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吸式排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4919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泵吸式排泥机,包括吸泥管、安装在所述的吸泥管的上端的泵,所述的吸泥管包括相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的第一管体位于所述的第二管体的下方且所述的第一管体的长度为所述的吸泥管总长度的0.35~0.45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泵吸式排泥机拆解安装十分方便,可以降低排泥管路的疏通工作的难度,省时又省力。省时又省力。省时又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泵吸式排泥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泵吸式排泥机。

技术介绍

[0002]泵吸式排泥机通常用于絮凝沉淀池中,其通常包括吸泥嘴、吸泥管、安装在吸泥管上的泵、与泵的出水端连通的排泥管,因此,泵吸式排泥机的管路存在较多弯曲,若原水中含有泥沙量较大,且吸泥管入口狭窄,则容易造成管路堵塞;更因多数沉淀池上部是露天的,因外部原因可能造成有部分其他物体掉落进沉淀池中,这些物体同样会造成沉淀池排泥行车的泵吸式排泥机的管路堵塞。现有技术中的泵吸式排泥机存在因管路堵塞而需求抢修的次数多,疏通所需时长较长且需要多人同时抢修,存在耗时耗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拆解安装,降低排泥管路的疏通工作的难度的新型泵吸式排泥机。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泵吸式排泥机,包括吸泥管、安装在所述的吸泥管的上端的泵,所述的吸泥管包括相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一管体位于所述的第二管体的下方且第一管体的长度为所述的吸泥管总长度的0.35~0.45倍。此前在对吸泥管进行维修和疏通时,必须将堵塞的整根吸泥管进行拆卸。但由于整根吸泥管长度过长,操作很不方便,清理时也需要较大的用水量和时间才能完成疏通工作。采用本技术的泵吸式排泥机,只需将第一管体从第二管体上拆卸下来,即可进行分段疏通和维修;并且第一管体的长度设置是专利技术人通过大量的实验及现场测试的实际情况得出的最为合适的范围。
[0006]使用本技术的泵吸式排泥机,出现管路堵塞后,维修人员只需将第一管体拆卸下来,然后对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进行疏通,即使遇到较大体积的堵塞物也可通过第二管体轻松疏通出来,疏通工作完成后维修人员直接将第一管体安装到第二管体的下方。由于不需要对整根吸泥管进行拆卸及安装,而且将吸泥管分为两段分别疏通,大大降低了疏通的难度,缩短了维修时长,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节省了人力,降低了人力成本。
[0007]具体地,所述的第一管体的上端和所述的第二管体的下端通过卡箍活接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管体和所述的第二管体通过活接头连接。
[0009]具体地,所述的第一管体和所述的第二管体的内径相等。
[0010]具体地,所述的第一管体的长度为所述的吸泥管总长度的0.38~0.42倍。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管体的长度为所述的吸泥管总长度的0.4倍。
[0012]具体地,所述的泵吸式排泥机还包括与所述的第一管体的下端部相连通的吸泥头,所述的吸泥头包括与所述的第一管体相连接且横截面呈长方形的第一端部、以及与所述的第一端部相连接且横截面呈长方形的第二端部;所述的第一端部的长度为吸泥管内径的4~4.8倍,宽度与所述的吸泥管内径相等;所述的第二端部的长度为吸泥管内径的4.9~
6倍,宽度为所述的吸泥管内径的0.3~0.6倍,可以使吸力足,加强吸泥效果。
[0013]具体地,所述的泵吸式排泥机还包括与所述的第二管体的上端部相连接的安装座,所述的泵安装在所述的安装座上,所述的安装座呈内径自下而上逐渐增大的圆台形,便于泵的安装,并提高泵吸口四周密封性,保证泵的吸力,加强吸泥效果。
[0014]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5]由于本技术的泵吸式排泥机使用的吸泥管包括相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便于拆解安装,降低排泥管路的疏通工作的难度,省时又省力。
附图说明
[0016]附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的泵吸式排泥机的主视图;
[0017]附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的泵吸式排泥机的吸泥头的仰视图;
[0018]附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的泵吸式排泥机的安装座的俯视图;
