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婴儿背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189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婴儿背架,包括婴儿坐包(1),连接于婴儿坐包(1)上的两条背带(2),所述的婴儿坐包(1)类似于小裤衩状,其顶端的两侧以及前方有连接成一体的对折块(13),该对折块(13)对折后其底边缝在婴儿坐包(1)上,形成有两个隧道口(14)的隧道(15),在此隧道(15)中、婴儿坐包(1)的前方装有弯成U形的护栏(4),护栏的两端对称驳接有S形的前支脚(5),在两前支脚(5)的底端架接有连接板(9),腰带(10)的中段固定在连接板(9)上;两后支脚(7)的底部由连接杆(8)连接固定,其顶部分别驳接有短杆(6),该短杆(6)的另一端铰接于连接件(12)的下端,该连接件(12)上端分别与对应的前支脚(5)的中段铆接;所述的两条背带(2)各有一头分别对称固定于婴儿坐包(1)的两侧。(*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婴儿背架。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背负婴儿的用品有婴儿背带、婴儿背包,婴儿背带由四方的布料构成的带体以及背带组成,可方便背负婴儿,但是背负者累了或婴儿睡着了,却不方便放下休息,尤其在旅行中;婴儿背包由婴儿坐包以及背带组成,也可方便背负婴儿,但是背负者累了或婴儿睡着了,也不方便放下休息,尤其是在旅行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上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即可方便背负婴儿又可方便放下婴儿,让背负者方便休息的多功能婴儿背架。本技术包括婴儿坐包,连接于婴儿坐包上的两条背带,所述的婴儿坐包类似于小裤衩状,其顶端的两侧以及前方有连接成一体的对折块,该对折块对折后其底边缝在婴儿坐包上,形成有两个隧道口的隧道,在此隧道中、婴儿坐包的前方装有弯成U形的护栏,护栏的两端对称驳接有S形的前支脚,在两前支脚的底端架接有连接板,腰带的中段固定在连接板上;两后支脚的底部由连接杆连接固定,其顶部分别驳接有短杆,该短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连接件的下端,该连接件上端分别与对应的前支脚的中段铆接;所述的两条背带各有一头分别对称固定于婴儿坐包的两侧,腰带与两前支脚交接处均设有一连接背带用的背带对接带。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有与前支脚相适配的凹槽,其两侧壁设有贯通该凹槽的通孔,凹槽相邻处还设有与通孔的孔径一样、方向一致、留有顶壁的凹陷,其两侧壁还设有贯通该凹陷的通孔;在凹槽与凹陷的中心线上有垂直于凹陷且与其连通的凹位,该凹位与前支脚相适配,凹陷与凹位之间的两侧壁上有凸起,相对两凸起之间的间距比前支脚的直径略细。所述的婴儿坐包后面的顶端设有往外斜伸出的、与婴儿背部相适配的背靠,其中段两侧分别对称设有一小背带,两条小背带交叉后固定于婴儿坐包内的下方,各小背带上还设有配合扣,通过调节其上的子配合扣可调节小背带的松紧。所述的婴儿坐包的裤裆处还设有由布条弯折而成的脚踏包。在两前支脚之间、连接件的上方设有杂物包,其两侧边均由两根绑带固定于对应的前支脚上。所述的连接板为呈弧形的塑料槽件,其两端均设有与前支脚略过盈配合的孔套,各孔套后侧还设有两个固定皮带用的凸柱,所述的皮带上设有两个与凸柱相配的孔位,皮带的一头绕过装有前支脚的孔套缝接于腰带上。所述的两条背带的另一头均设有由双环扣组成的背带松紧装置,与背带斜相对的背带对接带通过双环扣。与背带相配套的腰带上装有可调节绑扎松紧的配合扣,配合扣的母扣装于腰带的一端,子扣装于小腰带的一头,其另一头固定于腰带的另一端上。本技术由于设有支撑婴儿坐包的前、后支脚,且后支脚可开、可合,因而既方便背负婴儿,也方便放下婴儿让背负者休息,减轻育婴者的繁重负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连接件的主视—剖视放大图;图4为图3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4中所示的多功能婴儿背架包括婴儿坐包1,连接于婴儿坐包1上的两条背带2,所述的婴儿坐包1类似于小裤衩状,其顶端的两侧以及前方有连接成一体的对折块13,该对折块13对折后其底边缝在婴儿坐包1上,形成有两个隧道口14的隧道15,在此隧道15中、婴儿坐包的前方装有由铝管弯成U形的护栏4,由铝管冲压成S形的两前支脚5,其顶端尽头处被冲压成略细,略间隙配合分别对称装于护栏4的两管孔中,驳接处也可用铆钉加固;在两前支脚5的底端架接有固定用的连接板9,所述的连接板9为呈弧形的塑料槽件,其两端均设有与前支脚5略过盈配合的孔套35,各孔套后侧还设有两个固定皮带37用的凸柱36,所述的皮带上均设有两个与凸柱36相配的孔位38,皮带的一头绕过装有前支脚5的孔套35缝接于腰带10上,腰带10由此而被固定。