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731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婴儿床,包含上端骨架、四周侧杆及下端骨架的底座、底杆、衔接块,而在周边及底端缝制篷布,并于底端篷布上设有拉条,篷布设置于底座及底杆所框设的区域中可靠合于地面,以免婴儿床底部悬空,拉条向上拉动时可牵引篷布将底杆向上折叠,又上端骨架的折叠装置两侧的边杆可受力向下牵引旋转,令边杆前缘的钩板脱离与活动扣件的卡掣,而可以用手按压压板,同时向下推动折叠装置,即可以轻易地将婴儿床折叠。(*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婴儿床。婴儿床结构最常见者是以骨架成型的固定形态,且于骨架框设的区域中置放木板形成床铺结构,而可将婴儿置放其中,给予婴儿作息空间的使用,但是,此种固定形态的婴儿床,虽然在拆卸之后可将各骨架及木板分别置放,然而,其尚必须有较大的空间才能妥善的加以容置,对于室内空间不大的小家庭来说,其仍嫌稍大及过多的空间占用,因此,目前市面上所出现的婴儿床结构,已有许多可通过折叠方式的设置,而能将婴儿床加以收折堆置,以避免过多的室内空间的占用,此为现今国内外的制造业者,对于更多空间的争取及更具实用性的婴儿床设置,所共同努力的研究重点。为提供一种可展开及收合的婴儿床结构,本创作者曾设计研究出一种”可展开、收合的婴儿床改良″(台湾专利第八三二0二七三六号),其是由上端骨架、下端骨架及直骨架所构成,上端骨架两端分别以安全扣装置及定位装置与两侧角座加以衔接,凭藉安全扣装置与定位装置,及各骨架间的枢接设计,使得婴儿床缩合后的体积缩小,而能提供一更具实用性的结构组合,只是上述婴儿床结构,虽在此一
中属创新设计,然因属初期创作,难免会有未臻完善之处,经本创作者的研究后发现仍有下列数点有待改进1.下端骨架及四个脚座的组合,使得婴儿床底端呈现悬空,而在中间处仅设有一定位座及横向的顶杆设置,对于整个婴儿床来说,依此所形成的支撑力显然不足,尤其仅在中央部份完全藉顶杆形成支撑,其安全性问题,确实令人感到顾虑。2.构件繁多、组装不易,其上端骨架的接设包括连接座、角座及安全扣装置,而下端骨架则包含定位座、翼板及四端角落的脚座,其中,每增加一种构件,即意味著制造成本的增加,以及组装上费时费事等不便的困扰。3.该婴儿床结构的展开及收合,对于各种连接构件的骨架,皆必须加以旋转及配合定位装置的扣掣,才能呈定位状态,因此在收合的操作过程中,则显得相当不便,其须先按压定位装置,再将整个骨架旋转,故须以双手配合作动,而若力量不足时,甚至必须仰赖他人的协助,才能加以收合或展开,而有展开及收合不便的缺点。故由上述可知,虽然目前婴儿床具备可展开及收合的创作功效,然而,却仍有许多有待改进之处,故为使婴儿床的使用功效能更进一步加以提升,本创作者乃再经过多次的研发,而设计出本技术婴儿床,希以本技术的改良,达到下列创作目的。本技术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端可靠于地面而更具安全性及易于展开收合的婴儿床,其组合设置的上端骨架包含角板、边杆及折叠装置,角板侧端枢接边杆,下侧接设侧杆,侧杆底端设置于下端骨架的底座上,底座侧端设有底杆,篷布设置于底座及底杆所框设的区域中而可靠合于地面,且可于婴儿放置其中时,形成较大面积与地面贴合,而能兼顾安全性的承载设置,避免婴儿床的底端篷布形成悬空,造成任何承载婴儿时的危险性,而能达到安全组合的实用功效。本技术设计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床,其组合设置是于婴儿床上侧端各角落设有角板,角板两侧概呈纵横垂直的九十度侧向延伸段,侧向延伸段与边杆一端互为枢设,边杆另端则枢接于折叠装置的侧端,角板的侧向延伸段转折处下侧固结侧杆,侧杆底端固接于底座上端,底座侧端枢设底杆,底杆另端枢接于衔接块上,且于婴儿床四周及底端车制篷布,而在底端的布幕上设有拉条,利用此一拉条、折叠装置及底座的设置,可于拉条向上受力提起时,牵动婴儿床四周的篷布,而将折叠装置两侧的边杆向下拉动,令折叠装置中的活动扣件的卡合块,可脱离与边杆前缘钩板的卡掣,而可以手握折叠装置并按压折叠装置中的压板,以及向下推动折叠装置将边杆向上旋转加以收折,而能达到易于折叠及展开使用的绝佳功效。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婴儿床,其上端骨架包含角板、边杆及折叠装置,边杆一端枢设于角板,另端枢接于折叠装置侧端,角板下侧接设侧杆,其特征在于侧杆底端设置于下端骨架的底座上,底座侧端设有底杆,底杆另端枢接于衔接块上,篷布设置于底座及底杆所框设的区域中靠合于地面。