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婴幼儿外科手术过程用肢体防护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7387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生儿婴幼儿外科手术过程用肢体防护罩,包括上肢防护罩件和下肢防护罩件,上肢防护罩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一顶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竖向布置,第一顶板水平布置,且连接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顶部之间;上肢防护罩件共设置两个;下肢防护罩件包括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第五侧板和第二顶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第五侧板均竖向布置,且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相平行,第五侧板连接在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同一端部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设计的肢体防护罩可以有效防止新生儿婴幼儿外科手术过程中肢体受压损伤,也可避免对新生儿婴幼儿外科手术过程中肢体上的有创置管等造成损坏,对新生儿婴幼儿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到很好的防护作用。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生儿婴幼儿外科手术过程用肢体防护罩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品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新生儿婴幼儿外科手术过程用肢体防护罩套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新生儿婴幼儿外科手术过程中肢体均置于无菌手术单下,娇嫩的肢体有受压损伤的可能,尤其大手术时间较长,更增加了肢体压伤的可能性。另外,如心脏手术等一些大手术,需要在肢体末端留置有创插管,如桡动脉穿刺直接测压管、静脉穿刺留置套管等,这些插管均需要防护手术过程中受压损伤失效。因此手术过程中对外科病人的肢体防护,尤其是留置有创插管等的肢体进行防护尤其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新生儿婴幼儿外科手术过程用肢体防护罩。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5]一种新生儿婴幼儿外科手术过程用肢体防护罩,包括上肢防护罩件和下肢防护罩件,所述上肢防护罩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一顶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竖向布置,且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平行;第一顶板水平布置,且连接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顶部之间;第一顶板的长度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长度相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顶板的宽度;所述上肢防护罩件呈倒扣的U形结构,上肢防护罩件共设置2个;
[0006]所述下肢防护罩件包括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第五侧板和第二顶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第五侧板均竖向布置,且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相平行,第五侧板与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相垂直,第五侧板连接在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同一端部之间;所述第二顶板水平布置,第二顶板连接在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第五侧板的顶部之间,且第二顶板的长度与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长度相等,第二顶板的宽度与第五侧板的长度相等;在第五侧板的中心下部设置有用于过线的缺口;所述下肢防护罩件设置1个。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一顶板为一体式连接;所述第三侧板和第五侧板及第二顶板之间,第四侧板和第五侧板及第二顶板之间,以及第五侧板和第二顶板之间均粘接在一起。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第五侧板和第二顶板均采用透明有机玻璃板加工制成。
[0009]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0010]本技术所设计的肢体防护罩可以有效防止新生儿婴幼儿外科手术过程中肢体受压损伤,也可避免对新生儿婴幼儿外科手术过程中肢体上的创置管等造成损坏,对新生儿婴幼儿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而且本技术中上肢防护罩件和下肢防护罩件均可以清洗擦拭消毒,反复利用,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
[0011]本技术在下肢防护罩件的相应位置处设置缺口,可方便手术过程中监护电线或数据线等穿过。
[0012]本技术的下肢防护罩件采用透明有机玻璃板制作,便于手术过程中观察肢体情况,而且制作成本低,可以用医用消毒清洁剂进行擦拭后反复使用,节约费用。
[0013]本技术肢体防护罩可根据手术病人的体重大小设计成不同系列的套件,如可根据不同年龄体重分为新生儿用,1-3个月用,3-6个月用,6个月-1岁用和1岁-3岁用,五个系列的套件,实用性强,具有很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中上肢防护罩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中下肢防护罩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应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结合附图,一种新生儿婴幼儿外科手术过程用肢体防护罩,包括上肢防护罩件1和下肢防护罩件2。所述上肢防护罩件1包括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和第一顶板13,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均竖向布置,且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相平行。第一顶板13水平布置,且连接在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的顶部之间;第一顶板13的长度与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的长度相等,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顶板13的宽度,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的高度相等。所述上肢防护罩件1呈倒扣的U形结构,上肢防护罩件1共设置2个。所述下肢防护罩件2包括第三侧板21、第四侧板22、第五侧板23和第二顶板24,第三侧板21、第四侧板22和第五侧板23均竖向布置,且第三侧板21和第四侧板22相平行,第五侧板23与第三侧板21和第四侧板22相垂直,第五侧板23连接在第三侧板21和第四侧板22的同一端部之间。所述第二顶板24水平布置,第二顶板24连接在第三侧板21、第四侧板22和第五侧板23的顶部之间,且第二顶板24的长度与第三侧板21和第四侧板22的长度相等,第二顶板24的宽度与第五侧板23的长度相等。第三侧板21、第四侧板22和第五侧板23的高度均相等。在第五侧板23的中心下部设置有缺口3,可方便手术过程中监护电线或数据线等穿过。所述下肢防护罩件设置1个。
[0019]本技术所设计的肢体防护罩可以有效防止新生儿婴幼儿外科手术过程中肢体受压损伤,也可避免对新生儿婴幼儿外科手术过程中肢体上的创置管等造成损坏,对新生儿婴幼儿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0020]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设计,所述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和第一顶板13为一体式连接,可采用透明有机玻璃等材料一体加工成型。所述第三侧板21、第四侧板22、第五侧板23和第二顶板24均采用透明有机玻璃板加工制成,第三侧板21和第五侧板23及第二顶板24之间,第四侧板22和第五侧板23及第二顶板24之间,以及第五侧板23和第二顶板24之间均粘接在一起。本技术中上肢防护罩件1和下肢防护罩件2均可以清洗擦拭消毒,反复利用,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而且上肢防护罩件1和下肢防护罩件2采用透明有机玻璃材料加工制成,便于手术过程中观察肢体情况。
[0021]本技术的使用过程大致如下:
[0022]本技术肢体防护罩为套件,其由2个上肢防护罩件1和1个下肢防护罩件2组成。新生儿婴幼儿外科手术过程中,两个上肢防护罩件1分别扣在左右上肢前臂及手部上方,用于患儿左右上肢前臂及手部的防护;一个下肢防护罩件扣在患儿骨盆以及双下肢上方,用于患儿下肢的防护。下肢防护罩件2的尾部中心设置有缺口3,可方便手术过程中监护电线或数据线等穿过。
[0023]另外,本技术肢体防护罩可根据手术病人的年龄、体重大小等设计成不同系列的套件供手术过程中应用。
[0024]上述方式中未述及的部分采取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002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生儿婴幼儿外科手术过程用肢体防护罩,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肢防护罩件和下肢防护罩件,所述上肢防护罩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一顶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竖向布置,且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平行;第一顶板水平布置,且连接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顶部之间;第一顶板的长度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长度相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顶板的宽度;所述上肢防护罩件呈倒扣的U形结构,上肢防护罩件共设置2个;所述下肢防护罩件包括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第五侧板和第二顶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第五侧板均竖向布置,且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相平行,第五侧板与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相垂直,第五侧板连接在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同一端部之间;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磊武钦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青岛市妇幼保健院青岛市残疾儿童医疗康复中心青岛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