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4979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尘器,涉及除尘技术领域,其包括底座和设置于底座上的壳体,底座内设置有储尘室,底座的上端面贯穿设置有若干连通储尘室内部的进气孔,并且壳体内竖直设置有连通进气孔的滤袋;储尘室的上端内壁水平设置有一圈圆环形的隔板,隔板的内圈竖直向上设置有一圈导流板,导流板的上端面与底座的顶壁之间存在间隙,隔板、导流板以及底座内壁之间形成环形通道,并且底座的外壁设置有连通环形通道的进气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通过设置连通进气通道的环形通道,迫使气体中夹杂的固体粉尘与环形通道的内壁发生碰撞,降低固体粉尘的流动速率,利于粉尘的沉积,保证除尘器的工作效率。保证除尘器的工作效率。保证除尘器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尘器


[0001]本技术涉及除尘
,特别涉及一种除尘器。

技术介绍

[0002]袋式除尘器是一种干式滤尘装置,它适用于捕集细小、干燥、非纤维性粉尘。当含尘气体进入袋式除尘器后,颗粒大、比重大的粉尘由于重力的作用沉降下来并落入灰斗内,含有较细小粉尘的气体在通过滤袋后,粉尘被阻留,使气体得到净化。
[0003]中国专利CN209530354U公开了一种袋式除尘器,其包括圆筒形的壳体,壳体的顶部设有顶盖,顶盖的顶部设有出风管,壳体的底部设有收集腔体,收集腔体的侧部设有进风接口,进风接口上设有阀门,收集腔体的底部设有料斗,料斗的底部设有开口,料斗的开口处设有阀门。
[0004]上述除尘器在使用时,将气体沿着进风接口通入收集腔体内,但是此时气体将会冲击收集腔体内的落灰并产生二次扬尘,不利于粉尘的沉积,影响除尘器的工作效率,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除尘器,具有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除尘器,包括底座和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壳体,所述底座内设置有储尘室,所述底座的上端面贯穿设置有若干连通所述储尘室内部的进气孔,并且所述壳体内竖直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气孔的滤袋;所述储尘室的上端内壁水平设置有一圈圆环形的隔板,所述隔板的内圈竖直向上设置有一圈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上端面与所述底座的顶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隔板、所述导流板以及所述底座内壁之间形成环形通道,并且所述底座的外壁设置有连通所述环形通道的进气通道。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除尘器工作时,将气体沿着进气通道通入,此时通过隔板和导流板将储尘室进行分隔,并隔离出连通进气通道的环形通道。因此在通入气体时,将引导气体沿着环形通道内壁流动,迫使气体中夹杂的固体粉尘与环形通道的内壁发生碰撞,降低固体粉尘的流动速率,利于粉尘的沉积。同时也促使气流不会与储尘室内沉积后的粉尘接触,避免二次扬尘,保证除尘器的工作效率。
[000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储尘室的落尘口,所述落尘口上设置有开关门,所述进气通道位于所述落尘口的一侧,并且所述环形通道的终止端位置处竖直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落尘口与所述进气通道之间。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挡板对环形通道的终止端进行截断,迫使速度下降的气流改变方向,加强粉尘的沉积效果。同时也进一步促使气流不会与储尘室内沉积
后的粉尘接触,避免二次扬尘。
[001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挡板的上端面与所述导流板的上端面相平齐。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挡板的上端面与导流板的上端面相平齐,因此当气体运动至进气通道的终止端位置时,不会对气体进行阻断,从而保证气体的正常流动和过滤。
[0012]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储尘室的顶壁设置有一圈导向环,所述导向环位于所述储尘室顶壁的外边缘位置。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向环对气体进行导流,使降速后的气体可以顺利的沿着进气孔进入滤袋内,实现气体的高效过滤。
[0014]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滤袋包括布袋,所述底座的上端面竖直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气孔,且供所述布袋的下端套设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外壁设置有钢套,所述钢套用于压紧所述布袋的下端外壁。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滤袋时,将布袋的下端套设于进气管的外壁,然后利用钢套将布袋箍紧于进气管的外壁,即可实现布袋的快速安装固定。
