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9890 阅读:3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供背负婴儿的背架,并可调整成推车或座椅使用,其在枢接座侧延伸有底杆及一护框,枢接块侧延伸有活动杆,该枢接块枢设在枢接座中,并可以枢接块中的一控制钮来控制枢接块与枢接座间的相对位置,进而控制活动杆与底杆间的张开角度,另在护框上组装有一座袋,座袋侧设有背带,而可依使用者的需求来调整背架的活动杆与座杆张开状态,以提供不同的功效。(*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供使用者背负婴儿的背架。婴儿在带出门时,因为婴儿尚不会行走,又不会照顾自己,故而必须由成人加以抱持或背负,对成人而言即造成一项相当大的负担,为了减轻成人携带婴儿出门的困扰,乃发展出了各种型式的婴儿车,而可让婴儿乘座在婴儿车中让成人推行前进,如此即无需由成人来负担婴儿的重量,以减轻成人体力上的负担,但婴儿车对稍大的幼儿来说可能较为适用,对较幼小的婴儿而言则因离开了成人的怀抱而会失去安全感并哭闹不休,为了解决此一困扰,又有厂商发展出了可让成人方便背负婴儿的背架,此类背架即可让成人方便的将婴儿背负在背上行进,在使用上相当方便。但由现有的此类背架来看,其结构设计均不够周全,有些背架仅能够提供单纯的背负功效,当成人需要休息时,有的背架设计让使用者无法取下,故而成人仍必须将背架背在背上而坐下休息,徒然增加使用者体力的消耗,又在些背架在取下后无法提供站立功能,成人只能将婴儿由背架中抱出而抱在怀中,更无法达到休息的目的,显然该类背架在结构设计上均未臻完善而有加以改良的必要。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背架,可将活动杆与底杆贴合供作背架、或将活动杆与底杆略为张开而作为座椅,亦或是将活动杆与底杆调整至接近直线位置,而可配合滚轮作为推车使用。而且可依需要将护框加以收折贴靠在底杆侧,而可方便的将背架加以携行或收藏。在运销、仓储、包装或收藏时,可将该滚轮由底杆下端卸下以缩减体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背架,其是由枢接座、底杆、活动杆、护框及座袋所构成,其特征在于枢接座下缘延伸出有底杆,在侧面以一具控制钮的枢接块枢设组装有一活动杆,又在枢接座一边缘处设置有一护框,在该护框上组装有一供婴儿乘坐的座袋,并在座袋缘设有供使用者背负的背带,在枢接座中该枢接块是以一枢轴枢设于容置室中,容置室周围设置有多个定位槽,在枢接块中设有一可与枢接座中的定位槽相卡合的控制钮,该控制钮是组装在枢接块的滑槽中,又在枢接块一侧延伸出一活动杆,控制钮上设有一弹簧室,在该弹簧室中容置有一复位弹簧,又在该弹簧室侧设有一长形轴孔。前述的背架,其特征在于在枢接座边缘处以枢接件枢设有护框,在护框的下缘枢设有一卡合钮,同时在枢接座侧设有一供该卡合钮卡合的卡合槽。前述的背架,其特征在于背架护框侧枢设的卡合钮是以一枢销枢设在护框靠枢接座位置,在该卡合钮上设有一主卡块及一侧卡块,在卡合钮上设有一长槽,在护框上的一挡销位于该长槽中,同时在该挡销与长槽的内侧壁间组装有一推顶弹簧。前述的背架,其特征在于在底杆的下端固设有一组装座,可在该组装座上组装有一滚轮。前述的背架,其特征在于在该组装座侧边设有一滑块,在该滑块上缘为一凸出的挡止边,又在组装座相对于滑块下缘位置设有一凸出的下卡勾,在滚轮上配合轮轴枢设有一轮圈盖,在该轮圈盖侧设有一体的结合座,在该结合座一侧上方设有一与组装座滑块相配合的滑槽,又在结合座的该滑槽下方设有一延伸出的拨片,在该拨片侧凸出一与下卡勾相配合的上卡勾。前述的背架,其特征在于在滚轮侧面近轮轴处设有多片幅射状的挡肋,又在轮圈盖上以枢接柱枢设有一刹车片,在该刹车片上端为一穿出轮圈盖的控制板,刹车片下端则设有一与滚轮挡肋相配合的挡块。前述的背架,其特征在于在刹车片贴靠在轮圈盖的侧面上设有一凸点,在轮圈盖与凸点相配合的位置设置凹孔。本技术的设计优点在于藉由枢接座10、枢接块32与控制钮34的配合,可以提供活动杆30与底杆20间的相对角度调整,而可让本技术作为背架、推车或座椅使用,相当方便而实用,又配合卡合钮42的设置,可让护框40拥有收折的功效,以利于携行或收藏,至于滚轮50的刹车片544设置,更可让本技术在作为推车或座椅使用时拥有更佳的操作方便性与安全性,同时其滚轮50的可拆卸结构,更可在收藏时缩减整体体积,其确为一相当优异的设计。