火装置,其可以降低钢结构周围和钢结构的温度,具有稳定钢结构强度的效果。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钢结构水循环耐火装置,包括设置在钢结构周围的吸热管,所述吸热管伸出室外连通有设置于室外的散热管,所述吸热管和散热管中设有冷却液体。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发生火灾等其他情况导致钢结构周围温度升高后,吸热管中的冷却液体被加热升温,升温后的冷却液体沿吸热管向上运动,进入散热管中,经过散热管的散热,冷却液体降温,流动至散热管底端,经过降温的冷却液体重新回到吸热管中吸热。吸热管在室内将钢结构周围的热量吸附,散热管将升温的冷却液体在室外进行降温,吸热管和散热管的连通以及冷却液体的流动对钢结构周围与外界的热量进行交换,保持钢结构处于较低的温度环境中,最高温度也只会达到冷却液体的沸点,远低于600℃,达到保
护钢结构的效果,减少钢结构在高温环境下发生变形和损坏的情况。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管包括设置于室外暴露于空气中的常温散热段和埋设与地底的低温散热段。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常温散热段利用空气的正常温度对升温的冷却液体进行正常降温,而在非冬季天气时,空气温度没有那么低,在这种情况下,地下土壤中的温度相对空气温度要低很多,因此埋入地下的低温散热段可以加快对冷却液体的降温,提高散热管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减小钢结构周围的温度,保护钢结构。而再动机较冷的天气,空气温度也足够对升温后的冷却液体进行降温。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管沿冷却液体流动方向呈S形。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S形的常温散热段在一定高度内提高常温散热段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管的散热效果,降低吸热管的温度,进一步减小钢结构周围的温度,保护钢结构。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热管呈螺旋状缠绕在钢结构周围。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热管螺旋分布在钢结构外侧,使吸热管可以经过更多的钢结构外侧部位,提高吸热管覆盖的区域,可以将更多的热量带离钢结构周围,将更多的温度较低的冷却液体带到钢结构的周围,提高吸热管的降温效果。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热管为软管,所述吸热管与散热管可拆卸连接。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吸热管处于室内直接接触高温更容易发生损坏,在吸热管损坏时加你吸热管和散热管分离后,由于吸热管使软管可以缠绕拉直,因此就可以将吸热管从钢结构上绕下,重新缠绕新的吸热管,再将新的吸热管与散热管连接;提高更换吸热管的效率。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热管上套设有若干与钢结构连接的管扣。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吸热管为软管,缠绕在钢结构外侧的吸热管可能会在重力作用下集中在钢结构的下端堆积。管扣的设置将吸热管固定,稳定吸热管的位置,使吸热管均匀的缠绕在钢结构的周围,提高对钢结构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减小钢结构周围的温度,保护钢结构。
[001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管呈扁平状。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扁平状的散热管进一步散热管与环境的接触面积,提高升温后的冷却液体的降温速度,提高散热管的降温效果,降低吸热管的温度,进一步减小钢结构周围的温度,保护钢结构。
[002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管的侧壁上设有与散热管内部连通且伸出散热管的导热柱。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热柱依靠自身良好的导热性与散热管中温度较高的冷却液体接触后,导热柱可以快速的将冷却液体的热量从散热管中传递并散发掉,提高散热管的散热效果,降低吸热管的温度,进一步减小钢结构周围的温度,保护钢结构。
[0023]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4]1.吸热管和散热管的连通以及冷却液体的流动对钢结构周围与外界的热量进行交换,减少钢结构在高温环境下发生变形和损坏的情况;
[0025]2.散热管的S形和扁平状均可以扩大散热管与环境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0026]3.吸热管螺旋分布在钢结构外侧,可以将更多的热量带离钢结构周围,将更多的温度较低的冷却液体带到钢结构的周围,提高吸热管的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1、室内;2、钢结构;3、吸热管;4、散热管;5、常温散热段;6、低温散热段;7、管扣;8、导热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钢结构水循环耐火装置,包括设置在钢结构2周围的吸热管3,钢结构2周围设有吸热管3,吸热管3伸出室外连通有设置于室外的散热管4,吸热管3和散热管4中设有冷却液体,图中未示出冷却液体。本实施例中,吸热管3为PU阻燃管;冷却液体为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水循环耐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钢结构(2)周围的吸热管(3),所述吸热管(3)伸出室外连通有设置于室外的散热管(4),所述吸热管(3)和散热管(4)中设有冷却液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水循环耐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4)包括设置于室外暴露于空气中的常温散热段(5)和埋设与地底的低温散热段(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水循环耐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4)沿冷却液体流动方向呈S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水循环耐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管(3)呈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勇刘少磊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航天通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