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肾盂压力监测球囊灌注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6612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49
一种肾盂压力监测球囊灌注导管,包括:主导管、球囊;主导管的首端从人体尿道口进入,经尿道、膀胱、输尿管口、输尿管,逆行到达肾盂,主导管的末端延伸出体外;球囊包裹于主导管的外围,在置入体内时位于输尿管内,输尿管壁间段的上方;球囊的底部连接一球囊注水管,球囊注水管的末端在体外连接一压力监测注射器。还包括:测压管;测压管和主导管的侧壁并行连接,在体外末端处分开;测压管的末端在体外连接一换能器及压力监测仪;球囊包裹于并行连接的主导管和测压管的外围。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实现“可控且安全的灌注”的肾盂压力监测球囊灌注导管。管。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肾盂压力监测球囊灌注导管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是指一种肾盂压力监测球囊灌注导管。

技术介绍

[0002]在临床上需要对低危肾盂输尿管癌患者进行肾盂输尿管灌注化疗。灌注化疗一般都需要化疗药在肾集合系统(包括肾小盏、肾大盏和肾盂)和输尿管内保留30分钟。解剖学上,输尿管在穿行入膀胱壁时形成“输尿管膀胱壁间段”,该段是输尿管的末段,也是输尿管直径最小的地方(正常直径2mm,服用药物排石时可扩张到6-8mm甚至更大),该段平时能起到输尿管抗膀胱尿液反流作用,该段上方输尿管周径相对较大。如果采用普通的输尿管导管(一般为Fr4-Fr6号,对应外径为1.3-2mm)进行肾盂输尿管逆行灌注化疗时,灌注液会从输尿管导管与输尿管腔的间隙漏到膀胱内而不能实现保留灌注的目的,只能起到“灌洗”作用。不能保留灌注则会导致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大打折扣。
[0003]此外,在实施肾部分切除术时,为了减少肾动脉阻断所致热缺血而造成的残余肾功能的损失,一般需要进行肾低温保护,将“热缺血”转变为“冷缺血”,从而保护残肾功能。其中一种方法就是通过肾盂冰水灌注来降低肾中心温度。但是采用普通的输尿管导管逆行灌注时,仍然会有冰水快速泄漏的问题,导致降温效率低下。
[0004]无论是进行肾盂输尿管灌注化疗,还是进行冰水灌注肾低温保护,目前都没有专用的商品化灌注导管。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现有现技术的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实现“可控且安全的灌注”的肾盂压力监测球囊灌注导管。
[0007]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8]一种肾盂压力监测球囊灌注导管,包括:主导管、球囊;
[0009]所述主导管的首端从人体尿道口进入,经尿道、膀胱、输尿管口、输尿管,逆行到达肾盂,所述主导管的末端延伸出体外;
[0010]所述球囊包裹于所述主导管的外围,在置入体内时位于输尿管内,输尿管壁间段的上方;所述球囊的底部连接一球囊注水管,所述球囊注水管的末端在体外连接一压力监测注射器。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测压管;
[0012]所述测压管和所述主导管的侧壁并行连接,在体外末端处分开;所述测压管的末端在体外连接一换能器及压力监测仪;
[0013]所述球囊包裹于并行连接的所述主导管和所述测压管的外围。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主导管的内径大于所述测压管的内径。
[0015]进一步地,所述主导管和所述测压管的首端部8~12cm处采用软质材料制成,剩余
部分采用半硬质材料制成。
[0016]进一步地,所述球囊的位置是位于所述主导管和所述测压管的并行段的末端上方30cm处。
[0017]进一步地,所述球囊在注水状态时的形状为:中部为圆柱体形,上端和下端为对称的锥形。
[0018]进一步地,所述球囊的中部圆柱体形的高度为1cm、最大直径为5mm,所述球囊的上端和下端的对称的锥形的高度分别为0.5cm。
[0019]进一步地,所述主导管从首端至末端设有刻度,精确到1cm。
[0020]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1]1、在膀胱镜下通过导丝辅助直视下将主导管逆行置入输尿管,使其首端进入肾盂内且导管的球囊段进入输尿管壁间段上方,球囊注水后向下牵拉导管即可将输尿管下段封闭,退出导丝后通过主导管灌注,即可保留灌注液不泄漏。
[0022]2、与主导管伴行的肾盂测压管的首端位于肾集合系统内,可以通过压力监护仪实时监测肾盂压,使灌注压力不至于过大而造成灌注液肾内反流。
