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外墙与现浇结构的连接节点的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7139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装配式领域,具体公开一种预制外墙与现浇结构的连接节点的防水结构,包括预制外墙、防水板、用于预制预制外墙时防止防水板跑位的第一防护件;构建预制外墙的钢骨架时,第一防护件固定在钢骨架内,防水板的一端卡设在第一防护件内;浇筑预制外墙的墙体时,防水板的一端埋设在墙体内;预制外墙与现浇构件连接的一端的端部设置有一凹槽,防水板的另一端从凹槽的槽底延伸出预制外墙外,浇筑现浇构件时现浇构件延伸至凹槽内且包围防水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凹槽,防水板通过凹槽埋设在预制外墙与现浇构件内,进而克服防水板外漏而老化的技术问题,且第一防护件防止预制预制外墙时防水板跑位。制预制外墙时防水板跑位。制预制外墙时防水板跑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外墙与现浇结构的连接节点的防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装配式领域,特别涉及预制外墙与现浇结构的连接节点的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装配式建筑成为我国建筑产业转型的突破点,是建筑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但预制装配式建筑,并非整个工程施工全部实现装配化,在一些柱梁交接节点处,依然使用我们传统的现浇工艺,因此出现预制墙板与现浇构件连接的情况,而在预制外墙与现浇构件的连接节点处的防水尤其重要;如图1所示,现有防水的常规做法是在预制外墙2 与现浇构件1之间的冷缝处黏贴防水条板3,该设置的防水板3由于在外侧容易老化使得更换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预制外墙与现浇结构的连接节点的防水结构,该防水结构能有效防止防水板老化,避免频繁更换防水板,同时还防止在浇筑预制外墙的混凝土时防水条跑位。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预制外墙与现浇结构的连接节点的防水结构,包括预制外墙、防水板、用于预制所述预制外墙时防止所述防水板跑位的第一防护件;构建所述预制外墙的钢骨架时,所述第一防护件固定在所述钢骨架内,所述防水板的一端卡设在所述第一防护件内;浇筑所述预制外墙的墙体时,所述防水板的一端埋设在所述墙体内;所述预制外墙与现浇构件连接的一端的端部设置有一凹槽,所述防水板的另一端从所述凹槽的槽底延伸出所述预制外墙外,浇筑所述现浇构件时所述现浇构件延伸至所述凹槽内且包围所述防水板。
[000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防护件包括第一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的两相对的边缘向所述现浇构件的方向弯折设置,嵌设在所述预制外墙内的所述防水板的一端卡设在所述第一防护板的两弯折的边缘之间。
[000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防护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预制外墙内且与所述预制外墙的横向钢筋相互平行的第一构造筋,所述第一防护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构造筋上。
[000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防护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预制外墙内且与所述第一构造筋相互垂直固定的第二构造筋。
[0009]作为优选,还包括两填充件,预制所述预制外墙时,两所述填充件填充在所述凹槽内且分别位于所述防水板的两侧。
[0010]作为优选,所述填充件为方木。
[0011]作为优选,还包括设置在两填充件之间的第二防护板,预制所述预制外墙时,所述第二防护板的两相对的边缘向所述预制外墙方向弯折设置,所述防水板嵌设在所述现浇构件内的一端卡设在所述第二防护板的两弯折边缘之间。
[001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为槽钢。
[0013]作为优选,所述防水板为橡胶防水板。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技术通过在预制外墙与现浇构件连接的一端的端部设置有一凹槽,防水板的一端从所述凹槽的槽底预先嵌设在预制外墙内,使得在浇筑现浇构件时,现浇构件填充凹槽,防水板被埋设在预制外墙与现浇构件内,进而克服防水板外漏而老化的技术问题,以及避免须更换防水板的技术问题;同时,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防护件,防止浇筑预制外墙时防水板跑位,进而保证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0016]现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7]图1是现有技术中防水条的安装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与预制外墙、现浇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防水板与第一防护件在预制外墙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的第一防护件的结构放大图;
