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色闪光灯透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36190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系提供一种双色闪光灯透镜系统,包括玻璃板,玻璃板的一侧设有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第一透镜与玻璃板之间连接有第一光学胶层,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连接有第二光学胶层;第一透镜靠近玻璃板的一侧设有若干微透镜单元,第一透镜靠近第二透镜的一侧设有菲涅尔透镜结构;第二透镜靠近第一透镜的一面为出光平面,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的一面为向外凸出的弧形面,第一透镜的弧形面上设有第一置光腔和第二置光腔,第一置光腔和第二置光腔内分别设有冷光源和暖光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降低系统的厚度,通过反射、折射的方式使两种色光得到有效的混合,从而白平衡准确度,且能够有形成发光亮度均匀的配光效果。发光亮度均匀的配光效果。发光亮度均匀的配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色闪光灯透镜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闪光灯透镜,具体公开了一种双色闪光灯透镜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闪光灯是增加曝光量的灯具,能够令昏暗的地方更加明亮,是一种常见的摄影配件,也是目前智能手机的常见配件。
[0003]智能手机的闪光灯设置在其摄像头的一侧,用于为摄影摄像实现补光,闪光灯主要包括收束透镜以及光源,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收束透镜后在目标区域形成光斑,光斑的色温单一,不利于对补光区域的真实性展示,此外,现有技术中,设置双色温的闪光灯内暖光和冷光相对独立,形成的光斑色温分区明显,白平衡准确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双色闪光灯透镜系统,能够有效混合两种色光形成亮度均匀、白平衡准确度高的配光效果。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一种双色闪光灯透镜系统,包括玻璃板,玻璃板的一侧设有第一透镜和呈碗状的第二透镜,第一透镜与玻璃板之间连接有第一光学胶层,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连接有第二光学胶层;
[0006]第一透镜靠近玻璃板的一侧设有若干呈阵列排布的微透镜单元,第一透镜靠近第二透镜的一侧设有菲涅尔透镜结构;
[0007]第二透镜靠近第一透镜的一面为出光平面,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的一面为向外凸出的弧形面,弧形面上设有第一置光腔和第二置光腔,第一置光腔和第二置光腔内分别设有冷光源和暖光源,第一置光腔与第二透镜之间形成有第一入射曲面,第二置光腔与第二透镜之间形成有第二入射曲面。
[0008]进一步的,微透镜单元为呈矩形的凸透镜结构。
[0009]进一步的,第一入射曲面和第二入射曲面均为非球面结构。
[0010]进一步的,弧形面上覆盖有反射层。
[0011]进一步的,第一光学胶层和第二光学胶层均为OCA光学胶。
[0012]进一步的,冷光源为冷光LED灯珠,暖光源为暖光LED灯珠。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公开一种双色闪光灯透镜系统,设置有贴合的透镜结构,能够显著降低闪光灯透镜系统的厚度,两种光源设置在第二透镜的两个置光腔中,通过反射、折射的方式使两种色光在第二透镜内得到有效的混合,从而有效提高配光的白平衡准确度,且第一透镜能够有效收集光能,同时形成发光亮度均匀的配光效果,还能对光斑实现一定的整形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为:玻璃板10、第一透镜20、微透镜单元21、菲涅尔透镜结构22、第二透镜 30、出光平面31、弧形面32、第一置光腔33、第一入射曲面331、第二置光腔34、第二入射曲面341、反射层35、第一光学胶层41、第二光学胶层42、冷光源51、暖光源52。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7]参考图1。
