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检测仪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6856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53
一种应用于检测仪的电池,包括面板、舱壳、储能组件和电源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壳内设有储能组件,舱壳前端与面板固定连接,舱壳后端面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一限位槽,舱壳前端面上设有若干第二限位槽,所述面板的后端面上设有若干与第二限位槽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块,面板的后面上固定有电源管理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温效率高、续航能力强、安装便捷,不占用医疗推车正常使用空间,可为检测仪等医疗推车上搭载的电子设备提供外部电源。仪等医疗推车上搭载的电子设备提供外部电源。仪等医疗推车上搭载的电子设备提供外部电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检测仪的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检测仪的电池。

技术介绍

[0002]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行业渗透,智慧医疗逐渐受到青睐,这也使得很多医疗设施得到更大的改进,其中,医疗推车作为医院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在挂号、缴费、治疗、护理,手术、康复等医疗场景都有广泛使用,传统医疗推车相当于一个移动的金属架,主要用于医护人员随身药品、病人用品、病人纸质资料等物品盛放,但是在像查房、手术室这样的应用场景中,由于存在需要携带大量病人资料、查阅病人病史等情况,传统医疗手推车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这时需要在手推车上搭载检测仪,不仅让医护人员可以省去携带大量纸质资料的麻烦,也可以通过网络共享数据,实现资料有效流通,因搭载检测仪故亟需一种降温效果好且续航能力强的便携式电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高性能的便携式检测仪用电池。
[0004]本技术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应用于检测仪的电池,包括面板、舱壳、储能组件和电源管理模块,所述舱壳内设有储能组件,舱壳前端与面板固定连接,舱壳后端面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一限位槽,舱壳前端面上设有若干第二限位槽,所述面板的后端面上设有若干与第二限位槽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块,面板的后面上固定有电源管理模块;
[0006]所述储能组件包括板架和锂电池,板架上垂直设有五个隔板,五个所述隔板将板架均匀分割成十二个电池仓,每个电池仓内设有一个锂电池,十二个所述锂电池与电源管理模块电气连接,板架的后端面上设有散热板,散热板的两端对称设有两个与第一限位槽相适配的第一限位块;
[0007]若干所述隔板的顶面和底面上设有卡口,舱壳的顶面和底面上设有若干与卡口相对应的卡槽,所述卡槽内设有与舱壳内部腔体连通的贯穿孔,所述卡槽内设有卡扣。
[0008]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源管理模块上设有若干接头,所述接头的前端穿过面板。
[0009]则这样设置后,接头为航空接头和USB接头,便于与推车上搭载的检测仪连接。
[0010]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舱壳的顶面设有若干固定孔。
[0011]则这样设置后,固定孔可将舱壳固定在推车置物板底面上,在不影响推车正常使用状态下,提供检测仪的外部供电。
[0012]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隔板顶面与板架上面的锂电池顶部齐平,隔板底面与板架下面的锂电池底部齐平,隔板顶面到隔板底面的距离等于舱壳内部腔体的高度,板架的长度等于舱壳内部腔体的宽度。
[0013]则这样设置后,紧密的结构设计,在同等电池容量下体积更小。
[0014]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板与板架垂直设置。
[0015]则这样设置后,用于密封舱壳的后端面。
[0016]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扣底部设有插头,所述插头穿过贯穿孔与卡口卡接。
[0017]则这样设置后,卡扣将舱壳与储能组件连接,连接方式为可拆卸,且结构设计紧密。
[0018]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板架、隔板和散热板为铝合金材质。
[0019]则这样设置后,在为检测仪供电时可使锂电池快速散热,保证电池整体的安全性。
[0020]作为进一步改进,六个所述锂电池串联为一电池组,两个所述电池组并联。
[0021]则这样设置后,单片锂电池约为3.8~4.2V/6AH,电池组约为22.8~25.2V/6AH,两个所述电池组并联约为22.8~25.2V/12AH。
