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成霞专利>正文

一种干旱地带植树初期用自动间歇性灌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6675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植树技术领域的一种干旱地带植树初期用自动间歇性灌溉装置,包括,承载组件,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下环形台;引光组件,所述引光组件设于底座顶面右侧且位于下环形台一侧;倒置灌溉组件,所述倒置灌溉组件设于上环形台和下环形台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于种植的树木底部呈圆周状等距设有倒置的灌溉筒,将光线通过引光组件形成光柱照射进下环形台内侧,照射于透明管上,光柱聚集的热量使得膨胀块膨胀,通过顶杆将橡胶密封塞顶入至灌溉筒内腔,伸缩弹簧驱使等距设置的灌溉筒向前替换,后续再次进行重复的灌溉作业,有效帮助树木渡过了初期的种植过程,进而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且不用额外引入水源,降低了后续的养护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旱地带植树初期用自动间歇性灌溉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植树
,具体为一种干旱地带植树初期用自动间歇性灌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种植即植物栽培,包括各种农作物、林木、果树、花草、药用和观赏等植物的栽培,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牧草等。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利用无污染的土地、水域及天然环境,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种植水质和生态环境,按照达毅种植特定的种植模式进行种植,不使用化肥、农药和其它有害物质等,目标是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实现生态种植的组件有益生菌原液等。
[0003]在一些干旱地带种植树木时,需要时常对树木进行补水作业,但是由于种植地区存在干旱的问题,周围缺少水源地,需要从很远的地方输送水源,或通过灌水车进行输送,前者铺设管路的工程量很大,后者容易受到地势环境的影响,消耗的成本都很大,且工作强度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干旱地带植树初期用自动间歇性灌溉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旱地带植树初期用自动间歇性灌溉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干旱地带植树初期用自动间歇性灌溉装置,包括,
[0006]承载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下环形台,所述下环形台顶部固定连接上环形台;
[0007]引光组件,所述引光组件设于底座顶面右侧且位于下环形台一侧,且所述引光组件包括与底座固定连接的支撑台;
[0008]倒置灌溉组件,所述倒置灌溉组件设于上环形台和下环形台之间。
[000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台顶部设有引光镜,所述引光镜固定安装于三棱柱台上,且所述引光镜朝向下环形台一侧设有引光筒,所述引光筒内设有直径不同的导光通道,且所述引光筒的出口正对下环形台。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下环形台内壁设有导水台,所述导水台上开设有导水通道,所述下环形台表面正对引光筒的出口设有进光孔,所述进光孔一侧设有透明挡板。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上环形台内壁设有下凸台,所述下凸台顶面开设有环形导向槽,所述环形导向槽内设有阻挡块,所述阻挡块设于导水通道进水口的上方。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下凸台上方设有上凸台,所述上凸台顶面开设有弧形贯通槽,且所述上凸台内壁和外壁均设有导向环,所述导向环上滑动连接有弧形块,且所述导向环上设有与弧形块固定连接的伸缩弹簧,所述弧形块侧壁与联动块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倒置灌溉组件包括等距倒置设于上凸台上的灌溉筒,所述灌溉筒外壁滑动套设有活动环,相邻所述活动环之间通过支杆连接,所述活动环与内外侧设置的联动块固定连接,所述灌溉筒底部插接有橡胶密封塞,且所述灌溉筒外壁固定套设有推动环,所述推动环底部与复位弹簧连接,所述复位弹簧设有环形壳内,所述环形壳与灌溉筒表面不接触,所述推动环上方设有固定于灌溉筒外壁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活动设于下凸台上开设的环形导向槽内。
[0014]进一步地,所述灌溉筒底端设有顶塞组件,所述顶塞组件包括与灌溉筒底部固定连接透明管,所述透明管上半部开设有漏水口,且所述透明管内腔插接有顶杆,所述顶杆顶端与橡胶密封塞固定连接,且所述顶杆底端与膨胀块抵接,所述膨胀块设于透明管内的空腔内。
