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海平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升降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5425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3:26
一种自动升降枕头,包括枕体和升降架,升降架包括上板和底板,上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前后交叉的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相互铰接;第一支撑架一端与上板滑动连接,另一端与底板铰接,第二支撑架一端与上板铰接,另一端与底板滑动连接;枕体设置在上板,并通过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配合自动升降在底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良,使枕体可在较大的范围内自动升降,不但能根据人体的睡眠习惯来自动调节枕体的高度,保证睡眠中人体不同姿势的最佳高度,提高用户体验和舒适性,同时能有效地减少由于枕头高度无法调节而引起的人体睡觉不适问题,也能避免现有技术枕头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升降枕头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升降枕头。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枕头已是家家户户不可缺少的床上用品,现有的枕头包括外套和装设于外套中的一些软性材料。用户在使用时将头部放置于枕头上,可由于不同的用户对枕头的高度要求不同,需要的枕头高度不同,同时在睡眠之中,仰卧和侧卧的睡姿不断转换,对枕头的高度要求也有所不同,可市场上出售的枕头厚度一般都是固定的,虽然能通过软性材料的形变进行高度调节,但调节范围有效,经常会使用户产生落枕、失眠、打呼噜、损伤颈椎等不良问题,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还有这种枕头长期使用后厚度很容易变薄,进而出现塌陷问题,这就需要用户另外增加一块枕头,将两块枕头叠合在一起使用,或者更换新的枕头,使用寿命短、且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自动升降枕头,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枕头高度无法随用户睡姿进行高度调节、以及使用时间长后容易塌陷不足之处。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措施如下:
[0005]一种自动升降枕头,包括枕体和升降架,其特征在于:升降架包括上板和底板,上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前后交叉的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相互铰接。
[0006]所述的第一支撑架一端与上板滑动连接,另一端与底板铰接,第二支撑架一端与上板铰接,另一端与底板滑动连接,或者,第一支撑架一端与上板铰接,另一端与底板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架一端与上板滑动连接,另一端与底板铰接。
[0007]所述的枕体设置在上板,并通过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配合自动升降在底板上。
[0008]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分别设置有二个,二个第一支撑架和二个第二支撑架分别前后交叉的设置在上板、底板前后位置。
[0009]所述二个第一支撑架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杆、且通过第一连杆分别与上板滑动连接,二个第一支撑架另一端分别与底板铰接。
[0010]所述的二个第二支撑架一端分别与上板铰接,二个第二支撑架另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杆、且通过第二连杆分别与底板滑动连接。
[0011]所述上板前后位置分别设置有上滑轨,第一连杆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上滑轮;所述的二个第一支撑架端部通过第一连杆、上滑轮的配合同步滑动在上板的上滑轨上。
[0012]所述的底板前后位置分别设置有下滑轨,第二连杆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下滑轮;所述的二个第二支撑架端部通过第二连杆、下滑轮的配合同步滑动在底板的下滑轨上。
[0013]所述上板上设置有第一上升限位部,底板上设置有第二上升限位部;所述的二个
第一支撑架滑动至一定位置时通过第一连杆限位在第一上升限位部上,二个第二支撑架滑动至一定位置时通过第二连杆限位在第二上升限位部上,以限定枕体的上升高度。
[0014]所述上滑轨上设置有第一下降限位部,下滑轨上设置有第二下降限位部;所述的上板下降至一定位置时,第一下降限位部限位在底板上,第二下降限位部限位在上板上,以限定枕体的下降高度。
[0015]所述上板前后位置分别设置有上连接件;所述的二个第二支撑架端部分别铰接在上连接件上。
[0016]所述的底板前后位置分别设置有下连接件;所述的二个第一支撑架端部分别铰接在下连接件上。
[0017]所述二个第一支撑架与下连接件之间、和/或二个第二支撑架与上连接件之间设置有端部弹性件;所述的二个第一支撑架与下连接件之间、和/或二个第二支撑架与上连接件之间通过端部弹性件相互弹性铰接。
[0018]所述二个第一支撑架中部与二个第二支撑架中部之间设置有中间弹性件,该中间弹性件一端弹性作用在第一支撑架上,另一端弹性作用在第二支撑架上,二个第一支撑架中部与二个第二支撑架中部之间通过中间弹性件相互弹性铰接。
[0019]所述枕体由具有一定弹性或软性的材料制成,其表面呈平面状或波浪状,底部通过粘贴、或卡接、或紧固件固定设置在上板上。
