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微型渗井的膨胀土地区海绵城市道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5803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微型渗井的膨胀土地区海绵城市道路,包括:路面结构、路基结构和若干透水滤芯,所述路基结构中均匀设有透水滤芯孔并设置透水滤芯,所述透水滤芯分布在路基中且其上部外侧设有PVC管,底部设有砂垫层,所述路面结构中间部位为混凝土路面,两侧为透水沥青层呈条带状与中间混凝土路面相接;所述透水沥青层和路基之间依次为砂垫层、透水土工布层和不透水土工布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透水沥青增大地表积水的渗透通道,加快积水渗流速度,使积水快速依次流入砂垫层、透水滤芯,通过透水滤芯的雨水能够快速地向周围渗透,减少地面积水;不透水土工布防止积水在道路两侧渗入表层膨胀土而造成膨胀土吸水膨胀而破坏路面。而破坏路面。而破坏路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微型渗井的膨胀土地区海绵城市道路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海绵城市建设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微型渗井的膨胀土地区海绵城市道路。

技术介绍

[0002]当雨季来临,城市降雨量就会突增,使得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压力增大,城市道路积水问题严重,一些城市的排水系统老旧或排水系统能力不足,从而导致城市积水无法快速消散,尤其是城市道路积水,无法有效地得到解决。目前,建设海绵城市能够做到吸水、渗水、蓄水,能较好地解决城市道路积水问题,实现积水快速消散。
[0003]现有海绵城市道路多以改变道路路基土层结构形式以及土层土壤的方式,实现加快道路积水渗流的目标。但是对于膨胀土地区来说,这种方式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改变道路路基土层结构形式以及土层土壤,需要将其他土壤运送到道路施工地区,运输土壤所消耗的花费较大、人力物力消耗较大。并且由于膨胀土浸水后体积剧烈膨胀,失水后体积显著收缩的特性,膨胀土地区实现海绵城市道路更加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膨胀土地区的海绵城市道路。用于解决膨胀土地区城市道路积水严重、长时间难以消散、表层膨胀土吸水膨胀从而破坏路面的问题。
[0005]一种基于微型渗井的膨胀土地区海绵城市道路:包括路面结构、路基结构和若干透水滤芯;所述路基结构中均匀设有透水滤芯孔并设置透水滤芯;所述透水滤芯分布在路基中且其上部外侧设有PVC管,底部设有砂垫层;所述路面结构中间部位为混凝土路面,两侧为透水沥青层呈条带状与中间混凝土路面相接;所述透水沥青层和路基之间依次为砂垫层、透水土工布层和不透水土工布层;所述透水滤芯由粗骨料、水泥、水以及添加剂按一定比例制成,掺有一定比例的钢纤维,其表面有大量的渗水孔洞,分为上下两部分,按均匀间距布置于路基中;PVC管布置于上部透水滤芯的外侧。
[000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透水沥青布置于道路两侧,不会承受过大的车辆荷载,因此可以使用较大的渗水性能的透水沥青,且增大路面渗水面积,通过透水沥青的大量孔洞,增加积水下渗通道;在透水沥青损坏后更换时,砂垫层为透水沥青和土工布之间提供一个缓冲带,防止土工布被破坏,并因其渗水性能良好而为积水提供一个向下的渗流通道;透水土工布可以将上部砂垫层的砂石隔档在透水滤芯之外,防止砂石进入透水滤芯、阻塞透水滤芯的透水通道,从而防止了因此导致的透水性能降低问题;不透水土工布将上部渗流而下的积水阻隔,防止积水渗入表层膨胀土而造成膨胀土吸水膨胀破坏路面;不透水土工布的通孔为积水的下渗提供了渗流通道;工业胶连接不透水土工布和PVC管,以及不透水土工布两侧深入透水沥青,都防止积水从缝隙处渗入表层膨胀土;PVC管将积水引入透水滤芯下部,保证路基表层膨胀土不会因吸水膨胀而破坏路面;透水滤芯表面有大量的渗水孔洞,其
长度足够,可深入地下,为降雨积水向路基深处渗流提供了较好的通道。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膨胀土地区海绵城市道路纵向剖面图;
[000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膨胀土地区海绵城市道路横向剖面图;
[000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膨胀土地区海绵城市道路路面效果图。
[0010]图中:
[0011]1、透水沥青
ꢀꢀꢀꢀꢀꢀꢀꢀ
2、砂垫层
ꢀꢀꢀꢀꢀꢀꢀꢀ
3、透水土工布
[0012]4、不透水土工布
ꢀꢀꢀꢀ
5、透水滤芯
ꢀꢀꢀꢀꢀꢀ
6、PVC管
[0013]7、混凝土路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微型渗井的膨胀土地区海绵城市道路,包括透水沥青1、砂垫层2、透水土工布3、不透水土工布4、透水滤芯5、PVC管6、混凝土路面7;透水沥青1呈条带状,其厚度为30cm;砂垫层2布置于透水沥1正下方以及透水滤芯5正下方,透水沥青1下的砂垫层2成条带状,其厚度为9.5cm;透水滤芯5下的砂垫层2为柱状,由砂土填充而成,其厚度为10cm、直径为10cm,为积水提供了一定的向下渗流的通道。
[0016]土工布层由不透水土工布3和透水土工布4组成,其厚度为0.5cm;不透水土工布3设置在上部的砂垫层2和路基之间,在透水滤芯5所对应的位置开有直径为10cm的孔洞,在孔洞位置用建筑胶将其与PVC管连接;透水土工布3设置在不透水土工布4上部;透水滤芯5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的透水滤芯高度为200cm,下部的透水滤芯高度为300cm,按50cm的间距布置于透水沥青1下;PVC管布置于上部的透水滤芯5的外侧。
[0017]如图2所示,所述透水沥青1设置于道路两旁,其表面混凝土表路面7齐平;所述不透水土工布4的两侧紧贴透水沥青1两侧,在透水沥青1中高度为透水沥青1厚度的一半;所述透水滤芯5由粗骨料、水泥、水、硅粉、减水剂和增粘剂以及钢纤维按1176:323.4:90.6:12.9:32.3:3.2:2.6的比例制成,其表面有大量的渗水孔洞,布置于两侧透水沥青1中央的下部。
[0018]如图3所示,透水沥青1布置于道路两侧,其宽度为30cm。
[0019]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做出的等效变化和修改,均包括于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型渗井的膨胀土地区海绵城市道路,包括:路面结构、路基结构和若干透水滤芯,所述透水滤芯分布在路基结构中且其上部外侧设有PVC管,其特征是:所述路面结构的中间部位为混凝土路面,两侧为透水沥青层呈条带状与中间混凝土路面相接;所述透水沥青层和路基之间依次为砂垫层、透水土工布层和不透水土工布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型渗井的膨胀土地区海绵城市道路,其特征是:所述透水滤芯与不透水土工布连接的上部设有PVC管,下部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雪豹李顺群侯英剑程学磊柴寿喜王彦洋汪东林周亚东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城建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