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针型导线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6968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针型导线连接装置,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若干导电合金微针和导电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通过紧固件相连;所述下壳体上开设有若干导线槽,待连接的导线放置在导线槽内,且上壳体的下表面可压紧导线;所述导电体内置于下壳体;所述导电合金微针竖直布置,导电合金微针的下端与导电体固定相连,导电合金微针的上端伸入导线槽内,刺破导线的绝缘层后插入导线的裸导体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高强度合金材料制成导电合金微针,刺入导线绝缘层后插入裸导体内,与裸导体进行良好接触,保证了导电合金微针与主导线、辅导线的电气接触面积,提高了主、辅两导线间的电气导通能力。间的电气导通能力。间的电气导通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针型导线连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导线连接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微针型导线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力工程特别是电力线路工程中,两个绝缘导线或裸导线的连接非常常见。两个导线连接时,在确保操作人员电气安全的条件下,两导线间的机械抗拉强度、电气导通能力和电气绝缘强度均应满足规定。为了方便描述,将被并入的导线称为主导线,即将并入的导线称为辅导线。目前,现场主、辅两个导线的连接有以下三种方法。
[0003]第一种连接方法为:主导线为正在通电运行的导线,辅导线是待接入通电线路的导线(即将接电的导线),这种情况下通常采用主、辅两个多股导线的“直接叉接互绕法”或“绑扎法”或“支线T接法”进行连接。这种连接方法存在以下问题:高空带电操作时极不安全,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机械抗拉强度无法满足要求,而且在主、辅两个导线的“绑扎法”中,电气导通能力也难以达到要求,故主导线、辅导线间经常会出现接触不良现象,甚至产生连接处氧化、烧损故障。
[0004]第二种连接方法为:利用并沟线夹进行主导线、辅导线的连接。这种连接方法简便,但也存以下问题:主、辅两导线间的机械抗拉强度、导电能力或连接阻抗值均难以满足规定要求,而且主、辅两导线必须是祼导线。据相关文献记载,此时真正的电气接触面积只有约为标称接触面的7%。
[0005]第三种连接方法为:线路停电状态下,在主导线上预设接线环(即接电环),主、辅两导线连接时,只需将辅导线制作线头后利用加长绝缘操作杆进行带电搭火;这种连接方法的缺陷与第二种现场情况相同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气导通能力强的微针型导线连接装置。
[0007]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微针型导线连接装置,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若干导电合金微针和导电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通过紧固件相连;所述下壳体上开设有若干导线槽,待连接的导线放置在导线槽内,且上壳体的下表面可压紧导线;所述导电体内置于下壳体;所述导电合金微针竖直布置,导电合金微针的下端与导电体固定相连,导电合金微针的上端伸入导线槽内,刺破导线的绝缘层后插入导线的裸导体内。
[0008]按上述方案,在下壳体的导线槽内填充有绝缘膏脂;导电合金微针刺破导线的绝缘层后,绝缘膏脂渗入导电合金微针与绝缘层之间的缝隙内。
[0009]按上述方案,所述紧固件包括若干沿上下壳体周向间隔均匀分布的螺栓,以及与螺栓配合的螺母,上下壳体通过螺栓连接。
[0010]按上述方案,所述导电合金微针采用高强度合金材料制作。
[0011]按上述方案,所述导电合金微针的直径为80~120纳米。
[0012]按上述方案,所述导线槽为弧形槽。
[0013]按上述方案,在上下壳体的接缝处增设有绝缘密封垫,在上下壳体的外侧面上包覆有绝缘保护套。
[0014]按上述方案,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均为长方体结构,二者均分别采用绝缘工程塑料制作。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利用高强度合金材料制成导电合金微针,刺入导线绝缘层后插入裸导体内,与裸导体进行良好接触,保证了导电合金微针与主导线、辅导线的电气接触面积,提高了主、辅两导线间的电气导通能力;导电合金微针机械强度和硬度高,穿透导线的绝缘层简单省力,且可稳故地插在导线裸导体内,连接可靠。
