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皎专利>正文

具有物联网功能的家用电器控制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6462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47
一种具有物联网功能的家用电器控制平台,具有:对整个平台信息进行处理并发出指令的MCU控制电路;电源电路,该电路的输出端接MCU控制电路的输入端;通信电路,该电路与MCU控制电路相连接;过零驱动电路,该电路的输入端接MCU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双向可控硅电路,该电路的输入端接过零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三芯电源插座,该插座的一芯接双向可控硅电路的第一阳极A1,其余两芯分别接电网的零线N及地线E;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物联网功能平台赋予连接到该平台上的家用电器物联网功能,并通过移动终端(如手机)进行远程控制及应用场景查看,有助于家用电器降低成本、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并为家用电器制造商节省更多的人力资源成本,有效降低家用电器进入门槛。家用电器进入门槛。家用电器进入门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物联网功能的家用电器控制平台


[0001]本技术属于家用电器控制装置或设备
,具体涉及到一种具有物联网功能的家用电器控制平台,将家用电器通过该平台连接到网络,从而实现家用电器联网的目的,进而通过移动终端(如手机)进行远程控制及查看应用场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讯的可靠性、稳定性越来越高,通讯速度更是日新月异,我们已经迈入5G时代,兼之移动终端(如手机)的大量普及,物物相联已成燎原之势。物联网(IOT)家用电器亦应运而生,不久的将来,将有更多的物联网(IOT)家用电器纷纷面世。
[0003]为了实现具有物联网(IOT)功能的家用电器,每种家用电器的控制单元中都必须含有电源模块、MCU控制模块、WIFI通讯模块、人机交互界面、感知模块、驱动控制模块、驱动器件。通过移动终端(如手机)下载相应的APP,实现远程控制及查看应用场景之目的。
[0004]囿于传统的这种设计思维,不但使设计难度、复杂程度大幅提升,亦将使产品成本、开发成本、开发周期等大幅增加,将造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双重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不需要家用电器本身具有物联网功能、使运行于该平台上的家用电器通过该平台被赋予物联网功能、通过移动终端(如手机)进行远程控制及应用场景查看的具有物联网功能的家用电器控制平台。
[0006]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具有:
[0007]对来自云端及家用电器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出相应指令的MCU控制电路;
[0008]电源电路,该电路的输出端接MCU控制电路的输入端;
[0009]通信电路,该电路与MCU控制电路相连接;
[0010]过零驱动电路,该电路的输入端接MCU控制电路的输出端;
[0011]双向可控硅电路,该电路的输入端接过零驱动电路的输出端;
[0012]三芯电源插座,该插座的一芯接双向可控硅电路的第一阳极A1、其余两芯分别接电网电压的零线N及地线E。
[0013]本技术的通信电路分为与云端通信和与家用电器通信两种,与云端通信采用“WIFI+蓝牙”双通信电路中的WIFI通信模式;与家用电器通信分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种模式,有线通信模式为四线插口电路,四线插口电路一端与MCU控制电路相连接、另一端与家用电器相连;无线通信模式采用“WIFI+蓝牙”双通信模块中的蓝牙通信模式;其中,“WIFI+蓝牙”双通信电路与MCU控制电路相连接。
[0014]本技术的MCU控制电路一方面将通过蓝牙无线通信或四线插口有线通信收集到的家用电器的感知层数据、工作过程、工作进程等相关信息传递到“WIFI”通信模块,通过WIFI发送到云端,另一方面MCU控制电路将通过WIFI接收来自云端的指令信息进行处理,执
行相应指令,并通过蓝牙无线通信或四线连接插口有线通信将相关信息传递给家用电器,且MCU控制电路内部包含众多家用电器控制程序,电路连接为:集成电路U1的输入端接电感L的一端,电路L的另一端接电源电路并通过电阻R1接地,电路L的另一端接电容C1的正极和电容C2的一端,电容C1的负极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集成电路U1的接地端接地,集成电路U1的输出端接电容C3的一端和电容C4的正极并通过电阻R2接地,电容C4的正极接3.3V电源、负极接地,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集成电路U2的8脚和24脚接集成电路U1的输出端、10脚通过电阻R3接3.3V电源的正极并接电容C6的一端、12脚接电阻R9的一端和晶振XT的一端以及电容C7的一端、13脚接电阻R9的另一端和晶振XT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8的一端、9脚和21脚接地、6脚接过零驱动电路、2脚接四线插口电路并通过电阻R8接3.3V电源的正极、1脚接四线插口电路并通过电阻R7接3.3V电源的正极、3脚通过电阻R6接发光二极管LED的负极、23脚接“WIFI+蓝牙”双通信电路并通过电阻R4接3.3V电源的正极、22脚接“WIFI+蓝牙”双通信电路并通过电阻R5接3.3V电源的正极,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5的一端接3.3V电源正极、另一端接地,电容C7和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发光二极管LED的正极接3.3V电源的正极,集成电路U1的型号为HT7333-1,集成电路U2的型号为HT32F50241。
