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5625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36
提出了一种口栓,其能够从容器的上部通过吸引而注出内容物,而且能够再封装。一种口栓,其在容器的开口部安装而使用,该口栓的特征在于,该口栓由口栓主体、吸管和盖构成,口栓主体由圆筒状的外筒、凸缘部和熔接部一体成型,该外筒具有供盖螺合的外螺纹,吸管具有:圆筒状的管部,其与口栓主体的外筒的内周嵌合;以及凸边部,其用于卡止于外筒的最上部,盖具有:螺纹部,其在内周具有与在口栓主体的外筒设置的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以及内筒,在该内筒的内部具有能够在内筒内周沿轴向滑动的可动阀。部具有能够在内筒内周沿轴向滑动的可动阀。部具有能够在内筒内周沿轴向滑动的可动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口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对液体、粉末进行收纳的容器安装而用于吸引使用的口栓,涉及是比较简单的构造并且能够再打开、再封闭,密封性高,残留于容器内的残液少的口栓。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作为对液体、粉末进行收纳的容器,已知有在柔软的袋状的容器安装了口栓的被称为带口栓袋的容器。带口栓袋具有以下优点:即使不是一次全部使用内容物而是一点一点地使用的情况下,由于容器与已使用的量相应地收缩,因此也能够将内容物使用至最后而不与空气接触。
[0003]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口栓构造、喷嘴是用于该带口栓袋的口栓,是要解决以下问题,即,在现有的口栓(专利文献1)中,塞的内周面与阳部件的头部的尺寸精度要求非常高,在一次性容器等不能耗费成本的容器中不能采用;在对内容物进行填充的设备中,必须随着内容物的变更而改变设备,难以应对。
[0004]现有的带口栓袋通常是将袋安装于规定的器具(server),通过自然落下从在袋的下部安装的口栓取出内容物的方式。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口栓也是同样的构造。
[0005]但是,如果是内容量大的容器,则由于具有相当的重量,因此有时难以抬起而使其倒立。因此,例如在用于将油墨供给至印刷机的容器等中,有希望通过吸引泵进行吸引使用的要求,但通过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口栓不能应对。
[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411270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21607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口栓,其能够通过从容器的上部吸引而注出内容物,而且能够再封装。
[0009]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是一种口栓,其是在容器的开口部安装而使用的合成树脂制的口栓,该口栓的特征在于,该口栓由口栓主体、吸管和盖构成,口栓主体是由圆筒状的外筒、凸缘部和熔接部一体成型的,该外筒具有供盖螺合的外螺纹,该凸缘部用于对口栓主体进行保持,该熔接部用于熔接于容器的开口部,吸管具有:圆筒状的管部,其与口栓主体的外筒的内周嵌合;以及凸边部,其用于卡止于外筒,盖具有:螺纹部,其在内周具有与在口栓主体的外筒设置的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以及内筒,其与吸管的内周嵌合,能够插入用于对容器的内容物进行吸引的吸引塞,在内筒的内部具有能够在内筒内周沿轴向滑动的可动阀,该可动阀在未插入吸引塞的状态下将内筒前端的开口部封闭,在插入了吸引塞时与吸引塞的前端弹性地卡合而在内筒内周滑动,打开内筒前端。
[0010]另外,也可以是,容器具有挠性,吸管从管部的一端延伸出前端细的垂体形状的防堵塞柱,该防堵塞柱具有在通过吸引塞对容器的内容物进行了吸引时在与容器之间产生间隙的剖面形状,在管部设有能够对容器内的空气进行吸引的气孔。
[0011]另外,也可以是吸管的凸边部与盖通过在盖最上部的内侧设置的接触环而被密封。
[0012]另外,也可以是吸管的凸边部与盖通过插入至盖最上部内侧的弹性密封件而被密封。
[0013]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案是具有上述口栓的吸引内容物注出容器。
[0014]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口栓尽管是由口栓主体、吸管和盖这样的少的部件构成的比较简单的构造,但是,能够进行现有的口栓不可能进行的吸引使用,进一步通过可动阀的动作,能够进行打开、再封装。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表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口栓的斜视图。
[0017]图2是表示了从图1的状态卸下了盖后的状态的斜视图。
[0018]图3是表示了从图2的状态卸下吸管,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口栓的3个部件的斜视图。
[0019]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了将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口栓安装于容器的状态的剖面说明图。