在上述的婴儿床中,底座侧端可延伸出概呈九十度的延伸段,延伸段前缘形成弧型开口,弧型开口前缘底侧设有接边,而在底座的中则设有分隔段将底座内侧分隔成两个弧形的嵌槽,底杆端缘所形成的弯曲部,可插入底座的嵌槽中,且于弧型开口侧则可以螺丝加以穿设枢接;而且,其中折叠装置可于接合板上侧两端形成缺口,边杆可枢设于缺口中,接合板中间处设有上、下两长孔,接合板下侧两端设有定位杆,接合板上设有可穿设铆钉的孔,折叠装置中设有活动扣件,其是以两个相同且互为相对的卡合块加以构成,卡合块前侧形成延伸块,该延伸块中设有向前倾斜的斜长孔,并于延伸块下侧形成底端部,底端部中设有穿孔及孔,弹簧一端可挂设于孔中,另端可挂设于接合板中所设置的定位杆处,折叠装置中设有压板,且于其中设有互为相对的孔,并向上延伸出上端部,上端部中设有相对应的孔,压板插入接合板中,铆钉可穿入接合板上侧所设置的长孔及压板上端部的孔中加以枢设,另一铆钉可穿入接合板下侧所设置的长孔及压板的孔中,及活动扣件中的两延伸块上所形成的斜长孔,而将压板及活动扣件枢设于接合板中。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优点和积极效果非常明显。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结构具有如下的优点1.结构精简,便于收展由于本技术于底端篷布上所设的拉条在受到向上拉动的拉力时,可牵引篷布将底杆向上折叠,并可将折叠装置两侧的边杆向下牵引摆动,使得边杆前缘所设置的钩板可脱离与折叠装置的活动扣件的卡掣作用,此时,只需手握持折叠装置并按压其中所设置的压板,同时向下推动折叠装置,便可以轻易地将婴身床折叠收拾,并且,反向操作可轻易地将婴儿床展开。2.更具安全性因为底座两侧所形成的延伸段,及其接设的底杆展开后,底座底端靠近地面,因此,下端骨架的缝制篷布亦靠近地面,而当婴儿置放其中时,婴儿的身体即可较为安全的接触于地面,而不会悬空。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形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折叠装置的立体外观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折叠装置的组合正面局部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折叠装置的实施例图(一)。图6是本技术折叠装置的实施例图(二)。图7是本技术的局部立体外观图。图8是本技术底座的仰视形态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底座的剖视图。图10是本技术底座折叠时的实施例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折叠收拾后的侧视形态示意图。首先,请配合参看图1及图2所示,其分别为本技术婴儿床1设置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及正面形态示意图,该婴儿床1上端骨架各角落设置角板11,角板11两侧概呈纵横垂直的九十度侧向延伸段,侧向延伸段与边杆10一端互为枢设,边杆10另端则枢接于折叠装置30的侧端,角板11的侧向延伸段转折处下侧固结侧杆12,侧杆12底端固接于底座50上端,而下端骨架的底座50侧端则枢设底杆13,底杆13另端枢接于衔接块60上。整个骨架的搭设组合,可于其上缝制篷布20,而在婴儿床1四周及底端形成布幕,并于底端的布幕上设有拉条21,拉条21受力向上提起时,可牵动四周的布幕,使其对于下侧底杆13及上侧的边杆10形成一种牵引的拉力。配合参看图3所示,其中,折叠装置30的接合板31上侧两端形成缺口311,边杆10端缘可以铆钉32枢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床,其上端骨架包含角板、边杆及折叠装置,边杆一端枢设于角板,另端枢接于折叠装置侧端,角板下侧接设侧杆,其特征在于:侧杆底端设置于下端骨架的底座上,底座侧端设有底杆,底杆另端枢接于衔接块上,篷布设置于底座及底杆所框设的区域中靠合于 地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儿床,其上端骨架包含角板、边杆及折叠装置,边杆一端枢设于角板,另端枢接于折叠装置侧端,角板下侧接设侧杆,其特征在于侧杆底端设置于下端骨架的底座上,底座侧端设有底杆,底杆另端枢接于衔接块上,篷布设置于底座及底杆所框设的区域中靠合于地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其中,底座侧端延伸出呈九十度的延伸段,延伸段前缘形成弧型开口,弧型开口前缘底侧设有接边,而在底座之中则设有分隔段将底座内侧分隔成两个弧形的嵌槽,底杆端缘所形成的弯曲部,插入底座的嵌槽中,且于弧型开口侧则以螺丝加以穿设枢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其中,折叠装置是于接合板上侧两端形成缺口,边杆枢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丽琚
申请(专利权)人:育丰台湾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VG[英属维尔京群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