[0020]本技术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良,利用前后布置、且相互之间呈前后交叉的二个第一支撑架和二个第二支撑架铰接,并分别与上板和底板弹性限位滑动及铰接的方式,使枕体可在较大的范围内自动升降,不但能根据人体的睡眠习惯来自动调节枕体的高度,保证睡眠中人体不同姿势的最佳高度,提高用户体验和舒适性,同时能有效地减少由于枕头高度无法调节而引起的人体睡觉不适问题,而且,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的机械连接关系能保证枕体使用时间长后也能自动升降,以保障枕头的整体使用寿命,避免现有技术枕头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0021]综合而言,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性能优异,使用方便、安全、可靠、舒适、寿命长等特点,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22]图1、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升降架主视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升降架左视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升降架右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7]参见图1-图5,本自动升降枕头,包括枕体1和升降架,升降架包括上板2和底板3,上板2与底板3之间设置有前后交叉的第一支撑架4、第二支撑架5,第一支撑架4与第二支撑架5相互铰接。
[0028]第一支撑架4一端与上板2滑动连接,另一端与底板3铰接,第二支撑架5一端与上
板2铰接,另一端与底板3滑动连接,或者,第一支撑架4 一端与上板2铰接,另一端与底板3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架5一端与上板2 滑动连接,另一端与底板3铰接。
[0029]上述的枕体1设置在上板2,并通过第一支撑架4和第二支撑架5的配合自动升降在底板3上。
[0030]为了提高枕体1在升降时的稳定性,第一支撑架4和第二支撑架5分别设置有二个,二个第一支撑架4和二个第二支撑架5分别前后交叉的设置在上板2、底板3前后位置。由于第一支撑架4和第二支撑架5分别设置有二个,因此用户在使用时,头部作用枕体1的任何位置都能使枕体1整体实现升降,从而避免由于枕体1平稳性差,头部作用枕体1时出现局部升降的问题,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0031]二个第一支撑架4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杆6、且通过第一连杆6分别与上板2滑动连接,二个第一支撑架4另一端分别与底板3铰接。
[0032]二个第二支撑架5一端分别与上板2铰接,二个第二支撑架5另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杆7、且通过第二连杆7分别与底板3滑动连接。
[0033]二个第一支撑架4之间通过第一连杆6连接,二个第二支撑架5之间通过第二连杆7连接,能保证二个第一支撑架4、二个第二支撑架5相互之间的连接合理性。
[0034]上板2前后位置分别设置有上滑轨8,第一连杆6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上滑轮9;所述的二个第一支撑架4端部通过第一连杆6、上滑轮9的配合同步滑动在上板2的上滑轨8上。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升降枕头,包括枕体(1)和升降架,其特征在于:升降架包括上板(2)和底板(3),上板(2)与底板(3)之间设置有前后交叉的第一支撑架(4)、第二支撑架(5),第一支撑架(4)与第二支撑架(5)相互铰接;所述的第一支撑架(4)一端与上板(2)滑动连接,另一端与底板(3)铰接,第二支撑架(5)一端与上板(2)铰接,另一端与底板(3)滑动连接,或者,第一支撑架(4)一端与上板(2)铰接,另一端与底板(3)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架(5)一端与上板(2)滑动连接,另一端与底板(3)铰接;所述的枕体(1)设置在上板(2),并通过第一支撑架(4)和第二支撑架(5)的配合自动升降在底板(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升降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4)和第二支撑架(5)分别设置有二个,二个第一支撑架(4)和二个第二支撑架(5)分别前后交叉的设置在上板(2)、底板(3)前后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自动升降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个第一支撑架(4)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杆(6)、且通过第一连杆(6)分别与上板(2)滑动连接,二个第一支撑架(4)另一端分别与底板(3)铰接;所述的二个第二支撑架(5)一端分别与上板(2)铰接,二个第二支撑架(5)另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杆(7)、且通过第二连杆(7)分别与底板(3)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自动升降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2)前后位置分别设置有上滑轨(8),第一连杆(6)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上滑轮(9);所述的二个第一支撑架(4)端部通过第一连杆(6)、上滑轮(9)的配合同步滑动在上板(2)的上滑轨(8)上;所述的底板(3)前后位置分别设置有下滑轨(10),第二连杆(7)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下滑轮(11);所述的二个第二支撑架(5)端部通过第二连杆(7)、下滑轮(11)的配合同步滑动在底板(3)的下滑轨(10)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自动升降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2)上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海平
申请(专利权)人:曹海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