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老地连墙快速完成基坑土方与支撑流水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36745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老地连墙快速完成基坑土方与支撑流水施工方法,由于混凝土内支撑有老地连墙的支撑,所以,在混凝土内支撑初凝后,即可以立即开展下一层新建基坑的施工,进一步的缩短施工工期,提高施工效率。新建基坑的第二层至第五层土方开挖均从新建基坑一侧向另一侧开挖施工,并和混凝土内支撑的施工形成流水作业,能高效利用施工机械和人力,较常规的基坑盆式挖土,可大幅缩短了施工工期。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在存在既有的老地连墙的新建基坑采用常规施工方法存在基坑建设施工工期长,施工效率低的问题。施工效率低的问题。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老地连墙快速完成基坑土方与支撑流水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老地连墙快速完成基坑土方与支撑流水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有障碍物(如:建有既有地下结构的老地连墙)的场地施工新建建筑,通常基坑开挖时要破除障碍物(既有的老地连墙),而且常规基坑采用盆式开挖施工方法,对基坑建设的后续工序的开展有诸多影响,基坑建设的后续工序需要按部就班的进行,施工工期长,施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利用老地连墙快速完成基坑土方与支撑流水施工方法,以解决在存在既有的老地连墙的新建基坑采用常规施工方法存在基坑建设施工工期长,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利用老地连墙快速完成基坑土方与支撑流水施工方法,新建基坑内设置有老地连墙,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以所述老地连墙的水平面中心为新建基坑的水平面中心,将所述新建基坑划分为中心段基坑和邻接于所述中心段基坑的相对两侧的侧边段基坑,使得所述老地连墙设置于所述中心段基坑的中部;
[0006]将所述中心段基坑沿竖直方向划分为多层,且将每层所述中心段基坑沿水平方向划分为多个区域;
[0007]自上而下地逐层施工每层所述中心段基坑,其中,所述施工每层所述中心段基坑包括依次开挖所述中心段基坑的每个区域的土方并破除所述区域内的所述老地连墙;于开挖后的每一层所述中心段基坑内浇筑形成一道混凝土内支撑,使得破除后剩下的所述老地连墙支撑于所述混凝土内支撑;在所述混凝土内支撑初凝后,施工下一层所述中心段基坑。
[0008]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首层所述中心段基坑的所述混凝土内支撑为支撑栈桥。
[0009]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内支撑包括角撑和呈十字交叉设置的对撑,所述对撑支撑于所述中心段基坑的相对两侧的侧壁之间,所述角撑支撑于所述中心段基坑的拐角处的两侧壁之间。
[0010]进一步的,每一层的所述中心段基坑内的多个区域的土方开挖、所述老地连墙破除以及浇筑所述混凝土内支撑的工序采用流水施工。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利用老地连墙快速完成基坑土方与支撑流水施工方法,将新建基坑规划划分中心段基坑,中心段基坑由于混凝土内支撑有老地连墙的支撑,所以,在混凝土内支撑初凝后,即可以立即开展下一层中心段基坑的施工,进一步的缩短施工工期,提高施工效率。中心段基坑的第二层至第五层土方开挖均从中心段基坑一侧向另一侧开挖施工,并和混凝土内支撑的施工形成流水作业,能高效利用施工机械和人力,
较常规的基坑盆式挖土,可大幅缩短了施工工期。在本施工方法中,老地连墙在土方开挖过程中优先对中心段基坑形成可靠的支撑体系,使得新建基坑的变形更为可控,进而加快整个新建基坑的施工效率、缩短新建基坑的施工周期。
附图说明
[001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新建基坑的规划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中心段基坑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中心段基坑的首层分区示意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中心段基坑的其它层分区示意图。
[0017]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中心段基坑的混凝土内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利用老地连墙快速完成基坑土方与支撑流水施工方法的分层施工的流程图。
[0019]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中心段基坑的首层的流水施工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新建基坑的规划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中心段基坑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中心段基坑的首层分区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中心段基坑的其它层分区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中心段基坑的混凝土内支撑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利用老地连墙快速完成基坑土方与支撑流水施工方法的分层施工的流程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中心段基坑的首层的流水施工步骤示意图。
[0023]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老地连墙快速完成基坑土方与支撑流水施工方法,包括:
[0024]S1:以老地连墙的中心为中心规划新建基坑。
[0025]参阅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施工场地中存在老地连墙。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和缩短施工周期,使基坑快速完成土方开挖和支撑施工,将施工场地规划为中心段基坑1(图1中剖面线所示区域)和邻接于中心段基坑的侧边段基坑,即侧边段基坑7和侧边段基坑8。在规划区段时,将老地连墙所在区域划分在中心段基坑1范围内。其中,以老地连墙围合区域的平面中心作为新建基坑的平面中心,将老地连墙围合区域设置于中心段基坑的中部位置。
[0026]在施工中心段基坑时,在中心段基坑的范围内沿中心段基坑的边界构筑新地连墙6,使得老地连墙围合区域设置于新地连墙6围合区域的中部。
[0027]S2:将中心段基坑1沿竖直方向划分为多层,且将每层中心段基坑1沿水平方向划
分为多个区域。
[0028]在本实施例中,将中心段基坑沿竖直方向划分为五层,且将每层中心段基坑沿水平方向划分为多个区域。
[0029]在本实施例中,中心段基坑设有混凝土内支撑。具体的,参阅图4所示,混凝土内支撑包括:对撑4和角撑5。
[0030]其中,对撑4呈十字交叉形。对撑4支撑于中心段基坑的相对两侧的侧壁之间。
[0031]角撑5支撑于中心段基坑的拐角处的两侧壁之间。
[0032]中心段基坑的面积为8870m2,大面挖深17.55~18.15m,深坑挖深22.9m,土方量约16.3万m3。局部深坑以外均采用四道钢筋混凝土水平内支撑,内支撑的布置形式采用“对撑+局部角撑”的形式,钢筋混凝土设计强度均为C45。
[0033]参阅图3所示,基于栈桥支撑的形状和位置,将中心段基坑的首层划分为四个区域,包括区域1-1、区域1-2、区域1-3以及区域1-4。
[0034]参阅图4所示,基于对撑的形状和位置,将中心段基坑的其它层(第二层至第五层)划分为五个大区域,其中,每个区域再划分为数量不等的小区域。
[0035]第一区域包括小区域1-1、小区域1-2以及小区域1-3。
[0036]第二区域包括小区域2-1和小区域2-2。
[0037]第三区域包括小区域3-1、小区域3-2、小区域3-3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老地连墙快速完成基坑土方与支撑流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新建基坑内设置有老地连墙,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所述老地连墙的水平面中心为新建基坑的水平面中心,将所述新建基坑划分为中心段基坑和邻接于所述中心段基坑的相对两侧的侧边段基坑,使得所述老地连墙设置于所述中心段基坑的中部;将所述中心段基坑沿竖直方向划分为多层,且将每层所述中心段基坑沿水平方向划分为多个区域;自上而下地逐层施工每层所述中心段基坑,其中,所述施工每层所述中心段基坑包括依次开挖所述中心段基坑的每个区域的土方并破除所述区域内的所述老地连墙;于开挖后的每一层所述中心段基坑内浇筑形成一道混凝土内支撑,使得破除后剩下的所述老地连墙支撑于所述混凝土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飞杨金龙董睿嵇荣胜何亚敏凌牧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科技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