[0015]本技术的四线插口电路其中两根为电源线,两根为通信线,电源线为家用电器控制单元提供所需的工作电压,两根通信线负责家用电器和该平台之间的信息传递,电路连接为:连接器J的2脚接集成电路U2的1脚、3脚接集成电路U2的2脚、1脚接电源、4脚接地。
[0016]本技术的“WIFI+蓝牙”双通信电路为:集成电路U3的8脚接3.3V电源的正极并接电容C9的正极和电容C10的一端、9脚接地并接电容C9的负极和电容C10的另一端、15脚接集成电路U2的22脚、16脚接集成电路U2的23脚,集成电路U3的型号为ASW-022S。
[0017]本技术的过零驱动电路为:集成电路U4的1脚通过电阻R10接3.3V电源的正极、2脚接集成电路U2的6脚、6脚和4脚接双向可控硅电路,集成电路U4的型号为MOC3063。
[0018]本技术的双向可控硅电路为:双向可控硅TRIAC的门极G接集成电路U4的4脚并通过电阻R12接三芯电源插座、第一阳极A1接三芯电源插座并接电容C11的一端、第二阳极A2通过电阻R11接集成电路U4的6脚并通过电阻R13接电容C11的另一端,双向可控硅TRIAC的第二阳极A2通过开关SW接电网电压的火线L。
[0019]本技术的三芯电源插座的第一芯接电网电压的地线E、第二芯接双向可控硅TRIAC的第一阳极A1、第三芯接电网电压的零线N。
[0020]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1]1、本技术通过物联网功能平台赋予连接到该平台上的家用电器物联网功能,不需要家用电器本身具有物联网功能,简单、方便的使普通家用电器具有物联网功能,并通过移动终端(如手机)进行远程控制及应用场景查看。
[0022]2、本技术要求家用电器制造商根据物联网功能平台通讯标准、四线接口连接标准设计家用电器,有助于家用电器本身做的更简单,成本更低,产品的研发周期更短,并为家用电器制造商节省更多的人力资源成本,有效降低家用电器进入门槛。
[0023]3、本技术对于符合物联网功能平台通讯标准、连接标准设计的家用电器,既可以运行家用电器内部的控制程序,也可以在没有内部控制程序的情况下,运行物联网功能平台中MCU控制电路内的控制程序,既增加了制造商的灵活性,又保留了不同制造商的核
心技术。
[0024]4、本技术可针对不同的家用电器重复使用,能够为社会节约更多的物质资源,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专利技术的流程框图。
[0026]图2是本技术的电气原理方框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物联网功能的家用电器控制平台,其特征在于具有:对来自云端及家用电器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出相应指令的MCU控制电路;电源电路,该电路的输出端接MCU控制电路的输入端;通信电路,该电路与MCU控制电路相连接;过零驱动电路,该电路的输入端接MCU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双向可控硅电路,该电路的输入端接过零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三芯电源插座,该插座的一芯接双向可控硅电路的第一阳极A1、其余两芯分别接电网电压的零线N及地线E。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物联网功能的家用电器控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信电路分为与云端通信和与家用电器通信两种,与云端通信采用“WIFI+蓝牙”双通信电路中的WIFI通信模式;与家用电器通信分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种模式,有线通信模式为四线插口电路,四线插口电路一端与MCU控制电路相连接、另一端与家用电器相连;无线通信模式采用“WIFI+蓝牙”双通信模块中的蓝牙通信模式;其中,“WIFI+蓝牙”双通信电路与MCU控制电路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物联网功能的家用电器控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MCU控制电路一方面将通过蓝牙无线通信或四线插口有线通信收集到的家用电器的感知层数据、工作过程、工作进程等相关信息传递到“WIFI”通信模块,通过WIFI发送到云端,另一方面MCU控制电路将通过WIFI接收来自云端的指令信息进行处理,执行相应指令,并通过蓝牙无线通信或四线连接插口有线通信将相关信息传递给家用电器,且MCU控制电路内部包含众多家用电器控制程序,电路连接为:集成电路U1的输入端接电感L的一端,电路L的另一端接电源电路并通过电阻R1接地,电路L的另一端接电容C1的正极和电容C2的一端,电容C1的负极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集成电路U1的接地端接地,集成电路U1的输出端接电容C3的一端和电容C4的正极并通过电阻R2接地,电容C4的正极接3.3V电源、负极接地,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集成电路U2的8脚和24脚接集成电路U1的输出端、10脚通过电阻R3接3.3V电源的正极并接电容C6的一端、12脚接电阻R9的一端和晶振XT的一端以及电容C7的一端、13脚接电阻R9的另一端和晶振XT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8的一端、9脚和21脚接地、6脚接过零驱动电路、2脚接四线插口电路并通过电阻R8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皎
申请(专利权)人:罗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