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收尾螺纹紧固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7071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短收尾螺纹紧固件,包括紧固件头部(1)、光杆(2)、螺纹、扳拧槽(4),紧固件头部(1)连接有光杆(2),螺纹设置在光杆(2)的另一端,螺纹端面设置有扳拧槽(4),其特征在于:螺纹由环槽(5)、螺纹收尾段(6)、完整螺纹(3)、螺纹引导段(7)组成,完整螺纹(3)两端分别连接有螺纹收尾段(6)和螺纹引导段(7),螺纹收尾段(6)的末端设置有环槽(5),环槽(5)底部由圆弧段A(8)与V型槽相切形成,环槽(5)和螺纹收尾段(6)的底径均等于完整螺纹(3)的底径,环槽(5)与螺纹收尾段(6)通过圆弧段B(9)过渡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效果良好、优质可靠,适合螺纹可靠连接的推广使用。的推广使用。的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短收尾螺纹紧固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紧固装置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短收尾螺纹紧固件。

技术介绍

[0002]螺纹作为紧固件螺栓(钉)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螺纹引导、螺纹收尾、完整螺纹三个部分。螺纹在工作时,通过螺纹引导部分,旋转拧入螺母或机体,而螺纹收尾是不能拧入螺母或机体的,只是由制造方法产生的螺纹到光杆的过渡区。目前采用车削、磨削、滚丝机滚压螺纹方法得到的紧固件螺栓(钉)都不可避免的产生较长的螺纹收尾,无论是普通螺纹收尾HB5829-83、MJ螺纹收尾GJB52-85、统一螺纹收尾E.S.spec.27等,螺纹收尾要求≤2倍螺距,实际紧固件螺纹收尾1.5-2倍螺距,这对于螺纹装配过程十分不利,限制了螺纹的有效使用长度,影响了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的一种结构简单、效果良好、优质可靠的短收尾螺纹紧固件。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短收尾螺纹紧固件,包括紧固件头部、光杆、螺纹、扳拧槽,紧固件头部连接有光杆,螺纹设置在光杆的另一端,螺纹端面设置有扳拧槽,其中:螺纹由环槽、螺纹收尾段、完整螺纹、螺纹引导段组成,完整螺纹两端分别连接有螺纹收尾段和螺纹引导段,螺纹收尾段的末端设置有环槽,环槽底部由圆弧段A与V型槽相切形成,环槽和螺纹收尾段的底径均等于完整螺纹的底径,环槽与螺纹收尾段通过圆弧段B过渡连接,且圆弧段B的半径小于圆弧段A,圆弧段B的顶部高度小于完整螺纹(3)的顶部高度。<br/>[0005]上述短收尾螺纹紧固件,其中:扳拧槽为内凹的多边形槽体或花瓣形槽体。
[0006]上述短收尾螺纹紧固件,其中:圆弧段A的半径等于完整螺纹最大齿底半径的1.5-2倍。
[0007]上述短收尾螺纹紧固件,其中:圆弧段B的半径等于完整螺纹最大齿底半径的1-1.5倍。
[0008]上述短收尾螺纹紧固件,其中:环槽为绕光杆中心线排布的360
°
槽体。
[0009]本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的短收尾螺纹紧固件中,螺纹由环槽、螺纹收尾段、完整螺纹、螺纹引导段组成,完整螺纹两端分别连接有螺纹收尾段和螺纹引导段,装配时螺纹引导段引导螺纹旋转拧入螺母或机体;螺纹收尾段的末端设置有环槽,环槽底部由圆弧段A与V型槽相切形成,环槽和螺纹收尾段的底径均等于完整螺纹的底径,环槽与螺纹收尾段通过圆弧段B过渡连接,且圆弧段B的半径小于圆弧段A,圆弧段B的顶部高度小于完整螺纹的顶部高度,螺纹的有效使用长度直接到达环槽,使装配更加可靠;扳拧槽为内凹的多边形槽体或花瓣形槽体,可以满足不同的扳拧要求。整体而言,现有螺栓(钉)螺纹收尾要求≤2倍螺距,实际零件螺纹收尾1.5-2倍螺
距,2倍螺距位置不能拧入螺母或机体,属于无效螺纹,所以有效使用长度较短,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短收尾螺纹螺栓(钉)设计了特殊结构环槽,螺纹收尾≤1.5倍螺距,螺纹的有效使用长度直接到达环槽,大大加长了螺纹有效使用长度。总之,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效果良好、优质可靠,适合螺纹可靠连接的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主视图;图4为螺纹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标识:1、紧固件头部;2、光杆;3、完整螺纹;4、扳拧槽;5、环槽;6、螺纹收尾段;7、螺纹引导段;8、圆弧段A;9、圆弧段B。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短收尾螺纹紧固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13]参见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的短收尾螺纹紧固件,包括紧固件头部1、光杆2、螺纹、扳拧槽4,紧固件头部1连接有光杆2,螺纹设置在光杆2的另一端,螺纹端面设置有扳拧槽4,其中:螺纹由环槽5、螺纹收尾段6、完整螺纹3、螺纹引导段7组成,完整螺纹3两端分别连接有螺纹收尾段6和螺纹引导段7,螺纹收尾段6的末端设置有环槽5,环槽5底部由圆弧段A8与V型槽相切形成,环槽5和螺纹收尾段6的底径均等于完整螺纹3的底径,环槽5与螺纹收尾段6通过圆弧段B9过渡连接,且圆弧段B9的半径小于圆弧段A8,圆弧段B9的顶部高度小于完整螺纹3的顶部高度。扳拧槽4为内凹的多边形槽体或花瓣形槽体。圆弧段A8的半径等于完整螺纹3最大齿底半径的1.5-2倍。圆弧段B9的半径等于完整螺纹3最大齿底半径的1-1.5倍。环槽5为绕光杆2中心线排布的360
°
槽体。
[0014]使用时,通过螺纹引导段7引导螺纹旋转拧入螺母或机体,然后用力扳拧使内外螺纹旋合,待拧至螺纹收尾段6时,继续扳拧至环槽5,螺纹的有效使用长度直接到达环槽5,螺纹收尾≤1.5倍螺距,大大加长了螺纹有效使用长度。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效果良好、优质可靠,适合螺纹可靠连接的推广使用。
[0015]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短收尾螺纹紧固件,包括紧固件头部(1)、光杆(2)、螺纹、扳拧槽(4),紧固件头部(1)连接有光杆(2),螺纹设置在光杆(2)的另一端,螺纹端面设置有扳拧槽(4),其特征在于:螺纹由环槽(5)、螺纹收尾段(6)、完整螺纹(3)、螺纹引导段(7)组成,完整螺纹(3)两端分别连接有螺纹收尾段(6)和螺纹引导段(7),螺纹收尾段(6)的末端设置有环槽(5),环槽(5)底部由圆弧段A(8)与V型槽相切形成,环槽(5)和螺纹收尾段(6)的底径均等于完整螺纹(3)的底径,环槽(5)与螺纹收尾段(6)通过圆弧段B(9)过渡连接,且圆弧段B(9)的半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昉赵丽白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标准件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