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救护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732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生儿救护袋,包括颈带、片状袋体、固定设置于片状袋体前侧的左右两个与婴儿容纳袋、以及固定设置于片状袋体左右两侧的系带一以及设于左右两个婴儿容纳袋之间并且往片状袋体左右两侧延伸的系带二,颈带是封闭环结构,颈带的下端与片状袋体为一体式结构,左右两个婴儿容纳袋的上端为婴儿入袋口,左右婴儿容纳袋的婴儿入袋口右边缘设有与婴儿后脑勺形状相适应的头部固定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新生儿救护袋能够快速有效的确保婴儿的安全转运。的安全转运。的安全转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生儿救护袋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生儿救护袋。

技术介绍

[0002]医院人员密集,如果发生火灾,如何保障婴幼儿的安全转运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没有有效快速的确保婴儿安全转运的转运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生儿救护袋,能够快速有效的确保婴儿的安全转运。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生儿救护袋,包括对应套在人体颈部的颈带、对应位于人体前侧的片状袋体、固定设置于片状袋体前侧的左右两个婴儿容纳袋、固定设置于片状袋体左右两侧的系带一以及设于左右两个婴儿容纳袋之间并且往片状袋体左右两侧延伸的系带二,颈带是封闭环结构,颈带的下端与片状袋体为一体式结构,左右两个婴儿容纳袋的上端为婴儿入袋口,左侧婴儿容纳袋的婴儿入袋口右边缘设有与婴儿后脑勺形状相适应的第一头部固定部,右侧婴儿容纳袋的婴儿入袋口左边缘设有与婴儿后脑勺形状相适应的第二头部固定部,第一头部固定部和第二头部固定部相互背对设置,第一头部固定部和第二头部固定部的内侧均与片状袋体固定连接。
[000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片状袋体、左右两个婴儿容纳袋均是上部窄下部宽的梯形结构。
[0006]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系带一有两条,两条系带一分别设于片状袋体左侧和右侧的下部,系带二有两条,两条系带二往片状袋体左右两侧延伸时经过婴儿容纳袋上对应新生儿背部的位置,两条系带二的位置高于两条系带一的位置。
[0007]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片状袋体的上部宽度为24cm,片状袋体的下部宽度为63cm,片状袋体的高度为54cm,片状袋体和颈带的总高度为80cm,婴儿容纳袋的高度为30cm,婴儿容纳袋的上部宽度为24cm,婴儿容纳袋的下部宽度为30cm,颈带周长为54cm。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婴儿容纳袋的下部两侧设有腿伸出口或者为封闭式结构。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新生儿救护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0](1)适应于紧急情况,如地震、火灾需要紧急疏散新生儿,能够快速有效的确保婴儿的安全转运,在危机情况下方便实用。
[0011](2)新生儿救护袋整体像小围裙,系带,颈带,上宽,下宽都充分考虑了人体工程学的人体尺寸,从新生婴儿的身高体重中考虑,由于刚刚出生的婴儿身高有四五十厘米,五六个月有六七十厘米,因此将置放婴儿的两个婴儿容纳袋设计的符合婴儿的人体尺寸,坐卧在救生袋中正好可以达到舒适的角度和高度,使救护人员更快的解救处于危险中的婴幼
儿,为了使救生袋在救护人员身上穿着更加安全,进行了套头(即颈带是封闭环结构)设计。
[0012](3)两条系带一的设计,使系在救护人员身上更加牢固,安全;两条系带二从左右两个婴儿容纳袋之间绕过婴儿容纳袋上对应新生儿背部位置后再在片状袋体后侧系上,能够托住新生儿背部,更加牢固,安全。
[0013](4)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两个救生袋的设计,可以保证在危机时刻,两个婴儿会有所陪伴,有一定的安全感,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安抚婴幼儿的躁动情绪。
[0014](5)救生袋的两侧有伸腿口的设计,保证婴儿坐的舒服。