[0019]以上附图中:1、泵;2、侧壁;3、底座;4、第二管体;5、卡箍活接;6、第一管体;7、吸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1所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1]如附图1所示,一种泵吸式排泥机,包括吸泥管、安装在吸泥管的上端的泵1。
[0022]吸泥管包括第一管体6和第二管体4,第一管体6的上端和第二管体4的下端可拆卸连接,第一管体6的长度设置为吸泥管总长度的0.35~0.45倍,优选为吸泥管总长度的0.38~0.42倍,最优选为吸泥管总长度的0.4倍。根据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第一管体6的长度设置为吸泥管总长度的0.4倍,当然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第一管体6的长度,但是如果小于0.35倍,则第二管体4的疏通难度增大;如果大于0.45倍,则第一管体6的疏通难度增大。本实施例中,第一管体6的上端和第二管体4的下端通过卡箍活接5连接,使用这种连接方式的吸泥管的拆卸和安装最为方便,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例如使用螺纹连接,具体可以采用第一管体6和第二管体4需一个具有内螺纹,另一个具有外螺纹,或者通过活接头连接。
[0023]第一管体6的下端与吸泥头7相连通,吸泥头7包括与第一管体6相连接且横截面呈长方形的第一端部、以及与第一端部相连接且横截面呈长方形的第二端部,具体结构见图1和图2所示;第一端部的长度为吸泥管内径的4~4.8倍,宽度与吸泥管内径相等;第二端部的长度为吸泥管内径的4.9~6倍,宽度为吸泥管内径的0.3~0.6倍。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部的长度为吸泥管内径的4.6倍,宽度与吸泥管内径相等;第二端部的长度为吸泥管内径的5倍,宽度为吸泥管内径的0.5倍,管路直径为80mm。吸泥管的尺寸如果过小,则吸泥范围减小,如果尺寸过大,虽然吸泥范围扩大了,但同时吸力减小,因此更容易使吸泥管堵塞。
[0024]第二管体4的上端与安装座相连接,安装座上安装泵1,泵吸口位于安装座内。根据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安装座包括呈内径自下而上逐渐增大的圆台形侧壁2和上表面与侧壁2下端想固定连接,下表面与第二管体4的上端相固定连接的圆形底座3,使用本实施例的安装座,便于泵1的安装,同时提高泵吸口四周密封性,保证泵1的吸力,增强吸泥效果。本实施例中,安装座下端的圆口内径与泵吸口内径、第二管体4的管口内径、第一管体
6的管口内径、吸泥头第一端部的宽度均相等,保证了管路顺畅。
[0025]使用本实施例的泵吸式排泥机时,若出现管路堵塞,维修人员只需先取下卡箍5,然后取下第一管体6,对第一管体6和第二管体4进行疏通,疏通完成后将第一管体6的上端与第二管体4的下端对齐,装上卡箍5,即可再次开启排泥工作。
[0026]下面将上述实施例的泵吸式排泥机组装成排泥行车,单台排泥行车安装6组泵吸式排泥机。对比例的方案与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吸泥管采用一根管道构成。
[0027]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效果对比如下:
[0028]对比例的排泥行车疏通需要7人同时工作10小时才能完成;而实施例的排泥行车只需6人同时工作4小时即可完成。对比例单组泵吸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吸式排泥机,包括吸泥管、安装在所述的吸泥管的上端的泵(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泥管包括相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管体(6)和第二管体(4),所述的第一管体(6)位于所述的第二管体(4)的下方且所述的第一管体(6)的长度为所述的吸泥管总长度的0.35~0.45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吸式排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管体(6)的上端和所述的第二管体(4)的下端通过卡箍活接(5)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吸式排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管体(6)和所述的第二管体(4)通过活接头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吸式排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管体(6)和所述的第二管体(4)的内径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吸式排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管体(6)的长度为所述的吸泥管总长度的0.38~0.42倍。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亚杰张泷王学新孙国华陈家友鲍黎明沈毅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华衍水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