[0016]2、本专利技术在导线槽内填充绝缘膏脂,导电合金微针刺破导线的绝缘层后,绝缘膏脂渗入导电合金微针与绝缘层之间的缝隙内,在起到绝缘作用的同时,也起到了密封作用,保护了整个结构。在上下壳体的连接处及整个装置的外周面上均分别设置起绝缘作用的绝缘垫或绝缘保护套,提高了主、辅两导线连接后对外绝缘强度。
[0017]3、本专利技术中上下壳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螺栓两边对称排列,提高了主、辅两导线间的机械抗拉强度,同时可防止连接处导线扭曲变形。
[0018]4、本专利技术中生产导电合金微针的高强度合金材料用量很少,导电合金微针的生产成本低。壳体采用绝缘工程塑料制作,整个装置可适应多种恶劣环境,无惧风吹、雨打、日晒、极限温度、雷击,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1]图3为本实施例中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23]其中:1、上壳体;2、下壳体;3、导线槽;4、导电合金微针;5、导电体;6、螺栓;7、螺母;8、绝缘膏脂;9、绝缘密封垫;10、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
[0025]如图1所示的一种微针型导线连接装置,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若干导电合金微针4和导电体5,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通过紧固件相连;所述下壳体2上开设有若干导线槽3,待连接的导线放置在导线槽3内,且上壳体1的下表面可压紧导线;所述导电体内置于下壳体2;所述导电合金微针4竖直布置,导电合金微针4的下端与导电体5固定相连,导电合金微针4的上端伸入导线槽3内,刺破导线的绝缘层10后插入导线的裸导体内。
[0026]优选地,在下壳体2的导线槽3内填充有绝缘膏脂8;导电合金微针4刺破导线的绝缘层10后,绝缘膏脂8渗入导电合金微针4与绝缘层10之间的缝隙内,在起到绝缘作用的同时,也起到了密封作用。
[0027]优选地,紧固件包括若干沿上下壳体周向间隔均匀分布的螺栓6,以及与螺栓6配
合的螺母7;上下壳体通过螺栓6连接,随着上下壳体不断靠近,上壳体1不断压紧导线槽3内的导线,导电合金微针4刺破导线的绝缘层10,如图4所示。
[0028]优选地,所述导电合金微针4采用高强度合金材料制作,优选高强度铜合金材料。所述导电合金微针4的直径为80~120纳米。
[0029]优选地,在上下壳体的接缝处增设有绝缘密封垫9,在上下壳体的外侧面上包覆有绝缘保护套。
[0030]优选地,所述导线槽3为弧形槽,可适应不同直径的导线。具体地,下壳体2上的导线槽3为弧形的半槽体结构,与开设在上壳体1上的半槽体相对布置,两个半槽体可拼合成与导线适配的整槽体。
[0031]优选地,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均为长方体结构,二者均分别采用绝缘工程塑料制作。
实施例
[0032]如图1~3所示的微针型导线连接装置,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四根螺栓6及配合的螺母7、导电体5和若干导电合金微针4。上壳体1和下壳体2均采用绝缘工程塑料制作的矩形结构,二者通过四根均布在四角的螺栓6连接。下壳体2上的导线槽3为半槽体结构,与开设在上壳体1上的半槽体相对布置,两个半槽体可拼合成与导线适配的整槽体。内置于下壳体2的导电体5为板状结构,其长度方向与导线槽3的轴线方向一致。
[0033]当电线电缆需连接时,将主导线和辅导线分别套入两个导线槽3内。旋动螺母7,上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针型导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若干导电合金微针和导电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通过紧固件相连;所述下壳体上开设有若干导线槽,待连接的导线放置在导线槽内,且上壳体的下表面可压紧导线;所述导电体内置于下壳体;所述导电合金微针竖直布置,导电合金微针的下端与导电体固定相连,导电合金微针的上端伸入导线槽内,刺破导线的绝缘层后插入导线的裸导体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型导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下壳体的导线槽内填充有绝缘膏脂;导电合金微针刺破导线的绝缘层后,绝缘膏脂渗入导电合金微针与绝缘层之间的缝隙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型导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包括若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胜罗福玲洪雯古小琴陶建武赵然霍明万琦许嘉诚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