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背架实施状态侧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背架活动杆展开呈推车时的使用状态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背架枢接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活动杆是位在与底杆相对而呈推车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背架活动杆展开呈推车使用状态的架体侧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背架枢接座的剖面动作示意图,其中控制钮被压入枢接块中且活动杆开始收合时的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背架枢接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控制钮卡入枢接座另一定位槽中,使活动杆与底杆张开一角度,以呈座椅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提出的背架呈座椅使用状态的架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提出的背架枢接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控制钮卡入枢接座一浅定位槽中,使活动杆贴合于底杆侧,而呈背架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提出的背架护框侧枢设的卡合钮结构配置仰视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提出的背架护框侧枢设的卡合钮操作动作仰视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提出的背架在收合状态的架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提出的背架底杆下端的滚轮结构配置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提出的背架底杆下端的滚轮分解示意图。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技术提出的背架实施状态侧视示意图,其中可以见到在枢接座10下缘延伸出有底杆20,在侧面以一具控制钮34的枢接块32枢设组装有一活动杆30,又在枢接座10一边缘处枢接有一护框40,在该护框40上组装有一供婴儿乘坐的座袋400,并在座袋400边缘设有供使用者背负的背带402,在该座袋400的上缘设有一供婴儿头部贴靠的靠垫404(有关座袋400的结构属于习知的设计,故在此不多加赘述,同时在图2以后的附图中为便于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故均将座袋400加以省略),另在底杆20的下端固设有一组装座22,而可在底杆20下端组装滚轮50。于图2中所示的,是本技术提出的背架活动杆30展开呈推车时的使用状态侧视示意图,以此图中所示的状态与图1中相较,可以得知在本技术中的活动杆30能够在枢接座10处作枢转调整,当使用者背负婴儿而感到疲惫时,或是当路面状况允许时,即可将本技术背架由背上卸下,并将活动杆30展开,将图1中的背架调整成图2中的推车,而能够利用底杆20下端的滚轮50推行,让使用者更轻松且省力。再由图3来看,其是本技术提出的背架枢接座1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活动杆30是位在与底杆20相对而呈推车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其中可以见到在枢接座10内部设有一可供枢接块32纳入的容置室12,在该容置室12周围适当位置分别设置有二定位槽122、124及一浅定位槽126,又在枢接座10的容置室12侧设有一供底杆20穿入的结合套14,而可以固定件142将底杆20稳固的结合在枢接座10结合套14中;在枢接座10边缘处以枢接件144枢设有护框40,在图中所示护框40的下缘枢设有一卡合钮42,同时在枢接座10侧设有一供该卡合钮42卡合的卡合槽16,藉此可以将护框40卡合在枢接座10中的定位;枢接块32组装于枢接座10的容置室12中定位后,是以一枢轴140加以枢设,在枢接块32一侧延伸出一体的活动杆30,在枢接块32中设有一滑槽322,控制钮34则组装在该滑槽322中,在该控制钮34上设有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架,其是由枢接座、底杆、活动杆、护框及座袋所构成,其特征在于:枢接座下缘延伸出有底杆,在侧面以一具控制钮的枢接块枢设组装有一活动杆,又在枢接座一边缘处设置有一护框,在该护框上组装有一座袋,并在座袋缘设有背带,在枢接座中该枢接块 是以一枢轴枢设于容置室中,容置室周围设置有多个定位槽,在枢接块中设有一与枢接座中的定位槽相卡合的控制钮,该控制钮是组装在枢接块的滑槽中,又在枢接块一侧延伸出一活动杆,控制钮上设有一弹簧室,在该弹簧室中容置有一复位弹簧,又在该弹簧室侧 设有一长形轴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丽琚
申请(专利权)人:育丰台湾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VG[英属维尔京群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