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及数据中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51379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3:18
本申请提供一种集装箱及数据中心。集装箱包括框架及固定设于所述框架上的至少一个板体,所述框架包括金属梁体及加强填充物,所述金属梁体设有收容空间,所述加强填充物填充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与收容空间的内壁紧密贴合,所述加强填充物包括混凝土。通过低成本的填充混凝土辅助金属结构受力,提高集装箱具有高强度及高刚度的金属梁体同时,亦显著降低集装箱的金属(例如钢材)用量,节约集装箱的制造成本以及数据中心的建造成本。以及数据中心的建造成本。以及数据中心的建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装箱及数据中心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
,特别涉及一种集装箱及数据中心。

技术介绍

[0002]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行业的蓬勃发展导致数据中心的建设需求爆发式增长。传统数据中心的主体结构采用混凝土现场浇筑的方式进行搭建,主体结构完成工后再安装各种数据设备。传统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因建设周期长,灵活性差,成本高,维护和管理不便等特点,逐渐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应运而生。
[0003]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作为数据中心建设的一种新模式,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克服传统土建模式数据中心无法满足的各种物理场景和业务场景,可直接室外应用,具有快速部署、灵活扩容的显著优势。
[0004]现有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的基本单元借用传统集装箱的架构,采用纯钢结构焊接组成,因建筑受力要求高,钢结构的截面尺寸规格大,用料多,导致结构用钢量巨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及数据中心,能够降低金属用量并提高强度。
[0006]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集装箱,包括框架及固定设于所述框架上的至少一个板体,所述框架包括金属梁体及加强填充物,所述金属梁体设有收容空间,所述加强填充物填充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与所述收容空间的内壁紧密贴合,所述加强填充物包括混凝土。
[0007]本申请第一方面中,集装箱的框架采用金属梁体与加强填充物的组合结构,加强填充物包括混凝土。由于混凝土具有高强度的特点,结合金属结构,有利于提高金属梁体的强度与刚度,从而提高了集装箱的强度。另外,混凝土相较于金属的成本更低,在确保集装箱具有高强度的同时,减少金属(例如钢)用量,从而降低集装箱的制造成本。换而言之,通过低成本的填充混凝土辅助金属结构受力,从而显著降低集装箱的金属用量,节约成本。还有,集装箱可以在工厂等进行预制,如此,在需进行建设数据中心等建筑结构时,可以将集装箱整体直接运输至预设建造地点进行部署,提高了施工的灵活性及效率,缩减建设周期。所述加强填充物与所述收容空间的内壁紧密贴合,如此,提高加强填充物与金属梁体的连接强度,增强金属梁体的支撑稳定性。
[0008]根据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金属梁体的横截面为口字型,例如,所述横截面为所述金属梁体垂直所述金属梁体的轴向方向的横截面,如此,增强了金属梁体的承重能力,使金属梁体具备较高的强度及刚度。
[0009]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金属梁体设有贯穿所述金属梁体的侧壁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用于灌充所述加强填充物,以方便制备所述框架,提高集装箱的制备效率。
[0010]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金属梁体设有贯穿所述金属梁体的侧壁的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所述开口从所述金属梁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金属梁体的另一端,方便向金属梁体内灌注加强填充物。例如,所述金属梁体沿垂直所述金属梁体的轴向方向的横截面大致呈C型。由于开口从所述金属梁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金属梁体的另一端,能够进一步减少金属用量。
[0011]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强填充物靠近所述开口一侧的侧面与所述开口的边缘平齐,使得所述加强填充物与金属梁体的外界之间的界面为规整面,如此,降低了加强填充物对需安装于集装箱内的设备造成损伤的可能性,以及对作业人员等造成伤害的可能性。
[0012]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金属梁体还包括加强隔板,所述加强隔板与所述金属梁体的侧壁的内表面固定相接,从而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成至少两个子收容空间,所述加强填充物固定收容于所述子收容空间内。由于金属梁体的内部设置了加强隔板,有利于进一步加强金属梁体的强度。
[0013]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金属梁体包括第一金属梁体、第二金属梁体及第三金属梁体,所述第一金属梁体的一端、所述第二金属梁体的一端及所述第三金属梁体的一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一金属梁体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金属梁体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三金属梁体沿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金属梁体与所述第二金属梁体围成所述第一框体,所述第二金属梁体与所述第三金属梁体围成所述第二框体,所述第三金属梁体与所述第一金属梁体围成所述第三框体,所述第一框体、所述第二框体及所述第三框体中的至少一个盖设有所述板体,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中的任意两个相互正交,使得集装箱呈规则的长方体结构,如此,方便在建设数据中心等建筑结构时,对多个集装箱进行堆叠及/或并组,进一步提高了施工效率。
[0014]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集装箱还包括多个固定件,所述金属梁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金属梁体之间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用于加强金属梁体相互之间的连接强度及连接稳定性。可采取焊接或螺栓等固定连接方式,将固定件固定于金属梁体上。
[0015]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板体为混凝土楼板与钢结构楼板中的一种,或者所述板体为所述混凝土楼板与所述钢结构楼板拼接形成。混凝土楼板与钢结构楼板均具有高强度,如此,进一步提高集装箱的强度。
[0016]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中心,包括至少两个预制模块单元,所述预制模块单元包括如上所述的集装箱及收容于所述集装箱内的数据设备,所述数据设备与所述金属梁体和/或所述板体固定连接。
[0017]本申请第二方面中,数据中心由至少两个预制模块单元组成,即数据中心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具有快速部署、灵活扩容的特点。预制模块单元的集装箱的框架,集装箱的框架采用金属梁体与加强填充物的组合结构,其中,加强填充物包括混凝土。由于混凝土具有高强度的特点,结合金属结构,有利于提高金属梁体的强度与刚度,从而提高了集装箱的
强度。另外,混凝土相较于金属的成本更低,在确保集装箱具有高强度的同时,减少金属(例如钢)用量,从而降低集装箱的制造成本,以及数据中心的建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中心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中心的示意图;
[0020]图3为堆叠于一起的两个集装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图7为金属梁体的横截面的可能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集装箱的角件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9为图8所示的角件区域的透视图;
[0024]图10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的集装箱的角件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及固定设于所述框架上的至少一个板体,所述框架包括金属梁体及加强填充物,所述金属梁体设有收容空间,所述加强填充物填充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与所述收容空间的内壁紧密贴合,所述加强填充物包括混凝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梁体的横截面为口字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梁体设有贯穿所述金属梁体的侧壁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用于灌充所述加强填充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梁体设有贯穿所述金属梁体的侧壁的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所述开口从所述金属梁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金属梁体的另一端,用于灌充所述加强填充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填充物靠近所述开口一侧的侧面与所述开口的边缘平齐。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梁体还包括加强隔板,所述加强隔板与所述金属梁体的侧壁的内表面固定相接,从而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成至少两个子收容空间,所述加强填充物固定收容于所述子收容空间内。7.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继军胡雄翦崴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