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长期浸水区域的饰面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36943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长期浸水区域的饰面壁结构,包括依次施涂、于基层上形成的渗透结晶自防水修复层、密封硬化底涂层、高弹柔性防水层、增强型粘结层和饰面层,所述高弹柔性防水层与增强型粘结层之间布置有一界面处理网,此界面处理网一侧嵌于高弹柔性防水层表面,其另一侧位于增强型粘结层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其通过在高弹柔性防水层与增强型粘结层之间嵌入界面处理网,界面处理网及其节点上的连接头能够与高弹柔性防水层和增强型粘接层形成牢固的机械咬合力,能够提高增强型粘结层和高弹柔性防水层接触面的拉伸粘接强度,使得饰面壁即使处于长期浸水区域仍能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使处于长期浸水区域仍能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使处于长期浸水区域仍能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长期浸水区域的饰面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饰面结构设计,尤其是一种用于长期浸水区域的饰面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建筑装饰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由于设计不周密、施工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等原因,以各类游泳池、水上游乐池、戏水池、水景池、放松池、按摩池为代表的蓄水池渗漏案例层出不穷,不仅影响了业主的正常使用,同时,渗漏后的抢修返工又需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产生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0003]相较于淋浴间、盥洗室、厨房、阳台及有防水要求的其他场所,游泳池、水上游乐池、戏水池、水景池、放松池、按摩池等长期浸水区域最大的特点是池体内长期蓄水,对防水层材料的耐久性要求严格,若处理不当,极易出现防水层局部开裂,防水层长期浸水后溶胀失效,防水层局部密封不到位等防水质量问题,最终导致渗漏。与此同时,水池内蓄水后产生的水压对池体内饰面层铺贴质量带来了严酷的考验,若铺贴不当,同样容易出现粘结层与防水层之间,饰面层与粘结层之间剥落等铺贴质量问题,严重影响系统的正常使用。
[0004]目前,公开号为CN109083454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泳池防水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构造钢筋网支模建造泳池底板和侧壁;(2)向支模内浇筑混凝土;(3)防水混凝土养护;(4)防水混凝土拆模;(5)泳池底板设置伸缩后浇带;(6)防水层施工:喷涂液体橡胶喷涂料2mm;(7)铺设卷材防水;(8)立面卷材铺贴完成后,应将卷材端头固定或嵌入墙体顶部的凹槽内,并用密封材料封严。而公开号为CN109881931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泳池防水构造,包括泳池侧壁和泳池底壁;所述泳池侧壁主要由池砖及池砖专用胶粘剂、水泥砂浆找平层一、防水层隔离层、防水层、水泥砂浆找平层二、防水钢筋混凝土池壁由内到外依次复合而成。
[0005]无论是使用防水卷材,还是使用防水层与防水层隔离层的形式,均是在饰面层结构的内侧增加具有防水功能的层级结构,只能在饰面层结构开裂、脱落渗水后,阻止池中的蓄水渗出破坏周围,而难以避免饰面层结构由于长期浸泡导致饰面层与粘接层、粘接层与找平层出现开裂、脱落的问题,因此,如何加强饰面层结构,提高层级结构在水中的耐久性,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长期浸水区域的饰面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饰面壁及其施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饰面层结构长期浸水后,饰面层、粘结层等层级结构被破坏,导致饰面壁出现开裂、饰面板脱落的问题,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长期浸水区域饰面结构防水、耐久能力差的问题。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长期浸水区域的饰面壁结构包括依次施涂、于基层上形成的高弹柔性防水层、增强型粘结层和饰面层,所述高弹柔性防水层与增强型粘结层之间布置有一界面处理网,此界面处理网一侧嵌于高弹柔性防水层
表面,其另一侧位于增强型粘结层中。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1. 上述方案中,所述界面处理网嵌入的高弹柔性防水层的深度为界面处理网厚度的1/2~2/3。
[0009]2. 上述方案中,所述界面处理网的节点处突出布置有一连接头。
[0010]3. 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头的形状为爪形、方形、圆形、多边形、顶帽形、T字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1]4. 上述方案中,所述高弹柔性防水层与基层之间还施涂有密封硬化底涂层,此密封硬化底涂层的厚度为0.8~1mm。
[0012]5. 上述方案中,所述密封硬化底涂层与基层之间还施涂有渗透结晶自防水修复层。
[0013]6. 上述方案中,所述渗透结晶自防水修复层包括0.3~0.5mm厚的第一结晶层和0.5~0.8mm厚的第二结晶层。
[0014]7. 上述方案中,所述高弹柔性防水层包括1.5~1.8mm厚的第一防水层和0.3~0.5mm厚的第二防水层。
[0015]8. 上述方案中,所述增强型粘结层包括0.8~1cm厚的第一粘结层和5~8mm厚的第二粘结层。
