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7047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曲折力的第一透镜,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具有正曲折力的第二透镜,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具有负曲折力的第三透镜,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具有曲折力的第四透镜;具有曲折力的第五透镜;具有曲折力的第六透镜;及具有负曲折力的第七透镜;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0.5<(L72p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光学成像
,具体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手机、平板电脑、无人机、计算机等电子产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各种科技产品逐渐改进并推陈出新,其中,电子产品中取像模组拍摄效果的改进创新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心之一,也成为了科技改进的一项重要内容。
[0003]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伴随着光电耦合器(CCD,Charge-coupled Device)及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影像感测器等感光元件在性能上的改进,对光学成像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使用光学成像系统拍摄出高画质感、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的图片,甚至暗光条件下能否拍摄出画质清晰的图片成为现代人选择何种电子产品的关键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出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
[0006]具有正曲折力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0007]具有正曲折力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0008]具有负曲折力的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0009]具有曲折力的第四透镜;r/>[0010]具有曲折力的第五透镜;
[0011]具有曲折力的第六透镜;及
[0012]具有负曲折力的第七透镜;
[0013]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0014]0.5<(L72p1-L72p2)/L72c;
[0015]其中,L72c表示中心光束经过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时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大有效口径,所述中心光束为入射至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中心的光束;
[0016]L72p1表示边缘光束与所述第七透镜像侧面的交点距光轴的最大垂直距离,L72p2表示边缘光束与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交点距光轴的最小垂直距离,所述边缘光束为入射至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的离光轴最远点的光束。
[0017]上述光学成像系统在满足微型设计的同时,增大了焦距,视场角小于常规光学成像系统,提升了相对亮度,在较暗环境下拍摄也能达到清晰的成像效果,且可用于拍摄远景,提升了放大倍率,并具有虚化背景及突出被摄物体等功能。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所述第六透镜及所述第七透镜均为非球面。
[0019]如此,通过调节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和非球面系数,有效减小光学成像系统的总长度,且可以有效地校正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提高成像质量。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0021]TTL/Imgh<2.7;
[0022]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Imgh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所对应的像高。
[0023]如此,在像面固定的情况下能保证光学成像系统的总长较小,实现光学成像系统的小型化。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0025]TTL/f<1.2;
[0026]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f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
[0027]如此,在TTL固定且满足小型化的情况下,有效焦距会有一个下限值,能够保证光学成像系统的长焦距特性,实现大的放大倍率及景深虚化等功能。
[00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0029]-1.7<f1_2/f3_7<-0.5;
[0030]其中,f1_2为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3_7为所述第三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的组合焦距。
[0031]如此,有助于光学成像系统两个部分的曲折力合理分配,能更好的矫正光学成像系统色差,提升光学成像系统的性能。
[003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0033]FNO<1.9;
[0034]其中,FNO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圈数。
[0035]如此,可以在维持光学成像系统长焦性的前提下,实现光学成像系统的大通光量,光学成像系统单位时间内的光通量大时,即使在较暗环境下拍摄,也能达到清晰的成像效果。
[003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0037]Imgh/tan(HFOV)>6mm;
[0038]其中,Imgh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所对应的像高,HFOV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
[0039]如此,可以保持光学成像系统的长焦特性,增大成像的放大倍率。
[004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0041]ct1/et1<3.5;
[0042]其中,ct1为所述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et1为所述第一透镜于光轴方向上的边缘厚度。
[0043]如此,从透镜工艺性方面考虑,易于成型,成本较低。
[0044]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像模组,包括:
[0045]上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及
[0046]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
[0047]上述取像模组中的光学成像系统在满足微型设计的同时,增大了焦距,视场角小于常规光学成像系统,提升了相对亮度,在较暗环境下拍摄也能达到清晰的成像效果,且可用于拍摄远景,提升了放大倍率,并具有虚化背景及突出被摄物体等功能。
[0048]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0049]壳体;及
[0050]上述的取像模组,所述取像模组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0051]上述电子装置中的光学成像系统在满足微型设计的同时,增大了焦距,视场角小于常规光学成像系统,提升了相对亮度,在较暗环境下拍摄也能达到清晰的成像效果,且可用于拍摄远景,提升了放大倍率,并具有虚化背景及突出被摄物体等功能。
[0052]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53]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可以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54]图1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路示意图。
[005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曲折力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具有正曲折力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具有负曲折力的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具有曲折力的第四透镜;具有曲折力的第五透镜;具有曲折力的第六透镜;及具有负曲折力的第七透镜;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0.5<(L72p1-L72p2)/L72c;其中,L72c表示中心光束经过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时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大有效口径,所述中心光束为入射至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中心的光束;L72p1表示边缘光束与所述第七透镜像侧面的交点距光轴的最大垂直距离,L72p2表示边缘光束与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交点距光轴的最小垂直距离,所述边缘光束为入射至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的离光轴最远点的光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所述第六透镜及所述第七透镜均为非球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TTL/Imgh<2.7;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Imgh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所对应的像高。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健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