[0016]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布袋的下端外壁套设有一圈带有豁口的钢圈,并且所述布袋的下端向上翻折后包裹所述钢圈。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布袋的下端套设于进气管的外壁后,利用钢圈将布袋的下端压紧固定于进气管的下端外壁。然后再驱动布袋的下端向上翻折并包裹钢圈后,利用钢套将两层布袋箍紧于进气管的外壁,并使钢圈位于钢套的下方,实现布袋的安装固定。因此通过设置钢圈和钢套的配合为滤袋提供包紧力,从而将滤袋的下端稳定的固定于进气管的外壁,增强滤袋使用时的稳定性。
[001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进气管的外壁设置有多圈台阶,相邻两个所述台阶之间形成用于供所述钢圈嵌入的卡槽,所述钢套的下端包裹所述钢圈,且上端向内弯折压紧所述钢圈。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卡槽增大布袋与进气管外壁之间的摩擦力,同时通过形成供钢圈嵌入的卡槽,提高滤袋与进气管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实现滤袋的稳定安装。
[002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布袋的上端内部嵌设有弹性固定板,所述弹性固定板的中心位置螺纹连接的螺栓。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弹性固定板提高滤袋上端预紧力的均匀性,实现滤袋各个位置的均匀受力,实现滤袋的稳定安装。
[002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1.通过设置连通进气通道的环形通道,迫使气体中夹杂的固体粉尘与环形通道的内壁发生碰撞,降低固体粉尘的流动速率,利于粉尘的沉积,保证除尘器的工作效率;
[0024]2.通过设置挡板对环形通道的终止端进行截断,迫使速度下降的气流改变方向,加强粉尘的沉积效果;
[0025]3.通过设置钢圈和钢套的配合为滤袋提供包紧力,从而将滤袋的下端稳定的固定于进气管的外壁,增强滤袋使用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实施例的底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实施例的底座和滤袋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9]图4是实施例的滤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是图4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1]附图标记:1、底座;11、进气孔;12、进气通道;2、壳体;21、出气通道;3、储尘室;31、导向环;32、隔板;33、导流板;34、环形通道;35、挡板;4、落尘口;41、开关门;5、滤袋;51、布袋;52、弹性固定板;53、螺栓;54、钢圈;6、进气管;61、钢套;62、台阶;63、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如图1、图2所示,一种除尘器,包括底座1和设置于底座1上的壳体2,底座1内设置有储尘室3。储尘室3的顶壁设置有一圈导向环31,导向环31位于储尘室3顶壁的外边缘位置。
[0034]如图1、图3所示,底座1上设置有连通储尘室3的落尘口4,并且落尘口4上设置有开关门41。底座1的上端面贯穿设置有若干连通储尘室3内部的进气孔11,并且壳体2内竖直设置有连通进气孔11的滤袋5。
[0035]如图1、图2所示,储尘室3的上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尘器,包括底座(1)和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的壳体(2),所述底座(1)内设置有储尘室(3),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贯穿设置有若干连通所述储尘室(3)内部的进气孔(11),并且所述壳体(2)内竖直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气孔(11)的滤袋(5);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尘室(3)的上端内壁水平设置有一圈圆环形的隔板(32),所述隔板(32)的内圈竖直向上设置有一圈导流板(33),所述导流板(33)的上端面与所述底座(1)的顶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隔板(32)、所述导流板(33)以及所述底座(1)内壁之间形成环形通道(34),并且所述底座(1)的外壁设置有连通所述环形通道(34)的进气通道(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储尘室(3)的落尘口(4),所述落尘口(4)上设置有开关门(41),所述进气通道(12)位于所述落尘口(4)的一侧,并且所述环形通道(34)的终止端位置处竖直设置有挡板(35),所述挡板(35)位于所述落尘口(4)与所述进气通道(1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35)的上端面与所述导流板(33)的上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强郑凯乾吴益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方远力鑫真空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