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极断路器和具有该双极断路器的配电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7061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极断路器和具有该双极断路器的配电箱,双极断路器包括外壳体、第一极导电线路和第二极导电线路,通过第一极导电线路和第二极导电线路在外壳体内横向弯折且相互交叉,最终平行出线,使得断路器整体体积小、接线方便、布线简洁,相间绝缘性好,具有完整的断路、灭弧功能。灭弧功能。灭弧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极断路器和具有该双极断路器的配电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断路器领域,具体涉及双极断路器导电线路的走线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用在配电箱进线端中的断路器通常为二极的断路器,一极接入A相电力线路,另一极接入B相电力线路,这种断路器一般采用“上进线-下出线”或者“下进线-上出线”走线方式,并且触头系统竖直地布置在进线端和出线端之间,导致断路器体积很大,且由于配电箱的内部空间小,常常造成断路器无法安装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结构改进的双极断路器。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双极断路器,包括外壳体、第一极导电线路和第二极导电线路,所述第一极导电线路在所述外壳体内延伸布置并具有第一进线端和第一出线端,所述第二极导电线路在所述外壳体内延伸布置并具有第二进线端和第二出线端,所述第一极导电线路和第二极导电线路还分别具有第一触头系统和第二触头系统,所述第一极导电线路和第二极导电线路相互交叉,且所述第一出线端和第二出线端分别通过第一出线端子座和第二出线端子座并排间隔地外露出所述外壳体的第一侧边,定义所述第一出线端子座和第二出线端子座的延伸方向为纵向,所述第一触头系统和第二触头系统平行地横向布置在外壳体内,并大致处于所述第一出线端和第二出线端的之间的跨度范围。
[0006]其中,为方便进、出线端子的接线以及操纵操作机构,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头系统和第二触头系统分别具有第一分断运动轨迹和第二分断运动轨迹,所述第一出线端子座和第二出线端子座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分断运动轨迹和第二分断运动轨迹所处的运动平面。
[0007]其中,为使得断路器的外接线的布线更为简洁,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线端和第二进线端分别通过第一进线端子座和第二进线端子座并排间隔地外露出所述外壳体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二侧边处于与所述第一侧边相背的反侧。
[0008]其中,为方便进、出线端子的接线,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线端子座和第二出线端子座的连线与所述第二进线端子座和第一出线端子座的连线平行。
[0009]其中,基于安装考虑,同时也为了配合外壳体的大致为矩形体的形状,最充分地利用外壳体的内部空间,在一个实施例中,以所述第一出线端子座和第二出线端子座处于所述外壳体的纵向的下侧,并以所述第一出线端子座处于所述第二出线端子座横向的右侧,所述第一极导电线路自所述第一进线端至所述第一出线端大致呈“向下——向右——向下”的倒Z型弯折延伸布置,所述第二极导电线路自所述第二进线端至所述第二出线端大致呈“向下——向左——向下”的Z型弯折延伸布置。
[0010]其中,基于制造和成本考虑,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线端包括第一进线端子
座和第一导电铜排,第一极导电线路还包括第一硬连接和第一软连接,所述第一进线端子座、第一导电铜排、第一硬连接、第一软连接、第一触头系统和第一出线端依次衔接,所述第一进线端子座、第一导电铜排和第一出线端呈上下纵向布置,所述第一触头系统和第一软连接呈左右横向布置,所述第一硬连接为弯折的片体,通过其弯折结构来衔接上下纵向的所述第一导电铜排和左右横向布置的所述第一软连接,从而使所述第一极导电线路自所述第一进线端至所述第一出线端大致呈“向下——向右——向下”的倒Z型弯折延伸布置;
[0011]所述第二进线端包括第二进线端子座和第二导电铜排,第二极导电线路还包括第二硬连接和第二软连接,所述第二进线端子座、第二导电铜排、第二触头系统、第二软连接、第二硬连接和第二出线端依次衔接,所述第二进线端子座、第二导电铜排和第二出线端呈上下纵向布置,所述第二触头系统和第二软连接呈左右横向布置,所述第二硬连接为弯折的片体,通过其弯折结构来衔接左右横向布置的所述第二软连接和上下纵向布置的所述第二出线端,从而使所述第二极导电线路自所述第二进线端至所述第二出线端大致呈“向下——向左——向下”的Z型弯折延伸布置。
[0012]其中,为确保断路器具有完整的断路、灭弧功能,在一个实施例中,双极断路器还包括分别安装在第一硬连接和第二硬连接上的第一过电流脱扣器和第二过电流脱扣器。
[0013]其中,为确保断路器具有完整的断路、灭弧功能,在一个实施例中,双极断路器还包括分别涵盖第一分断运动轨迹和第二分断运动轨迹的第一灭弧室和第二灭弧室。
[0014]其中,作为一种相间绝缘性更佳的方案,在一个实施例中,以所述第一出线端子座处于所述第二出线端子座横向的右侧,所述第一进线端和第二进线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体的左侧边和右侧边。
[0015]其中,基于安装考虑,在一个实施例中,以所述第一出线端子座和第二出线端子座处于所述外壳体的纵向的下侧,所述第一极导电线路自所述第一进线端至所述第一出线端大致呈“向右——向下”的倒L型弯折延伸布置,所述第二极导电线路自所述第二进线端至所述第二出线端大致呈“向左——向下”的L型弯折延伸布置。
