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储藏预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5090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甘薯储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甘薯储藏预处理设备,包括进出门相对设置的愈伤室和冷却室,所述愈伤室背离所述冷却室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送风风机,所述第一送风风机的出口和所述愈伤室之间安装有加热装置;所述冷却室背离所述愈伤室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送风风机。该甘薯储藏预处理设备通过对甘薯进行产后贮藏前的高温短时愈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甘薯储藏预处理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甘薯储藏
,尤其涉及一种甘薯储藏预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甘薯块根体积大、水分多,皮薄肉嫩,在田间采收、运输装卸和入库贮藏过程中都易受擦伤、刺伤、割伤、碰伤和压伤等机械损伤。为降低甘薯采后损失,阻止病原物的侵入,对采后甘薯应进行适当的预处理,清洗去除表面土传微生物、促进损伤愈合后再进行储藏,有助于提高甘薯抗病性并延长贮藏期限、保证储藏品质。目前生产实践中采用的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愈伤预处理、清洗预处理和化学药剂预处理三种方法。
[0003]愈伤预处理主要是传统的低温加热愈伤预处理技术,该技术通常将甘薯挑选后,直接堆积在贮藏设施内进行,甘薯入库后将库温升至30℃~37℃,处理时间通常为2~7天,之后通风降温进入储藏周期。目前市面和研究上,还没有针对甘薯的愈伤预处理的专用型设备,传统低温加热愈伤通常在加热冷库或者土窖中进行。
[0004]化学试剂预处理主要是化学药剂喷洒处理刺激愈伤,药剂处理通常为储藏前使用脱落酸(Abscisic Acid,简称ABA)、苯丙噻重氮(Benzothiazole,简称BTH)和水杨酸(Salicylic Acid,简称SA)等外源激素喷洒、浸泡等方式,晾干后入库进行储藏,该方式主要是对甘薯进行外源化学试剂的刺激,促进甘薯在储藏过程中的伤口自我愈合。
[0005]清洗预处理主要为清水清洗或化学药剂清洗,主要是依靠清水冲淋清洗、次氯酸钠溶液冲淋清洗、石灰喷洒、农药浸泡或喷淋、和杀菌剂冲淋清洗等方式,对甘薯表面泥土进行清除并对土传微生物进行灭活,之后进行沥干,然后入库进行储藏。
[0006]目前,上述三种主流的预处理方法均存在一些使用缺陷,导致甘薯的储藏效果不佳。低温加热愈伤预处理周期较长,人力物力投入量大,条件难以控制,能耗高且愈伤效果层次不齐,降温效果不明显,导致最终甘薯余温不能消散,贮藏期容易腐烂,无法满足生产需要。而清洗预处理和化学药剂预处理则涉及食品安全、化学试剂使用量不规范的问题,外源激素类药品成本较高,且喷淋、浸泡等方式易造成甘薯表面潮湿,沥干时间不够会加速储藏期的腐烂。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甘薯储藏预处理设备,用以解决现有的甘薯预处理处理周期长、效果不佳、无法满足生产需要的问题。
[000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甘薯储藏预处理设备,包括进出门相对设置的愈伤室和冷却室,所述愈伤室背离所述冷却室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送风风机,所述第一送风风机的出口和所述愈伤室之间安装有加热装置;所述冷却室背离所述愈伤室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送风风机。
[0009]其中,所述愈伤室的上方设有回风风道,所述回风风道的进口连通于所述愈伤室的内腔室,所述回风风道的出口连接于所述第一送风风机的进口;所述愈伤室的下方设有
下送风风道,所述下送风风道的进口连接于所述加热装置的出口,所述下送风风道的出口连通于所述愈伤室的内腔室。
[0010]其中,所述愈伤室的顶部在长度方向上安装有多个可开关的顶窗,所述回风风道的进口通过所述顶窗连通于所述愈伤室的内腔室。
[0011]其中,所述加热装置的出口通过三通调节阀连接于所述下送风风道的进口和所述愈伤室的进风口。
[0012]其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愈伤室和所述冷却室之间的清洗室,所述清洗室内安装有多个喷淋头。
[0013]其中,所述愈伤室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愈伤室还安装有电连接于所述湿度传感器的电动进风阀和排湿风机。
[0014]其中,所述第二送风风机的出口和所述冷却室之间安装有湿帘。
[0015]其中,还包括滑轨和装载小车,所述滑轨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愈伤室内,所述滑轨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冷却室内;所述装载小车可沿所述滑轨滑动。