[0020]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了要将吸引塞插入至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口栓的状态的剖面说明图。
[0021]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了从图5的状态通过完全插入吸引塞而使可动阀被打开的状态的剖面说明图。
[0022]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了将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口栓的其他实施方式安装于容器的状态的剖面说明图。
[0023]图8的(1)是表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口栓的斜视图。图8的(2)是表示了图8的(1)的A-A

剖面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9是表示了从图8的状态卸下了盖后的状态的斜视图。
[0025]图10是表示了从图9的状态卸下吸管,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口栓的3个部件的斜视图。
[0026]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了将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口栓安装于容器的状态的剖面说明图。
[0027]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了要将吸引塞插入至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口栓的状态的剖面说明图。
[0028]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了从图12的状态通过完全插入吸引塞而使可动阀被打开的状态的剖面说明图。
[0029]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了将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口栓的其他实施方式安装于容器的状态的剖面说明图。
[0030]图15的(1)是表示了防堵塞柱的作用效果的剖面说明图。图15的(2)、图15的(3)是表示了防堵塞柱的其他剖面形状的例子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第1实施方式)
[0032]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口栓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口栓1的斜视图。图2是表示了从图1的状态卸下了盖30后的状态的斜视图。并且,图3是表示了从图2的状态卸下吸管20,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口栓1的3个部件即口栓主体10、吸管20、盖30的斜视图。另外,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了将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口栓1安装于容器2的状态(吸引内容物注出容器)的剖面说明图。下面,如图4所示,将使吸引内容物注出容器竖立的状态的上下方向规定为上下而进行说明。
[0033]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口栓1是在容器2的开口部安装而使用的合成树脂制的口栓,由口栓主体10、吸管20和盖30构成。
[0034]口栓主体10是由圆筒状的外筒11、凸缘部12和熔接部13一体地成型的,该外筒11具有供盖30螺合的外螺纹14,该凸缘部12用于对整个口栓进行保持,该熔接部13用于熔接于容器2的开口部。
[0035]吸管20具有与口栓主体10的外筒11的内周嵌合的圆筒状的管部,该吸管20在安装于容器的状态下,最下部(一端)到达容器2的底面,在最上部(另一端)具有用于卡止于外筒11的最上部的凸边部21。即,吸管20的管部从最下部延伸至最上部。通过与容器的尺寸相应地对吸管20的长度进行调节,能够适用于各种尺寸的容器。此外,吸管20的最下部为了不吸附在容器2的底面,也可以设置凹凸。另外,吸管20在安装于容器的状态下,最下部可以不到达容器2的底面,也可以到达容器2的底面。
[0036]盖30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口栓,其是在容器的开口部安装而使用的合成树脂制的口栓,该口栓的特征在于,该口栓由口栓主体、吸管和盖构成,所述口栓主体是由圆筒状的外筒、凸缘部和熔接部一体成型的,该外筒具有供所述盖螺合的外螺纹,该凸缘部用于对所述口栓主体进行保持,该熔接部用于熔接于所述容器的所述开口部,所述吸管具有:圆筒状的管部,其与所述口栓主体的所述外筒的内周嵌合;以及凸边部,其用于卡止于所述外筒,所述盖具有:螺纹部,其在内周具有与在所述口栓主体的所述外筒设置的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以及内筒,其与所述吸管的内周嵌合,能够插入用于对所述容器的内容物进行吸引的吸引塞,在所述内筒的内部具有能够在所述内筒内周沿轴向滑动的可动阀,该可动阀在未插入所述吸引塞的状态下,将所述内筒前端的开口部封闭,在插入了所述吸引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庄美香和田洁
申请(专利权)人: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