[0015]进一步地,所述进光孔与透明管位于同一高度上,所述膨胀块由高分子膨胀材料制成。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于种植的树木底部呈圆周状等距设有倒置的灌溉筒,将光线通过引光组件形成光柱照射进下环形台内侧,并照射于透明管上,光柱聚集的热量使得膨胀块膨胀,通过顶杆将橡胶密封塞顶入至灌溉筒内腔,使其内腔的储水流出,对树木根部进行灌溉作业,灌溉筒内水流完后,灌溉筒上移,限位块脱离阻挡块的阻碍,伸缩弹簧驱使等距设置的灌溉筒向前替换,后续再次进行重复的灌溉作业,有效帮助树木渡过了初期的种植过程,进而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且不用额外引入水源,降低了后续的养护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A处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上凸台结构俯视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灌溉筒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B处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3]图中:100、承载组件;101、底座;102、下环形台;1021、导水台;1022、进光孔;1023、透明挡板;103、上环形台;1031、下凸台;1031a、阻挡块;1032、上凸台;1033、导向环;1034、弧形块;1035、伸缩弹簧;1036、联动块;1037、支杆;200、引光组件;201、支撑台;202、引光镜;203、引光筒;300、倒置灌溉组件;301、灌溉筒;302、活动环;303、橡胶密封塞;304、环形壳;305、推动环;306、复位弹簧;307、限位块;400、顶塞组件;401、透明管;402、顶杆;403、漏水口;404、膨胀块。
[0024]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干旱地带植树初期用自动间歇性灌溉装置,包括,承载组件100,包括底座101,底座101顶部固定连接有下环形台102,下环形台102顶部固定连接上环形台103;引光组件200,引光组件200设于底座101顶面右侧且位于下环形台102一侧,且引光组件200包括与底座101固定连接的支撑台201;倒置灌溉组件300,倒置灌溉组件300设于上环形台103和下环形台102之间。
[0027]请参阅图1,支撑台201顶部设有引光镜202,引光镜202固定安装于三棱柱台上,且引光镜202朝向下环形台102一侧设有引光筒203,引光筒203内设有直径不同的导光通道,通过引光镜202采集太阳光线,并射入引光筒203内,随后出口处射出聚拢的太阳光线,用于对膨胀块404进行升温,且引光筒203的出口正对下环形台102。
[0028]请参阅图2,下环形台102内壁设有导水台1021,导水台1021上开设有导水通道,打开的灌溉筒301内落下的水流经由导水台1021流至树木根部的土壤中,下环形台102表面正对引光筒203的出口设有进光孔1022,便于将引入的光线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旱地带植树初期用自动间歇性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组件(100),包括底座(101),所述底座(101)顶部固定连接有下环形台(102),所述下环形台(102)顶部固定连接上环形台(103);引光组件(200),所述引光组件(200)设于底座(101)顶面右侧且位于下环形台(102)一侧,且所述引光组件(200)包括与底座(101)固定连接的支撑台(201);倒置灌溉组件(300),所述倒置灌溉组件(300)设于上环形台(103)和下环形台(10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旱地带植树初期用自动间歇性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201)顶部设有引光镜(202),所述引光镜(202)固定安装于三棱柱台上,且所述引光镜(202)朝向下环形台(102)一侧设有引光筒(203),所述引光筒(203)内设有直径不同的导光通道,且所述引光筒(203)的出口正对下环形台(1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干旱地带植树初期用自动间歇性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环形台(102)内壁设有导水台(1021),所述导水台(1021)上开设有导水通道,所述下环形台(102)表面正对引光筒(203)的出口设有进光孔(1022),所述进光孔(1022)一侧设有透明挡板(102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干旱地带植树初期用自动间歇性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环形台(103)内壁设有下凸台(1031),所述下凸台(1031)顶面开设有环形导向槽,所述环形导向槽内设有阻挡块(1031a),所述阻挡块(1031a)设于导水通道进水口的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干旱地带植树初期用自动间歇性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凸台(1031)上方设有上凸台(1032),所述上凸台(1032)顶面开设有弧形贯通槽,且所述上凸台(1032)内壁和外壁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成霞
申请(专利权)人:吴成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