[0016]其中,所述愈伤室和所述冷却室的外部均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从外到内依次由彩钢板、保温苯板和雪花板内衬组成。
[0017]其中,所述第一送风风机的出口通过第一风斗连接于所述愈伤室,所述第二送风风机的出口通过第二风斗连接于所述冷却室。
[001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甘薯储藏预处理设备,通过愈伤室对甘薯进行高温短时愈伤处理,利用热激调节代谢途径及高温杀灭表皮微生物的方式,使甘薯受伤周皮快速愈合,形成抵御外部病害微生物的生物屏障,再通过冷却室对愈伤后的甘薯进行强风快速冷却,快速降低愈伤后甘薯的余温,避免贮藏过程中呼吸强度的提升和损耗,减少贮藏前期的腐烂情况。该甘薯储藏预处理设备通过对甘薯进行产后贮藏前的高温短时愈伤-冷却的预处理,以绿色无污染的物理方法,可有效加快甘薯块根愈伤组织的形成,缩短预处理时间,从而达到减少甘薯储期腐烂和水分损失,保证储藏品质,延长储藏期限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甘薯储藏预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中的甘薯储藏预处理设备的俯视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甘薯储藏预处理设备时对同批次甘薯进行的堆叠示意图,其中a表示上层甘薯取样点,b表示中层甘薯取样点,c表示底层甘薯取样点;
[0023]图4是本技术的愈伤室中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监测变化结果图;
[0024]图5是本技术的愈伤室中各湿度传感器的湿度监测变化结果图;
[0025]图6是本技术愈伤处理后同批次甘薯位于不同摆放点处的表皮和内核温度测量结果图;
[0026]图7是本技术冷却处理后同批次甘薯位于不同摆放点处的表皮和内核温度测
量结果图;
[0027]图8是实施例1和对比例1~4贮藏后的L*值测试结果图;
[0028]图9是实施例1和对比例1~4贮藏后的a*值测试结果图;
[0029]图10是实施例1和对比例1~4贮藏后的b*值测试结果图;
[0030]图11是实施例1和对比例1~4贮藏后的甘薯褐变度测试结果图;
[0031]图12是实施例1和对比例1~4贮藏后的甘薯呼吸强度测试结果图;
[0032]图13是实施例1和对比例1~4贮藏后的甘薯组织内部硬度测试结果图;
[0033]图14是实施例1和对比例1~4贮藏后的甘薯头尾部硬度测试结果图;
[0034]图15是实施例1和对比例1~4贮藏后的甘薯细胞膜透性测试结果图;
[0035]图16是实施例1和对比例1~4贮藏后的甘薯丙二醛含量测试结果图;
[0036]图17是实施例1和对比例1~4贮藏后的甘薯冷害发生率测试结果图;
[0037]图18是实施例1和对比例1~4贮藏后的甘薯腐烂率测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甘薯储藏预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进出门相对设置的愈伤室和冷却室,所述愈伤室背离所述冷却室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送风风机,所述第一送风风机的出口和所述愈伤室之间安装有加热装置;所述冷却室背离所述愈伤室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送风风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薯储藏预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愈伤室的上方设有回风风道,所述回风风道的进口连通于所述愈伤室的内腔室,所述回风风道的出口连接于所述第一送风风机的进口;所述愈伤室的下方设有下送风风道,所述下送风风道的进口连接于所述加热装置的出口,所述下送风风道的出口连通于所述愈伤室的内腔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甘薯储藏预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愈伤室的顶部在长度方向上安装有多个可开关的顶窗,所述回风风道的进口通过所述顶窗连通于所述愈伤室的内腔室。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甘薯储藏预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的出口通过三通调节阀连接于所述下送风风道的进口和所述愈伤室的进风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薯储藏预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帮迪冉国伟孙洁吕晓龙沈剑波孙静程勤阳周新群
申请(专利权)人: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