[001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长期浸水区域的饰面壁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蓄水试验,向池体中分别注水至设计水深1/3、2/3和注满位置,并对应放置24h、24 h和48 h,观察池体外表有无渗漏、阴湿现象,如有渗漏,注浆堵漏并在此蓄水试验,确保池体外表无渗漏、阴湿现象;S2:基层处理,局部裂缝≤0.4mm时,表面涂刷水泥基结晶渗透防水涂料封闭,局部裂缝≥0.4mm时将裂缝凿成U型或V型槽,用防水密封胶嵌填密实,表面再涂刷水泥基结晶渗透防水涂料封闭,起砂、开裂、破损部位则剔凿打磨后,用防水砂浆进行修补,保证基层的平整、坚实、干净、无浮灰和油污,无发展性、贯通性裂缝;S31:涂覆渗透结晶自防水修复层,润湿基层后,使用喷涂、滚涂或刷涂的方式将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均匀涂覆至基层上,形成渗透结晶自防水修复层的第一结晶层,其中,第一结晶层的厚度为0.3~0.5mm,雾状水润湿养护48~72h;S32:待第一结晶层表面发白后,使用喷涂、滚涂或刷涂的方式将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均匀涂覆至第一结晶层表面,形成渗透结晶自防水修复层的第二结晶层,其中,第二结晶层的厚度为0.5~0.8mm,雾状水润湿养护48~72h;S4:涂覆密封硬化底涂层,待第二结晶层表面发白后,使用喷涂、滚涂或刷涂方式将多功能密封硬化底涂涂料均匀施涂至第二结晶层表面,形成厚度为0.8~1mm的密封硬化底涂层,自然养护48~72h;S51:涂覆高弹柔性防水层,使用橡胶刮板将高分子防水涂料均匀施涂至密封硬化底涂层表面,分3遍涂刷,每遍厚度为0.4~0.6mm,单遍之间的养护时间为24小时,最终形成高弹柔性防水层的第一防水层,总厚度为1.5~1.8mm,自然养护48~72h;S52:待第一防水层充分养护48小时后,使用橡胶刮板将高分子防水涂料均匀施涂至第
一防水层表面,形成高弹柔性防水层的第二防水层,厚度为0.3~0.5mm,自然养护48~72h;S6:铺设界面处理网,在第二防水层养护时间周期的1/3内,在其表面整体铺贴界面处理网,按压界面处理网,使其嵌入第二防水层,嵌入深度为界面处理网厚度的1/2~2/3;S71:涂覆增强型粘结层,使用平口抹刀将增强型粘结剂均匀施涂至界面处理网和第二防水层表面,形成增强型粘接层的第一粘结层,其中,第一粘结层厚度为0.8~1.0cm,在施涂完毕后,压平压实第一粘结层,平整度误差控制在
±
3mm/2m内;S72:待第一粘结层自然养护7天后,使用锯齿抹刀分别将增强型粘结剂施涂至第一粘结层表面和饰面层的粘结面,锯齿抹刀与基面成45~60
°
角,梳理出均匀、饱满、清晰的连续条纹,方向相互平行,其中,第一粘结层上的粘结剂厚度为4~6mm,饰面层粘结面上的粘结剂厚度为2~3mm;S73:使用振动平铺器将饰面层按压至第一粘结层上,并从中间向四周按压,方向与粘结剂的条纹平行,排出饰面层与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长期浸水区域的饰面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施涂、于基层(1)上形成的高弹柔性防水层(2)、增强型粘结层(3)和饰面层(4),所述高弹柔性防水层(2)与增强型粘结层(3)之间布置有一界面处理网(5),此界面处理网(5)一侧嵌于高弹柔性防水层(2)表面,其另一侧位于增强型粘结层(3)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长期浸水区域的饰面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界面处理网(5)嵌入的高弹柔性防水层(2)的深度为界面处理网(5)厚度的1/2~2/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长期浸水区域的饰面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界面处理网(5)的节点处突出布置有一连接头(5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长期浸水区域的饰面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51)的形状为爪形、方形、圆形、多边形、顶帽形、T字形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长期浸水区域的饰面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弹柔性防水层(2)与基层(1)之间还施涂有密封硬化底涂层(6),此密封硬化底涂层(6)的厚度为0.8~1m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长期浸水区域的饰面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硬化底涂层(6)与基层(1)之间还施涂有渗透结晶自防水修复层(7)。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长期浸水区域的饰面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结晶自防水修复层(7)包括0.3~0.5mm厚的第一结晶层(71)和0.5~0.8mm厚的第二结晶层(7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长期浸水区域的饰面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弹柔性防水层(2)包括1.5~1.8mm厚的第一防水层(21)和0.3~0.5mm厚的第二防水层(2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长期浸水区域的饰面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型粘结层(3)包括0.8~1cm厚的第一粘结层(31)和5~8mm厚的第二粘结层(32)。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长期浸水区域的饰面壁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蓄水试验,向池体中分别注水至设计水深1/3、2/3和注满位置,并对应放置24h、24 h和48 h,观察池体外表有无渗漏、阴湿现象,如有渗漏,注浆堵漏并在此蓄水试验,确保池体外表无渗漏、阴湿现象;S2:基层(1)处理,局部裂缝≤0.4mm时,表面涂刷水泥基结晶渗透防水涂料封闭,局部裂缝≥0.4mm时将裂缝凿成U型或V型槽,用防水密封胶嵌填密实,表面再涂刷水泥基结晶渗透防水涂料封闭,起砂、开裂、破损部位则剔凿打磨后,用防水砂浆进行修补,保证基层(1)的平整、坚实、干净、无浮灰和油污,无发展性、贯通性裂缝;S31:涂覆渗透结晶自防水修复层(7),润湿基层(1)后,使用喷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黎喆高佳祥葛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