[0022]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1、本技术结构设计紧凑,同等体积下电容量高,续航能力强;
[0024]2、本技术可固定在现有医疗推车置物板下部,不影响医疗推车的正常使用,且能为检测仪等医疗推车上搭载的电子设备提供外部电源;
[0025]3、本技术采用隔板和板架贴合锂电池的设计,提高散热效率,在大电流放电时提高安全性,且能保护锂电池不被异物刺穿,减少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爆炸图。
[0029]图4为本技术储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技术储能组件的爆炸图。
[0031]图6为本技术板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图6中A区域的放大图。
[0033]图8为本技术舱壳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9为图8中B区域的放大图。
[0035]图10为本技术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1为本技术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中1.面板,11.第二限位块,2.舱壳,21.第一限位槽,22.第二限位槽,23.卡槽,231.贯穿孔,24.固定孔,3.储能组件,31.板架,311.隔板,3111.卡口,312.散热板,313.第一限位块,32、锂电池,4.电源管理模块,41.接头,5.卡扣,51.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39]如图1至图11所示,一种应用于检测仪的电池,包括面板1、舱壳2、储能组件3和电源管理模块4,所述舱壳2内设有储能组件3,舱壳2前端与面板1固定连接,舱壳2后端面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一限位槽21,舱壳2前端面上设有若干第二限位槽22,所述面板1的后端面上设有若干与第二限位槽22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块11,面板1的后面上固定有电源管理模块4,电源管理模块4上使用BMS管理系统,主要功能为:锂电池32开关(紧急情况断开)管理,锂电
池32充电和放电管理,锂电池32充电和放电状态管理,锂电池32 SOC检测,主动式平衡充,锂电池32温度电流电压监控(过温、过流、过压保护),锂电池32泄漏检测,调整电池组之间压差等;
[0040]所述储能组件3包括板架31和锂电池32,板架31上垂直设有五个隔板311,五个所述隔板311将板架31均匀分割成十二个电池仓,每个所述电池仓内设有一个锂电池32,锂电池32内隔膜采用双面陶瓷涂覆工艺,提高锂电池安全性,避免为检测仪供电时,大电流放电下隔膜受热收缩,锂电池32正极活性材料为磷酸铁锂,十二个所述锂电池32与电源管理模块4电气连接,板架31的后端面上设有散热板312,散热板312的两端对称设有两个与第一限位槽21相适配的第一限位块313;
[0041]若干所述隔板311的顶面和底面上设有卡口3111,舱壳2的顶面和底面上设有若干与卡口3111相对应的卡槽23,所述卡槽23内设有与舱壳2内部腔体连通的贯穿孔231,所述卡槽23内设有卡扣5。
[0042]所述电源管理模块4上设有若干接头41,所述接头41的前端穿过面板1;所述舱壳2的顶面设有若干固定孔24;所述隔板311顶面与板架31上面的锂电池32顶部齐平,隔板3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检测仪的电池,包括面板(1)、舱壳(2)、储能组件(3)和电源管理模块(4),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壳(2)内设有储能组件(3),舱壳(2)前端与面板(1)固定连接,舱壳(2)后端面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一限位槽(21),舱壳(2)前端面上设有若干第二限位槽(22),所述面板(1)的后端面上设有若干与第二限位槽(22)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块(11),面板(1)的后面上固定有电源管理模块(4);所述储能组件(3)包括板架(31)和锂电池(32),板架(31)上垂直设有五个隔板(311),五个所述隔板(311)将板架(31)均匀分割成十二个电池仓,每个电池仓内设有一个锂电池(32),十二个所述锂电池(32)与电源管理模块(4)电气连接,板架(31)的后端面上设有散热板(312),散热板(312)的两端对称设有两个与第一限位槽(21)相适配的第一限位块(313);若干所述隔板(311)的顶面和底面上设有卡口(3111),舱壳(2)的顶面和底面上设有若干与卡口(3111)相对应的卡槽(23),所述卡槽(23)内设有与舱壳(2)内部腔体连通的贯穿孔(231),所述卡槽(23)内设有卡扣(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检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国义钟煜亮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威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