两后支脚7的底部由连接杆8连接固定,两后支脚7与连杆8由连成一体的铝管冲压而成,两后支脚7的顶端部均被冲压成略细,略间隙配合装于由相同型号的铝管截成的短杆6的管孔中,驳接处可用铆钉固定,所述短杆6的另一端铰接于连接件12的下端的凹陷22中,铆钉通过通孔25连接固定;该连接件12上端的凹槽20分别与对应的前支脚5的中段驳接,通过通孔21铆接固定;背负婴儿要合起后支脚7时,两后支脚7均置于相应凹陷22中,放置婴儿要打开后支脚7时,稍用力便可使其克服设于两侧壁上的凸起24的阻力,而置位于凹位23中。所述的两条背带2各有一头分别对称缝接于婴儿坐包1的两侧,腰带10与两前支脚5交接处均设有一连接背带用的背带对接带16;所述的两条背带2的另一头均设有由双环扣26组成的背带松紧装置,与背带2斜相对的背带对接带16通过双环扣26固定连接,背负者通过调节双环扣26能调节其绑扎的松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婴儿坐包1后面的顶端还可设有往外斜伸出的、与婴儿背部相适配的背靠3,其中段两侧分别对设有一小背带18,所述的两条小背带18交叉后固定于婴儿坐包1内的下方,各小背带上还设有配合扣19,通过调节其上的子配合扣19a可调节小背带18的松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婴儿坐包1的裤裆30处还缝接有由布条弯折而成的脚踏包1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在两前支脚5之间、连接件12的上方设有杂物包32,其两侧边均由两根绑带31固定于对应的前支脚5上可放便携带奶瓶之类的杂物。与背带2相配套的腰带10上装有可调节绑扎松紧的配合扣10,配合扣的母扣10b装于腰带10的一端,子扣10a装于小腰带11的一头,其另一头固定于腰带10的另一端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简便实施方式,所述的腰带10可仅为一条布带,其两头可通过相互连接在一起打活结固定;所述的背带2、与其相连接的背带对接带16均也可仅为一条布带,它们之间也可通过打活结来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婴儿背架,包括婴儿坐包(1),连接于婴儿坐包(1)上的两条背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婴儿坐包(1)类似于小裤衩状,其顶端的两侧以及前方有连接成一体的对折块(13),该对折块(13)对折后其底边缝在婴儿坐包(1)上,形成有两个隧道口(14)的隧道(15),在此隧道(15)中、婴儿坐包(1)的前方装有弯成U形的护栏(4),护栏的两端对称驳接有S形的前支脚(5),在两前支脚(5)的底端架接有连接板(9),腰带(10)的中段固定在连接板(9)上;两后支脚(7)的底部由连接杆(8)连接固定,其顶部分别驳接有短杆(6),该短杆(6)的另一端铰接于连接件(12)的下端,该连接件(12)上端分别与对应的前支脚(5)的中段铆接;所述的两条背带(2)各有一头分别对称固定于婴儿坐包(1)的两侧,腰带(10)与两前支脚(5)交接处均设有一连接背带用的背带对接带(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婴儿背架,包括婴儿坐包(1),连接于婴儿坐包(1)上的两条背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婴儿坐包(1)类似于小裤衩状,其顶端的两侧以及前方有连接成一体的对折块(13),该对折块(13)对折后其底边缝在婴儿坐包(1)上,形成有两个隧道口(14)的隧道(15),在此隧道(15)中、婴儿坐包(1)的前方装有弯成U形的护栏(4),护栏的两端对称驳接有S形的前支脚(5),在两前支脚(5)的底端架接有连接板(9),腰带(10)的中段固定在连接板(9)上;两后支脚(7)的底部由连接杆(8)连接固定,其顶部分别驳接有短杆(6),该短杆(6)的另一端铰接于连接件(12)的下端,该连接件(12)上端分别与对应的前支脚(5)的中段铆接;所述的两条背带(2)各有一头分别对称固定于婴儿坐包(1)的两侧,腰带(10)与两前支脚(5)交接处均设有一连接背带用的背带对接带(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婴儿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2)的一端设有与前支脚(5)相适配的凹槽(20),其两侧壁设有贯通该凹槽的通孔(21),凹槽(20)相邻处还设有与通孔(21)的孔径一样、方向一致、留有顶壁的凹陷(22),其两侧壁还设有贯通该凹陷的通孔(25);在凹槽(20)与凹陷(22)的中心线上有垂直于凹陷(22)且与其连通的凹位(23),该凹位(23)与前支脚(5)相适配,凹陷(22)与凹位(23)之间的两侧壁上有凸起(24),相对两凸起(24)之间的间距比前支脚(5)的直径略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婴儿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德信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蓬江区振达金属家电厂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