[001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双色闪光灯透镜系统,包括玻璃板10,玻璃板10的一侧设有扁平板状的第一透镜20和呈碗状的第二透镜30,即第一透镜20设置于玻璃板10与第二透镜 30之间,第一透镜20与玻璃板10之间连接有第一光学胶层41,第一透镜20与第二透镜30 之间连接有第二光学胶层42,第一光学胶层41和第二光学胶层42的折射率均为n,第一透镜20和第二透镜30的折射率均为N,N>n;
[0019]第一透镜20靠近玻璃板10的一侧设有若干呈阵列排布的微透镜单元21,即第一透镜20 的出光面设置有若干呈阵列排布的微透镜单元21,第一光学胶层41位于微透镜单元21与玻璃板10之间,第一透镜20靠近第二透镜30的一侧设有菲涅尔透镜结构22,即第一透镜20 的入光面设置为菲涅尔透镜结构22,菲涅尔透镜结构22由若干同心圆环条组成,取第一透镜 20光轴所在的面为截面,菲涅尔透镜结构22的截面结构为锯齿状;
[0020]第二透镜30靠近第一透镜20的一面为出光平面31,第二光学胶层42位于菲涅尔透镜结构22与出光平面31之间,第一透镜20第二透镜30的一面为向外凸出的弧形面32能够形成会聚效果,第一透镜20的弧形面32上设有均向内凹陷的第一置光腔33和第二置光腔34,第一置光腔33和第二置光腔34内分别设有冷光源51和暖光源52,第一置光腔33与第二透镜 30之间形成有第一入射曲面331,第二置光腔34与第二透镜30之间形成有第二入射曲面341。
[0021]本技术多用于现代智能手机中,玻璃板10为智能手机的后盖,冷光源51发出的冷光经过第一入射曲面331后发散,暖光源52发出的暖光经过第二入射曲面341后发散,第二透镜30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而弧形面32呈弧形弯曲的结构,光线到达弧形面32容易形成全反射,大部分到达弧形面32的光都能够被反射回第二头境内,冷光和暖光在第二透镜30内交错混合,最终从出光平面31出射的光线白平衡准确度高;从出光平面31出射的混合光线镜菲涅尔透镜结构22进行收束会聚,确保光斑的亮度,经过会聚的光束到达微透镜单元21后能够获得显著的匀光效果,且经过微透镜单元21的光线形成的投影能够被整形,从而有效调整最终所获光斑的形状,微透镜单元21对光线整形是利用成像原理获得的,光线透过微透镜单元21能够形成形状与其匹配的物像。
[0022]此外,本技术整体结构贴合扁平,应用于智能手机能够有效提高其薄型化设计。
[0023]在本实施例中,微透镜单元21为呈矩形的凸透镜结构,能够调整经过微透镜单元21的光线投影形成形状接近矩形的光斑,从而有效匹配摄影、摄像的画面形状,可有效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002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入射曲面331和第二入射曲面341均为非球面结构,能够有效
提高第一入射曲面331和第二入射曲面341分别对冷光源51和暖光源52的折射发散效果。
[0025]在本实施例中,弧形面32上覆盖有反射层35,反射层35避开第一置光腔33和第二置光腔34设置,通过反射层35能够有效提高光能的收集利用效率,避免光线从弧形面32漏出。
[002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胶层41和第二光学胶层42均为OCA光学胶,OCA光学胶是用于胶结透明光学元件的特种粘胶剂,具有无色透明、光透过率在90%以上、胶结强度良好。
[0027]在本实施例中,冷光源51为冷光LED灯珠,暖光源52为暖光LED灯珠。
[002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色闪光灯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板(10),所述玻璃板(10)的一侧设有第一透镜(20)和呈碗状的第二透镜(30),所述第一透镜(20)与所述玻璃板(10)之间连接有第一光学胶层(41),所述第一透镜(20)与所述第二透镜(30)之间连接有第二光学胶层(42);所述第一透镜(20)靠近所述玻璃板(10)的一侧设有若干呈阵列排布的微透镜单元(21),所述第一透镜(20)靠近所述第二透镜(30)的一侧设有菲涅尔透镜结构(22);所述第二透镜(30)靠近所述第一透镜(20)的一面为出光平面(31),所述第一透镜(20)所述第二透镜(30)的一面为向外凸出的弧形面(32),所述弧形面(32)上设有第一置光腔(33)和第二置光腔(34),所述第一置光腔(33)和所述第二置光腔(34)内分别设有冷光源(51)和暖光源(52),所述第一置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基学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烨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