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库油罐换底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37111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洞库油罐换底施工方法,包括油罐通风以及清洗、开设临时进料口、在临时通道内安装运输平台、对油罐进行顶升、对油罐罐底进行切割、更换沥青砂垫层、输送新的砂垫层材料、输送沥青砂、进行罐底对中操作、在洞库外对罐底进行排版加工、使用运输平台将中间板、侧板以及弓形板输送至油罐内,将中间板、侧板以及弓形板焊接为一体形成新罐底,并将新罐底和油罐侧壁焊接在一起,完成油罐的换底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输送效率,保证了沥青砂垫层施工的温度要求,使底板板材能够做的较大,大大缩减底板焊缝的长度,提高施工效率、较少焊接时的变形。接时的变形。接时的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洞库油罐换底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罐体换底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洞库油罐换底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传统的洞库油罐换底施工中,由于洞库油罐大多位于大山深处,交通不便,油罐位于洞库的罐室内,而山体上设有巷道通往罐室,且进入罐室需要经过多道防爆密闭门,巷道一般宽度只有2m,高度2.5m且巷道地面输油管道、检查井、防爆密闭门较多,设备和材料只能通过人工搬运才能到达现场。
[0003]需要将板材分割输送至罐室内,而且在换底排版时,由于山体通道空间狭窄,只能在洞库外将钢板加工为较小规格的钢板,然后人工抬运钢板到罐室组装焊接,造成运输效率慢,且焊接量比较大,进一步造成变形难控制。洞库内空间狭窄,光线昏暗,罐体找正困难。同时,由于焊接量大、焊接时间长,所以产生的烟气比较多,导致安全隐患大。传统洞库油罐施工具有材料运输困难、安全隐患多、施工难度大、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洞库油罐换底施工方法,以解决传统洞库油罐施工方法中材料运输困难、安全隐患多、施工难度大、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洞库油罐换底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油罐通风以及清洗,将油罐内余料清空,然后清除罐内底油污水,再采用机械和自然通风或强制排风方式,确保洞库与油罐内的油气浓度在爆炸下限的4%以下。
[0006]b.开设临时进料口,对罐室入口防爆墙进行拆除打通罐底施工的临时通道。
[0007]c.在临时通道内安装运输平台,运输平台包括底座板,在底座板上设有轨道,在底座板上安装有滑台,在滑台下表面安装有若干滚柱,滚柱位于轨道内。
[0008]d.对油罐进行顶升,先在油罐内壁上安装加强圈,并在管壁上安装顶升牛腿,使用千斤顶将油罐顶升。
[0009]e.对油罐罐底进行切割,将其切割为小块并使用运输平台输送至洞库外。
[0010]f.更换沥青砂垫层,将原罐底沥青砂垫层进行破除,并将沥青砂块通过运输平台输送至洞库外集中处理。
[0011]g.通过运输平台向油罐内输送新的砂垫层材料,铺设好新的砂垫层后进行找平夯实。
[0012]h.在洞库外进行沥青砂的拌和,在临时通道中使用运输平台输送沥青砂,运输过程中对沥青砂进行保温措施,将沥青砂分层均匀铺在砂垫层上,并进行摊平压实。
[0013]i.进行罐底对中操作,在沥青砂垫层表面进行放线,在罐底圆周方向上均匀布置若干对立柱,在每一对立柱之间连接有平衡绳,在立柱和油罐侧壁之间连接有手拉葫芦,在立柱的受力反方向设置有斜拉支撑。
[0014]j.通过各个手拉葫芦对油罐进行调整,使其和放线位置对正,对正后将油罐缓慢
放下。
[0015]k.在洞库外对罐底进行排版加工,新罐底包括中间板、侧板以及弓形板,其中中间板为长条矩形板,若干宽度一致的侧板位于中间板的两侧并和中间板组成等边六边形,弓形板位于等边六边形的外周组成一个圆形,中间板、侧板以及弓形板的数量和尺寸采取BIM排版下料。
[0016]l.使用运输平台将中间板、侧板以及弓形板输送至油罐内,将中间板、侧板以及弓形板焊接为一体形成新罐底,并将新罐底和油罐侧壁焊接在一起,完成油罐的换底施工。
[0017]在步骤a中,需要将罐顶人孔打开,通过罐顶的人孔进行通风以及罐内底油污水的输出。
[0018]在进行切割或焊接时,首先清理罐体被切割或焊接位置的油污及周围的可燃气体,清理干净后进行油气测试,测试合格后进行切割或焊接,切割或焊接施工全过程要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并且不间断检测罐内的油气情况。