[0023]3、球囊注水管连接带压力监测的注射器,可以实时监测球囊内压,通过控制注水量来调节球囊充盈度。
【附图说明】
[0024]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26]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剖视图。
[0028]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球囊未注水状态示意图。
[0030]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球囊注水状态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100-肾盂,200-输尿管,300-膀胱,400-输尿管口,500-尿道,600-尿道口,1-主导管,2-测压管,3-球囊,31-球囊注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肾盂压力监测球囊灌注导管,包括:主导管1、测压管2、球囊3,所述主导管1和所述测压管2的侧壁并行连接,在体外末端处分开;所述测压管2的末端在体外连接一换能器及压力监测仪。主导管1的内径大于测压管2的内径。
[0033]所述球囊3包裹于并行连接的所述主导管1和所述测压管2的外围,位于所述主导管1和所述测压管2的并行段的末端上方30cm处(图6中示为L);所述球囊3的底部连接一球囊注水管31,所述球囊注水管31的末端在体外连接一压力监测注射器。球囊3在注水状态时的形状为:中部为圆柱体形,上端和下端为对称的锥形。所述球囊3的中部圆柱体形的高度H为1cm,所述球囊3的上端和下端的对称的锥形的高度h分别为0.5cm。球囊3圆柱体部注水后最大直径5mm。
[0034]工作过程:
[0035]一、先行膀胱镜检查,窥镜进入膀胱后找到患侧输尿管口,逆行置入超滑导丝,退出窥镜,将球囊未注水的本专利技术的主导管1顺导丝逆行推入;
[0036]二、窥镜从尿道再次进镜,在直视下通过观察主导管1的刻度(主导管1的肾盂首端刻度为0,体外末端刻度为80cm)继续顺导丝逆行推入主导管1,直至本专利技术的球囊段完全进入输尿管壁间段上方,防止球囊3注水后扩张导致壁间段损伤。主导管1和测压管2的首端部10cm为软质材料,且首端部呈半球形,可以避免首端损伤肾集合系统粘膜导致出血、穿孔。其余70cm为半硬质,保证操作过程中导管不会过度弯曲变形;
[0037]三、向球囊3注水,所用的注射器自带压力监测装置,可以精确控制球囊3内压。球囊3充盈后能充满输尿管腔内(球囊3为两端锥形的圆柱体形而非球形,这样可以保护输尿管并贴合输尿管与壁间段连接处的“鸟嘴样”解剖形状),然后适当向下牵拉主导管1,即可将输尿管下段封闭;
[0038]四、退出导丝,主导管1连接充满灌注液的注射器,通过主导管1向肾集合系统灌注,即可实现保留灌注液不漏入膀胱;
[0039]五、通过观察测压管2连接的压力监测仪显示的肾盂压力来控制主导管灌注量,保证灌注压不会过高而造成灌注液肾内反流。(生理状态肾盂压力不超过7.35mmHg,压力超过30mmHg会造成持续肾盂静脉与淋巴反流,感染时15-18mmHg压力即可造成反流)。
[0040]在进行肾集合系统冰水灌注时,可以通过调节球囊3内压来控制球囊周径,通过留置导尿连接的尿袋观察漏入膀胱的液体量,从而调节冰水排入膀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肾盂压力监测球囊灌注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导管、球囊;所述主导管的首端从人体尿道口进入,经尿道、膀胱、输尿管口、输尿管,逆行到达肾盂,所述主导管的末端延伸出体外;所述球囊包裹于所述主导管的外围,在置入体内时位于输尿管内,输尿管壁间段的上方;所述球囊的底部连接一球囊注水管,所述球囊注水管的末端在体外连接一压力监测注射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肾盂压力监测球囊灌注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压管;所述测压管和所述主导管的侧壁并行连接,在体外末端处分开;所述测压管的末端在体外连接一换能器及压力监测仪;所述球囊包裹于并行连接的所述主导管和所述测压管的外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肾盂压力监测球囊灌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管的内径大于所述测压管的内径。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进锋叶烈夫魏永宝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立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