[0015]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新生儿救护袋的示意图一。
[0017]图2为新生儿救护袋的示意图二。
[0018]图3为新生儿救护袋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0019]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0020]请参考图1-3,所述的新生儿救护袋包括对应套在人体颈部的颈带1、对应位于人体前侧的片状袋体2、固定设置于片状袋体2前侧的左右两个婴儿容纳袋3、以及固定设置于片状袋体2左右两侧的系带一4以及设于左右两个婴儿容纳袋3之间并且往片状袋体2左右两侧延伸的系带二7,均采用棉布材质制成。颈带1是封闭环结构,即套头式的设计,使新生儿救护袋在救护人员身上穿着更加安全。颈带1的下端与片状袋体2为一体式结构,裁剪方便。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两个婴儿容纳袋3的设计,可以保证在危机时刻,两个婴儿会有所陪伴,有一定的安全感,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安抚婴幼儿的躁动情绪。左右两个婴儿容纳袋3的上端为婴儿入袋口31,左侧婴儿容纳袋3的婴儿入袋口31右边缘设有与婴儿头部形状相适应的第一头部固定部5。右侧婴儿容纳袋3的婴儿入袋口31左边缘设有与婴儿头部形状相适应的第二头部固定部6。第一头部固定部5和第二头部固定部6的内侧均与片状袋体2固定连接。第一头部固定部5和第二头部固定部6均包括位于内部的塑料板、位于中间的海绵和位于外部的包裹棉布,海绵包裹塑料板,包裹棉布包裹海绵,包裹棉布车缝固定在片状袋体2和婴儿容纳袋3上。
[0021]所述片状袋体2、左右两个婴儿容纳袋3均是上部窄下部宽的梯形结构,所述片状袋体2的上部宽度为24cm,上部的两端接近肩部位置,片状袋体2的下部宽度为63cm,片状袋体2的高度为54cm,片状袋体2和颈带1的高度之和为80cm,婴儿容纳袋3的高度为30cm,婴儿容纳袋3的上部宽度为24cm,婴儿容纳袋3的下部宽度为30cm,颈带1周长为54cm,这些尺寸都考虑了人体工程学的人体尺寸,使救护人员能够更快的解救处于危险中的婴幼儿。所述婴儿容纳袋3的下部两侧设有腿伸出口32或者为封闭式结构,腿伸出口32的设计可保证婴儿坐的舒服。系带一4有两条,两条系带一4分别车缝固定于片状袋体2左侧和右侧的下部。系带二7有两条,两条系带二7往片状袋体2左右两侧延伸时经过婴儿容纳袋3上对应新生儿
背部的位置,两条系带二7的位置高于两条系带一4的位置,能够牢固托住新生儿背部,使新生儿救护袋系在救护人员身上更加牢固,更安全。两条系带二7车缝固定在左右两个婴儿容纳袋3之间的片状袋体2上。
[0022]使用时,新生儿面朝外放入婴儿容纳袋3内,有腿伸出口32的则腿自腿伸出口32伸出,没有腿伸出口的则腿放在婴儿容纳袋3内,新生儿的手可以放在婴儿容纳袋3上端外或者也可以放在婴儿容纳袋3内,在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两只手分别扶着左右两个婴儿容纳袋3内的新生儿的头部,让左右两个婴儿容纳袋3内的新生儿的头部分别靠在第一头部固定部5、第二头部固定部6上,以便安全快速的转运。第一头部固定部5、第二头部固定部6的设计可以避免左右两个婴儿容纳袋3内的新生儿的头部在转运过程当中相互碰撞。
[0023]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技术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生儿救护袋,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应套在人体颈部的颈带、对应位于人体前侧的片状袋体、固定设置于片状袋体前侧的左右两个婴儿容纳袋、固定设置于片状袋体左右两侧的系带一以及设于左右两个婴儿容纳袋之间并且往片状袋体左右两侧延伸的系带二,颈带是封闭环结构,颈带的下端与片状袋体为一体式结构,左右两个婴儿容纳袋的上端为婴儿入袋口,左侧婴儿容纳袋的婴儿入袋口右边缘设有与婴儿头部形状相适应的第一头部固定部,右侧婴儿容纳袋的婴儿入袋口左边缘设有与婴儿头部相适应的第二头部固定部,第一头部固定部和第二头部固定部相互背对设置,第一头部固定部和第二头部固定部的内侧均与片状袋体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救护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袋体、左右两个婴儿容纳袋均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静廖卫华谢巧冯淑敏曾勃李丽丽钟琳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