[0019]拌好的沥青砂,在不低于140℃温度下分层均匀铺在砂垫层上,虚铺系数为1.3,用平板振动器压实并用热烙铁摊平、或用预热的铁碾子滚压密实,压实后的沥青砂温度不得小于60℃,上下两层沥青砂的接缝处,应涂一道热沥青,以利于先后两层沥青砂的结合。
[0020]在步骤k中,中间板、侧板以及弓形板都有相同宽度的钢板切割而成。
[0021]本专利技术为了能够便于施工,对罐室入口防爆墙进行拆除,使洞库原有通道和罐底连通形成临时通道,在临时通道内设置运输平台,运输平台能够便于物料的快速运输。尤其是拌和的沥青砂,沥青砂只能在洞库外进行拌和,而从洞库外到油罐位置距离较远,高温的沥青砂很容易冷却,通过运输平台,能够快速的将沥青砂输送至油罐位置,保证沥青砂的温度符合要求。并且通过运输平台相对于传统的人工运输能够输送更重更大的钢板,所以在底板排版时能够将中间板、侧板以及弓形板的尺寸在保证能够通过临时通道的前提下设计的足够大,这样中间板、侧板以及弓形板的数量就会变少,提高输送效率,同时能够大大缩减底板焊缝的长度,提高施工效率、较少变形。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油罐底板排版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运输平台的结构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油罐的对中示意图。
[0025]图4是图3的俯视图。
[0026]图中:1、弓形板;2、中间板;3、侧板;4、侧壁;5、立柱;6、平衡绳;7、斜拉支撑;8、手拉葫芦;9、底座板;10、轨道;11、滑台;12、滚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a.油罐通风以及清洗,将油罐内余料清空,然后清除罐内底油污水,再采用机械和自然通风或强制排风方式,确保洞库与油罐内的油气浓度在爆炸下限的4%以下。
[0028]b.开设临时进料口,对罐室入口防爆墙进行拆除打通罐底施工的临时通道。
[0029]c.在临时通道内安装运输平台,运输平台包括底座板9,在底座板9上设有轨道10,
在底座板9上安装有滑台11,在滑台11下表面安装有若干滚柱12,滚柱12位于轨道10内。
[0030]d.对油罐进行顶升,先在油罐内壁上安装加强圈,并在管壁上安装顶升牛腿,使用千斤顶将油罐顶升。
[0031]e.对油罐罐底进行切割,将其切割为小块并使用运输平台输送至洞库外。
[0032]f.更换沥青砂垫层,将原罐底沥青砂垫层进行破除,并将沥青砂块通过运输平台输送至洞库外集中处理。
[0033]g.通过运输平台向油罐内输送新的砂垫层材料,铺设好新的砂垫层后进行找平夯实。
[0034]h.在洞库外进行沥青砂的拌和,在临时通道中使用运输平台输送沥青砂,运输过程中对沥青砂进行保温措施,将沥青砂分层均匀铺在砂垫层上,并进行摊平压实。
[0035]i.进行罐底对中操作,在沥青砂垫层表面进行放线,在罐底圆周方向上均匀布置若干对立柱5,在每一对立柱5之间连接有平衡绳6,在立柱5和油罐侧壁4之间连接有手拉葫芦8,在立柱5的受力反方向设置有斜拉支撑7。
[0036]j.通过各个手拉葫芦8对油罐进行调整,使其和放线位置对正,对正后将油罐缓慢放下。
[0037]k.在洞库外对罐底进行排版加工,新罐底包括中间板2、侧板3以及弓形板1,其中中间板2为长条矩形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洞库油罐换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油罐通风以及清洗,将油罐内余料清空,然后清除罐内底油污水,再采用机械和自然通风或强制排风方式,确保洞库与油罐内的油气浓度在爆炸下限的4%以下;b.开设临时进料口,对罐室入口防爆墙进行拆除打通罐底施工的临时通道;c.在临时通道内安装运输平台,运输平台包括底座板,在底座板上设有轨道,在底座板上安装有滑台,在滑台下表面安装有若干滚柱,滚柱位于轨道内;d.对油罐进行顶升,先在油罐内壁上安装加强圈,并在管壁上安装顶升牛腿,使用千斤顶将油罐顶升;e.对油罐罐底进行切割,将其切割为小块并使用运输平台输送至洞库外;f.更换沥青砂垫层,将原罐底沥青砂垫层进行破除,并将沥青砂块通过运输平台输送至洞库外集中处理;g.通过运输平台向油罐内输送新的砂垫层材料,铺设好新的砂垫层后进行找平夯实;h.在洞库外进行沥青砂的拌和,在临时通道中使用运输平台输送沥青砂,运输过程中对沥青砂进行保温措施,将沥青砂分层均匀铺在砂垫层上,并进行摊平压实;i.进行罐底对中操作,在沥青砂垫层表面进行放线,在罐底圆周方向上均匀布置若干对立柱,在每一对立柱之间连接有平衡绳,在立柱和油罐侧壁之间连接有手拉葫芦,在立柱的受力反方向设置有斜拉支撑;j.通过各个手拉葫芦对油罐进行调整,使其和放线位置对正,对正后将油罐缓慢放下;k.在洞库外对罐底进行排版加工,新罐底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华新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