[0016]其中,基于制造和成本考虑,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导电线路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进线端、第一触头系统、第一软连接、第一硬连接和第一出线端,其中,第一进线端、第一触头系统、第一软连接呈左右横向布置,第一出线端呈上下纵向布置,第一硬连接为折弯的片体,通过其折弯结构来衔接横向的第一软连接和纵向的第一出线端,从而使所述第一极导电线路自所述第一进线端至所述第一出线端大致呈“向右——向下”的倒L型弯折延伸布置;
[0017]第二极导电线路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二进线端、第二硬连接、第二软连接、第二触头系统和第二出线端,其中,第二进线端、第二硬连接、第二软连接和第二触头系统呈左右横向布置,第二出线端大致呈纵向布置,从而使所述第二极导电线路自所述第二进线端至所述第二出线端大致呈“向左——向下”的L型弯折延伸布置。
[0018]双极断路器还包括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横向安装在第一触头系统或第二触头系统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触头系统或第二触头系统的分、合,第一触头系统和第二触头系统同步地联动连接。
[0019]基于上述的双极断路器,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配电箱,所述配电箱进线端配备了上述的双极断路器。
[0020]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双极断路器通过第一极导电线路和第二极导电线路之间的横向弯折、相互交叉、平行出线,使得断路器整体体积小、接线方便、布线简洁,相间绝缘性好,具有完整的断路、灭弧功能。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实施例1中双极断路器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2是实施例1中双极断路器的立体示意图(隐去上盖);
[0023]图3是实施例1中双极断路器的结构爆炸图;
[0024]图4是实施例1中第一极导电线路和第二极导电线路的示意图;
[0025]图5是实施例1中第一极导电线路和第二极导电线路的分解图;
[0026]图6是实施例1中双极断路器的电流流向的示意图(包括A相电和B相电);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极断路器,包括外壳体、第一极导电线路和第二极导电线路,所述第一极导电线路在所述外壳体内延伸布置并具有第一进线端和第一出线端,所述第二极导电线路在所述外壳体内延伸布置并具有第二进线端和第二出线端,所述第一极导电线路和第二极导电线路还分别具有第一触头系统和第二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导电线路和第二极导电线路相互交叉,且所述第一出线端和第二出线端分别通过第一出线端子座和第二出线端子座并排间隔地外露出所述外壳体的第一侧边,定义所述第一出线端子座和第二出线端子座的延伸方向为纵向,所述第一触头系统和第二触头系统平行地横向布置在外壳体内,并大致处于所述第一出线端和第二出线端的之间的跨度范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头系统和第二触头系统分别具有第一分断运动轨迹和第二分断运动轨迹,所述第一出线端子座和第二出线端子座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分断运动轨迹和第二分断运动轨迹所处的运动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线端和第二进线端分别通过第一进线端子座和第二进线端子座并排间隔地外露出所述外壳体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二侧边处于与所述第一侧边相背的反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线端子座和第二出线端子座的连线与所述第二进线端子座和第一出线端子座的连线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第一出线端子座和第二出线端子座处于所述外壳体的纵向的下侧,并以所述第一出线端子座处于所述第二出线端子座横向的右侧,所述第一极导电线路自所述第一进线端至所述第一出线端大致呈“向下——向右——向下”的倒Z型弯折延伸布置,所述第二极导电线路自所述第二进线端至所述第二出线端大致呈“向下——向左——向下”的Z型弯折延伸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线端包括第一进线端子座和第一导电铜排,第一极导电线路还包括第一硬连接和第一软连接,所述第一进线端子座、第一导电铜排、第一硬连接、第一软连接、第一触头系统和第一出线端依次衔接,所述第一进线端子座、第一导电铜排和第一出线端呈上下纵向布置,所述第一触头系统和第一软连接呈左右横向布置,所述第一硬连接为弯折的片体,通过其弯折结构来衔接上下纵向的所述第一导电铜排和左右横向布置的所述第一软连接,从而使所述第一极导电线路自所述第一进线端至所述第一出线端大致呈“向下——向右——向下”的倒Z型弯折延伸布置;所述第二进线端包括第二进线端子座和第二导电铜排,第二极导电线路还包括第二硬连接和第二软连接,所述第二进线端子座、第二导电铜排、第二触头系统、第二软连接、第二硬连接和第二出线端依次衔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星鹿庆焱韦柳军饶英丰卓江海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