[0021]图5是浇筑预制外墙时本技术的填充件、第二防护板、模板的安装示意图;
[0022]图6是技术的第一防护板模板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技术的第二防护板模板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
[0025]1、现浇构件,2、预制外墙,3、防水板,4、凹槽,5、第一防护板,6、第一构造筋,7、第二构造筋,8、填充件,9、第二防护板,10、横向钢筋,11、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7]如图2~7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预制外墙2与现浇结构的连接节点的防水结构,包括预制外墙2、防水板3、用于预制所述预制外墙2时防止所述防水板3跑位的第一防护件;构建所述预制外墙2的钢骨架时,所述第一防护件固定在所述钢骨架内,所述防水板3的一端卡设在所述第一防护件内;
[0028]浇筑所述预制外墙2的墙体时,所述防水板3的一端埋设在所述墙体内;
[0029]所述预制外墙2与现浇构件1连接的一端的端部设置有一凹槽4,所述防水板3的另一端从所述凹槽4的槽底延伸出所述预制外墙2外,浇筑所述现浇构件1时所述现浇构件1延伸至所述凹槽4内且包围所述防水板3。
[0030]本实施例通过在预制外墙2的与现浇构件1连接的一端的端部设置有一凹槽4,防水板3 的一端从所述凹槽4的槽底预先嵌设在预制外墙2内,使得在浇筑现浇构件1时,现浇构件 1填充凹槽4,防水板3被埋设在预制外墙2与现浇构件1内,进而克服防水板3外漏而老化的技术问题,以及避免须更换防水板3的技术问题;同时,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防护件,防止浇筑预制外墙2时防水板3跑位,进而保证防水效果。
[0031]如图3、4、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件包括第一防护板5,所述第一防护
板5的两相对的边缘向所述现浇构件1的方向弯折设置,嵌设在所述预制外墙2内的所述防水板3的一端卡设在所述第一防护板5的两弯折的边缘之间。
[0032]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预制外墙2内且与所述预制外墙2的横向钢筋10相互平行的第一构造筋6,所述第一防护板5固定在所述第一构造筋6上;所述第一防护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预制外墙2内且与所述第一构造筋6相互垂直固定的第二构造筋7。
[0033]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两填充件8,预制所述预制外墙2时,两所述填充件8填充在所述凹槽4内且分别位于所述防水板3的两侧;所述填充件8为方木。
[0034]如图5、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两填充件8之间的第二防护板9,预制所述预制外墙2时,所述第二防护板9的两相对的边缘向所述预制外墙2方向弯折设置,所述防水板3嵌设在所述现浇构件1内的一端卡设在所述第二防护板9的两弯折边缘之间。
[0035]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防护板5、第一构造筋6、第二构造筋7、填充件8、第二防护板 9,在浇筑预制外墙2时,将第一构造筋6、第二构造筋7与预制外墙2的底筋、面筋绑扎固定,然后将第一防护板5与第一构造筋6、第二构造筋7焊接固定,然后顺次将防水板3、第二防护板9、填充件8安置至相应的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外墙与现浇结构的连接节点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外墙、防水板、用于预制所述预制外墙时防止所述防水板跑位的第一防护件;构建所述预制外墙的钢骨架时,所述第一防护件固定在所述钢骨架内,所述防水板的一端卡设在所述第一防护件内;浇筑所述预制外墙的墙体时,所述防水板的一端埋设在所述墙体内;所述预制外墙与现浇构件连接的一端的端部设置有一凹槽,所述防水板的另一端从所述凹槽的槽底延伸出所述预制外墙外,浇筑所述现浇构件时所述现浇构件延伸至所述凹槽内且包围所述防水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外墙与现浇结构的连接节点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件包括第一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的两相对的边缘向所述现浇构件的方向弯折设置,嵌设在所述预制外墙内的所述防水板的一端卡设在所述第一防护板的两弯折的边缘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外墙与现浇结构的连接节点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预制外墙内且与所述预制外墙的横向钢筋相互平行的第一构造筋,所述第一防护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构造筋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景杨龙永焯谭振烽王志强何娟娟黎浩然陈伯科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房屋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